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策略

2018-08-23 08:56王金昌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就业策略

王金昌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非常差,名牌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在20%左右,普通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只在10%以内,不到同期毕业生整体初次就业的一半,在各类院校中几乎排最后。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资源总量增加,用人单位门槛的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完善,体育专业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等,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差的重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体育专业;就业;策略

1、引言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2009年为611万人, 2010年为630万人,2011年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1]。社会需求发展速度与毕业生基数的增加存在供求不平衡的状态,势必导致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但是也有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2000年我国25-64岁劳动人口中,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仅占5.2%,1999年OECD国家这一指标的平均值为24%,超过我国4倍,我国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比重仅占1.38%,总人数不足1000万人。”(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2003:6)高层次人才的缺失,最后却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势。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州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华大学、成都体育学院,为研究对象。

2. 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调查需,要广泛搜索和查阅有关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相关文献、专著、报道等课题有关的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力求为研究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2.2 逻辑方法: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本选题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2.2.3 数理统计法:对文献、调查问卷所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始呈现迅速层长的的态势,社会对高校人才也保持着强劲需求。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加,造成我国市场人力资源分配不平衡。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先考虑专业背景,而体育专业毕业生与其它专业的相通性差,造成学生就业口径较窄的现象。用人单位往往只看重专业而忽视体育专业毕业生其它优秀素质而限制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最近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在各院校一次性就业率中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就业好的名牌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在20%左右,而大多普通的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只在10%以内,不到同期毕业生整体初次就业的一半,在各类院校中几乎排最后。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3.2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成因分析

3.2.1社会环境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日益完善,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使体育人才市场在体育人才资源中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加,并预示着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发展要与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而中国体育专业设置滞后、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就业教育发展缓慢,使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仍然局限在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的各级中小学、运动队、体校的体育教师。一方面中国体育专业高校不断扩招学生导致学校教师资源短缺,使师资结构向“量少质低”的困境发展。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整个学校办学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在中国就业政策的“旱涝保收”形式改变后,学校的培养目标一时无法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使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特别是大多数城市学校的体育教师已趋于饱和,而一些乡镇学校虽然缺编,但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到困难的地区就业,或是各地市不给编制,以至于造成了签约率的下降,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只能是等到毕业后慢慢寻求工作岗位。其次是公务员或者研究生(或参加选调生考试),但是和其它专业比较,体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基本没有优势,每年体育专业毕业生考上公务员的也非常少。[2]现阶段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公安系统警察招考中的身体素质方面较占有优势,所以报考警察就成为近几年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选择。最后是少部分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待业在家,或者持有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毕业生进入健身中心、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经营性场所从事健身指导、健康咨询等专门性的、有偿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其他非本专业工作。

3.2.2学校的因素。当前在中国体育专业体系设置不合理课,以培养素质为目标的高校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健康第一”的目标有偏差的课程设置。呈现出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慢,专项课学时非常少拓展不够,选修课实效性不强,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和认证机会少。[4]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不突出,适应社会能力差,就业面较窄的局面。高校不能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课程设置做必要调整,导致学校体育专业体系设置不合理滞后于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中国体育专业生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发展市场需要的专业的特色项目,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3.2.3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父母的传统观念期望孩子可以回家乡工作,使体育专业毕业生只限于在本地区,本专业中寻找工作,情愿花大力气进偏远地区的学校,也不愿意走出去闯一闯。过多的干涉毕业生的自主选择权使毕业生进退两难,错过不少就业的机会,这也阻碍了毕业生就业。

4、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策略

4.1政策导向带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普及“全民健身活动”,以政策导向来带动体育行业的发展,同时根据各地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有效的完善当地体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地域资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公共指导员做好充分的准备。继续推行规范的就业政策制度和相关的就业法规,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关职能部门监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杜绝钱权交易、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9]积极鼓励和引导体育专业毕业生面向社会基层就业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参加国家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其次政府应宏观调控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实行招生计划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率挂钩的方法,围绕社会的需求来调整体育专业生的数量和课程培养目标。鉴于我国体育教师行业已趋饱,应逐渐减少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数量,抓住全民运动兴起带来的机遇,增设市场急需的体育职业,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不同专业的需求。同时联合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标准,组织高校教师培训,给予健全的工作指导。这些政策的推行都会更有利于推动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题。

4.2学校强化培养全能性人才

根据社会市场需求的反馈的信息,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向体育教师、社区体育作者、体育经纪人、体育管理者等多元化发展,复合型、宽广型、开放型、应用型的综合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国体育专业必须重新设计和调整课程设置,调整实习计划,加大实训实习力度,拓宽实习基地和就业领域。同时增加实习时间促进用人单位与实习生的相互选择。根据不同高校的发展目标,拓宽就业口径针对就业岗位的需要,把握好需求趋势,增加教育类、自然学科类、社会学科类以及工具类课程的比重特别是外语和计算机全方位培养体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强化课程改革拓寬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的通融性培养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强的“一专多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型的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就业策略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