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力资源专业“三岗三师“制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2018-08-23 08:56张健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摘要:本文依据人力资源行业发展实际与高职专业存在的问题,从职場人才需求出发,提出三岗三师制实践教学模式,以及该模式的框架构成和基本环节。

关键词:三岗三师;岗位通识;岗位流程;岗位技能

一、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态势与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城市化发展趋势带来的是人口居住结构上“社区、厂区,商区”数量的巨增长,三区覆盖范围的扩大,同步伴随社会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具体而言:人才需求趋向“模块化”:用人单位要求熟悉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模块知识的人才;对技能培养要求”职业化“:会用常见人力资源软件,熟悉劳资关系法律法规、能够进行场景写作等。上述变化在职场中均有体现:中小型企业需要本单位的人力管理员工成为”打包型“人才[1]:不仅能够从事例如绩效考核、培训开发等“模块化”工作,还能够独立进行组织内的工作分析,人力规划等动态管理工作,而政府,事业单位则需要能够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专业人才,例如社保统筹的地方转型、平台搭建等。

实践的发展对高职人力资源专业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不仅要“实”:符合职场需要,而且能“用”:培养的学生能够上岗即迅速进入角色,开展相应工作。这个发展趋势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提出的要求为:“课程与岗位对接,培养与技能对接”,整体上对专业教学的发展要求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就笔者十几年来教学与校企合作实践经验而言,目前高职院校,包括示范性院校开设的人力资源专业存在的问题有: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晰导致的教学环节与职场需求脱节。表现在:课程教学上仍然以面授为主,结构化的岗位提前认知教学很少,缺乏全国性,地区性的教学竞赛平台,教师与学生的团队技能培养互动偏少,课程内实践、校内集中实践活动教师层面创新性不够,学生不知如何将课本知识与实践中的岗位需求串接。

笔者认为,应对这一困境的主要办法是构建与时俱进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搭配相应的框架与环节。笔者构思的模式为“三岗三师”制,分述如下。

二、三岗三师制实践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清晰的岗位认知

目前人力资源六模块教学中,学生虽然通过课程触摸到行业实践,但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模块之内的工作认识提炼缺不清晰。导致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并没有构解出该课程蕴含的工作项目,整体上对人力资源行业的工作分类不清楚,从而对学习行为没有明确的自我引导,表现为:不清楚该认知什么、训练什么。总体上目前的专业实践教学岗位认知、训练清晰度较差。

笔者认为:人力资源行业的工作项目结合实践,可分为:岗位通识、岗位流程、岗位技能。

岗位通识刻画人力资源不同岗位的共性知识。例如办公室管理、招聘管理都需要访谈,大部分人力岗位都涉及到如何进行调查。

岗位流程刻画具体人力资源业内成熟的工作流程,这些流程不需要学生有过多的创新,只需要按照流程操作,提高熟练度即为提高工作效率。

岗位技能是指员工对劳动工具(例如软件)操作的水平,以及对法律法规规章应用的水平。[2]

三岗认识的提炼覆盖了人力资源行业的职场实践,能够反映出一个从业者在具体岗位上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工作熟练度、以及从业水平。相应的,以此为依据,就能够清晰的结合课程开展实践教学。

三、三岗三师制实践教学模式的框架:三种不同的教学行为

三岗在教学上的认识就是对教师的各类培训、校企合作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进行岗位通识的总结,岗位流程的提炼,岗位技能的锻炼。并将认知转化到教学环节中去,根据课程成为教学侧重不同的教师,而不是什么都能教。具体而言:

岗位通识是要求课程教师转变为岗位通识类的行家,笔者认为,岗位通识的教学框架性内容应为:访谈类、调查类、团体类。教学中可以提炼出若干要点,例如访谈类可以提炼出 注意倾听、尽量减少侵略性语言、引导要点等。调查类概括为 问卷的省时制作,有效问项等。团队类则教师可以自主创新的设计团队写作教学活动。[3]

岗位流程有:办公室流程,招聘流程、工作分析流程、办会流程、绩效流程、培训流程、社保办理流程。教师可以将流程设计成清晰的工作步骤教学,将自己设定为流程认知的引导者,强化流程训练的监督者。

岗位技能有:常用人力软件的应用、常用办公用具维护与故障排除、场景写作、劳动关系法规应用四类。四类技能的教学结合实训设备与合作单位工作地场景可以让学生清晰可见、触手可摸,上手熟悉,逐步提高。

三类岗位通识、七种岗位流程、四种岗位技能覆盖了高职人力资源专业70%的课程,90%的核心课程,通过这种框架设计,教师能够很容易的清晰把握上课教什么,训练什么,提升什么,从而形成三类不同的教学行为,实现对自己为“何种教师”的定位,职业化教育在“教”的层面有了可靠保障。

四、三岗三师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三类导师

(一)课程实践环节

课程实践依托的是校内实践设施,各类主题活动,在开设的课程体系内有选择的按照计划开展三岗教育,这类教师是三岗教育的课内导师

(二)校企合作下的实践环节

目前高职专业均有校外合作基地,依托以企业为主的各类社会组织,学生在项目、顶岗实习环节中有合作单位的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对岗位流程的认识、岗位技能应用水平更高,是学生的行业导师。

(三)辅助性环节

安排毕业后三年到五年(甚至更长)的学生回校开展专题辅导、讲座效果明显,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有职位晋升的经历,对职业发展规划有独到的认识,可以成为在校学生的学生导师。

笔者认为,通过建立三岗三师制,才能让专业实践教学依托课程,项目、教学环节有清晰的教学标准和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岗位流程、岗位通识,岗位技能的要点教学,学生能够清晰把握学习方向,真正落实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奉莹. 我国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预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 2013 (13) .

[2]岳洪涛. 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对技能人才培养管理.[J] .中国人才,《人力资源管理》 , 2015 (3) .

[3]李玲.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 2017 (6).

作者简介:张健(1974-),男、汉族,江苏镇江人、199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国际法专业 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法规及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