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下的教育思考

2018-08-23 08:56沈雪琳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变革智慧

摘要: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提出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引起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的升级换代应用于教学的过程,而在于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学习。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教学模式;人工智能;智慧学习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今年的4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最显著、最活跃的变革要素。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什么?又缘何未能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信息化2.0能变革教育吗?

一、教育信息化1.0为何无法改革教学模式

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在教育界掀起变革的热潮。从幻灯技术、广播电视教育到互联网课堂,依然无法改变“工业化模式”的教育现状。

(一)社会生态的建立不足

从人类教育的“前三次革命”来分析和思考。第一次革命,犹太人为了抵制希腊文化,促使了学校的萌芽;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工,促进了由文字推动的第二次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诞生出大班教学。从以上三次革命可以得出: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的改革起了支持作用,但并不是教育革命发生的首要原因。

第四次教育的改革,如果没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革,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不能引发教育的变革。只有社会信息化才会导致教育信息化。

(二)传统教育模式的“惰”性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已任的教育形式,依靠的是一套“反复训练、反复记忆”的方法和“粉笔+黑板+课本+练习本”的工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度很高的固化的教育系统。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是在按照原有方式在沿袭,不过就是把以前用的工具电子化,数字化而已,外力的冲击难以打破它的平衡。教育领域对社会的变革没有作出及时的反应,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时滞”现象。

(三)信息化应用无统一用户认证服务

在2012年提出“三通兩平台”目标,加快了教育领域信息设施建设与信息平台的应用。事实上,数据共享的有效利用却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以学定教的培养,就需要获取学生生涯规划的测评、每次考试的学情分析报告、个性化的知识推送等多维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画出学生的图谱,提供个性化教育。遗憾的是,各个应用之间没有统一用户认证,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二、人工智能何以能变革教育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从面引起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2.0正是顺应了社会的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一)信息化社会需要怎样的教育

信息化教育与工业化教育的主要区别,并不在于是否采用了信息技术,而在于:工业化教育反映的是工业化时代的本质,“模具制造——批量生产”,生产工业化所需的大量人才;信息化教育则是自主性、选择性和个性化的,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和生命成长为目的。

(二)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模拟人脑所从事的识别、设计以及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来解决人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2017年,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方面,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未来教育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说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他要有基本的人工智能的素养;第二个,人工智能要融入学校教育。我们每一个学生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业,至少要十多年,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强大的超级大脑,帮助老师,帮助学生,去精准化、个性化实施教育。所以,我们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构造一种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但是,构造学习环境不是目标,更好地支撑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智慧学习,一种让每个人能够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才是我们更深层次的需求。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比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将老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和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英语口试测评,也可以做到口对口的翻译,解决语言上的障碍;而人机交互技术可以完成课后的答疑解惑,人机协作完成以前无法完成的智慧性学习。人工智能把教师从简单、机械、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

(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2.0将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大平台”为策略,以“智慧学习”为目标。

教育数据产生于各种教育活动和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人工智能要想更好地融入到教育中,首先面临的就是数据采集的问题。借助统一用户认证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让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教学和学习的数据自然而然地在网络化、数字化教学环境中产生,实时收集,为打造融合学习空间进行机制创新提供可能。

收集的教育大数据为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分析个体行为得出学生图谱。比如,通过大数据监测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可以判断出其是否为家庭贫困学生,为学校进行资助提供依据;通过大数据监测学生学习行为,判断其生涯规划的方向;通过大数据监测学生生活情况,分析其情绪和心理变化,一旦异常及时作出干预。

随着信息社会变革的加深,在将要到来的新世界,过去那种以知识拥有为标志的死记硬背式学习、拷贝式学习,很显然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育信息化2.0的行动将构建出智慧学习的教育生态,改革学习的方式,改善人类的学习,提升学习的绩效。

参考文献:

[1]陈琳.智慧学习内涵及其智慧学习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31-37.

[2]王奕标.信息技术何以未能有效变革教育的框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2):12-15.

[3]肖月宁.信息技术能否改革教育———正确认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期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10):15-17.

作者简介:沈雪琳(1977-),女,汉族,重庆,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变革智慧
卷首语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师交流、民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有智慧的羊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反差——阿伦德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