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究

2018-08-23 08:56张忠璞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互联网+互联网

张忠璞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渐渐被网络包围而改变。学习方式也是其中一环。社交媒体因其互动交流的方式活跃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微文化在其间得以传播,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建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对于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形成的微载体的探讨有利于发觉微载体模式的优点,利于微载体模式的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微載体

1.前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互联网+”不仅以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方式出现,也改变和影响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起很多优秀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载体和教育思维。[5] 将互联网新技术与传统模式结合起来,正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新模式。而微载体就是这一新模式。新模式势必会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鲜血液。对于新模式的内涵、作用以及建设的探讨,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发展。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内涵

“微载体是为文化的衍生品,指的是微博、微信、微课等相关网络的文化传播模式”[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正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些互联网传播方式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微载体的互动性,传播信息的及时性等,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奠定了基础,有效的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同时,微载体作为微文化传播的平台,也更容易被广大的高校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网络大量冗杂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分心,分散注意力,偏离学习主题等这些负面影响。[4]因此,学校应明确学生个人发展所需,掌握学生对文化特征的需求,以微载体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原则,发挥微载体的优点,让微载体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作用

3.1 促进教育主体个性化

现今高校学生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网民群体的主要代表,他们不仅是使用者也是体验者。思想政治教育以微文化传播为载体,可以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其无界化、即时化、个性化、生活化的特点符合大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特点”[2],通过互动性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微载体上展示自我,发表自我的思想感受与人进行交流,不受传统教育体系的拘束,碰撞出新的火花。因此,微载体在顺应大学生交流沟通习惯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展示出不同人的不同人格魅力,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

3.2 实现教育内容多元化以及传递即时化

微载体,在传播方面,拥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如微信、微博、微公益、微课等。多样性的平台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样性的平台的同时,也促使着教育内容发展多样性来适应平台的使用,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发展。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衍生出了诸如微博、微信等年轻人常用的社交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内容创新的平台。与此同时,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所处平台各有差异,为实现教育内容的有效传递,也促使着教育内容多元化发展。

其次,微载体的多种平台的即时性,也为实现教育内容的即时性提供了帮助。借助互联网在移动设备上的发展,微信、微博等平台在移动设备上的拓展,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还可以进行远程传输。这些微载体的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即时化的平台,在方便学生们随时随地学习的同时,也为远程教学以及交流提供了可能,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即时性。

3.3 促进学习方式交互化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然而,高校思想学生思想政治微载体打破了这样的模式,促进了学习方式的交互化。如前文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载体,拥有互动性。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这就使得学生可以在不避讳老师的主导性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其次,互动性还增加了老师实现“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教学可能性,促进了学习方式的交互化。与此同时,微载体的即时性,也为学生们提供了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可能性。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建设

4.1 坚持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结合

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时,创新必不可少。“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普遍在课上玩手机、睡觉,课余时间打游戏、追剧”[1] 因此,教师应该在使用微载体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微载体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切中要点,避免偏激,有效传播教学内容。[3] 让师生之间交流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知识。

4.2 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

微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微载体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有适当的选择。如微信、微博这些学生普遍喜欢用且使用频率高的微载体,应予以重视,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微信、微博的特性结合,建立起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与此同时,应及时调查学生对于微载体的喜爱程度,了解学生喜爱的平台,及时调整教育微载体所在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3 科学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在微载体上反复被强化,进行科学地控制。由于互联网对学生还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同时,应考虑到高校学生的心理和未来的发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学校也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建立一个反馈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动态以及学生信息,增加互信和了解,促进学校全面发展。[1]

5.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然而,在合理地、科学地、创新地建设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促进教育主体个性化,教学内容多元化、即时化,促进学习方式交互化的作用,引导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内容,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肖玮,“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党史博采,2016,06.

[2]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市放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

[3]刘静,试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

[4]刘燕然,孟凡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初探[J],好家长,2017,10.

[5]赵黄,互联网 + 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索[J],知音励志,2017,0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