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园幼小衔接现状

2018-08-27 03:18韩雪
新课程·小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秩序问卷幼儿园

韩雪

一、调查目的

做小学教师多年,每一届学生都会带给我一些重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那么鲜明,难以化解,促使我追问根源在哪里。我一直向前追溯,直达孩子们的婴幼年时期。通过学习我发现,一岁到六岁,作为孩子们精神胚胎孕育的最佳期,许多孩子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和引导,反而得到的是完全错误的养育方式。成人无知的错误做法加诸孩子们的身上变成了形形色色棘手的问题,如果在小学时期没有及时修正,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作为教师,作为家长,我希望找到一些问题的原因,寻求到更加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二、幼儿园分析

为了全面真实地获得第一手数据,2016年暑假我走访了本市不同类型的五家幼儿园,结合工作中的实践心得,做了调查问卷,分别对五个典型幼儿园进行家长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并加以整理分析。

三、问卷设置

儿童关键期理论指出秩序感、阅读、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等的培养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来自于优质的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另一方面来自于家庭。为此,围绕这几个方向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一)关于孩子:

1.家长重视孩子哪些方面的教育内容;

2.家长期望孩子进入什么样的小学及原因。

(二)关于家长:

1.家长重视孩子阅读程度调查;

2.家长重视孩子秩序感调查;

3.家长重视孩子动手能力调查;

4.家长重视孩子沟通情况调查;

5.家长重视孩子知识准备情况调查;

6.家长重视孩子体育锻炼调查。

(三)关于幼儿园:

1.家长选择幼儿园的原因排序:距离家近、价格合适、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丰富、饮食好、教师素质高、设施好、品牌信任、幼儿园信誉、朋友介绍、重视习惯培养;

2.家长受益于幼儿园的哪些方面。

四、调查分析

(一)从接受问卷的家长重视孩子某方面教育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在幼儿园阶段,几个幼儿园的家长对孩子的某方面教育侧重从高到低排列顺序高度一致,分别为:身体、心理、思想、综合、学习。

2.接受问卷的家长重视项目的排序依次为:

(1)身体健康在71.43%~86.9%区间

(2)心理发展在7%~19%区间

(3)思想品质在0~6%区间

(4)综合能力在0~5%区间

(3)知识学习在0~1%区间

数据清晰,侧重点突出,家长们高度一致地在幼兒阶段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其次是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的需求非常突出。

(二)从接受问卷的家长重视孩子阅读程度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家长重视阅读,孩子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占总数的66.18%,这与以往曾经做过调查的数据相比提高了很多,从中也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趋于理性。

2.从数据也可以看到“上学再说,重视但方法不当的”仍占有一定的比重。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培养缺失的不仅仅是阅读,实际上是对孩子成长教育的缺失,是成长规划和理性教育的缺失。从中也就不难了解,孩子们上学后,在学校生活中与同龄人之间素质相差悬殊的根源。

(三)从接受问卷的家长重视孩子秩序感的培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家长在孩子的秩序感培养上普遍缺乏认识,只有21.87%的孩子在秩序感上得到了引导与帮助。

2.家长在孩子的秩序感培养上随意性较大,在某些事情上孩子表现出有秩序感占比65.89%。

3.孩子秩序感很强,做事有条理,占比21.87%;缺乏秩序感,较混乱,占比11%;其他占比2%。这与在小学阶段班级里学生出现问题的百分比吻合。

4.在幼儿阶段没有得到秩序感帮助和培养的孩子,由于秩序感的缺失,在群体中显现出跟不上群体的节奏、个人自理能力较低、内向、不合群、情绪起伏大、不能自控等负面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段,对于那些有上述倾向的孩子,最好的措施是把训练孩子的秩序感放在首位。

(四)从接受问卷的家长重视孩子动手能力培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家长重视孩子动手能力尽量让孩子去做占比78%,家长有意识指导孩子去做占比17%,较随意占比3%,上学再说占比2%。

2.家长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动手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有多重要,大多数家长是让孩子去做但没有指导。

3.由于幼儿阶段的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局限,所以幼儿时期的许多问题遗留下来集中成为小学阶段的学生问题。

(五)从接受问卷的家长重视孩子沟通能力培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家长重视孩子沟通情况,孩子性格活泼愿意沟通,占比42%;有意识培养孩子沟通,孩子表达清楚,占比37%;性格内向,但表达清楚,占比16%;没有注意培养,孩子表达不清楚,占比3%。

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成以上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近七成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沟通能力培养。

3.这样的数据直接揭示出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不会用正确沟通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这种全民不会正确沟通的性格惯性下,培养孩子表达能力任重道远。

(六)从接受问卷的家长重视孩子体育锻炼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这与之前数据所反映的家长重视孩子体育锻炼的比重相差甚远。没参加过体育锻炼,但孩子活泼好动,占比69%,有固定的锻炼项目占比12%,有固定的锻炼项目并且还有其他运动占比9%,没参加过体育锻炼且孩子不愿意运动占比5%,其他7%。

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家长们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一致的高,但真正能身体力行、付诸实施的只有二成左右,大多数家长采取的是顺其自然。

(七)从接受问卷的家长重视孩子知识学习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家长重视孩子知识准备情况,没有特意去教,上小学再说,占比48%,有意识去教占比35%,为上小学做超前准备占比8.68%,其他8%。

2.通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48%的家长没有特意为之。这里有一个问卷设计疏忽的问题,没有明确“没有特意去教”的含义: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目的明确地顺势而教,还是目标不明确顺其自然。

3.从为上小学做超前准备占比8.68%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虽不能说学习至上,但至少没有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教育规律。

(八)从接受问卷的家长对幼儿园需求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在众多的因素中,离家近是家长选择幼儿园的首要因素,占总数的38.08%。

2.家长比较看重的是办园理念的占14.24%,教师素质占13.93%,品牌信任占比重的10.22%。

3.家长在孩子幼儿阶段考虑到习惯养成的只有0.93%。而这0.93%的孩子的优势会在幼儿阶段因家长的重视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显现出来。

五、建议

(一)给幼儿园的建议:

1.高品质讲座课程策划:高品质的讲座,其社会影响和实际效益非常巨大,因此策划开展高品质的讲座至关重要。讲座策划要在整个的幼儿教育阶段预设出三年的讲座课程体系。

2.高效益互动交流活动:互动交流就是要避免单向的形式,多方面的意见参与可以碰撞出火花,激发潜能与活力。召开幼儿园的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的座谈会,组织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听课,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参与小学的一些特殊学生情况分析研究;邀请小学老师到幼儿园参观,现场意见交换,定时或不定时召开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会,并能制订出具体的可行性计划,多方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高投入幼儿课程建设: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进行幼儿课程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长远大事,值得去做。从幼儿成长的长远需求出发,构建适宜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从强化时间观念、自理能力、动手操作、任务意识、学习能力、体育锻炼等方面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给小学的建议:

1.沟通制度:建立一支家校合作宣讲团或建立家长学校,形成与时俱进的定期宣讲制度:讲学校的课程设置,讲家校合作的意义,讲家校合作的方法、实例等,使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了解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为、方式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以达到家校合作的佳境。

2.课程能动:构建幼小衔接课程,在低年段开发以训练孩子的秩序感、表达能力、体能锻炼、动手操作等内容为主的幼小衔接课程,真正形成可持续开展的低年段特色课程体系。

3.机制策略:建立幼小衔接机制,给低年级不同于中高年级的课程安排自主权与评价标准和要求。用灵活、自主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开展、开发,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为低年段的学生设置特色化和过渡性课程,给孩子们快乐童年,为孩子们的一生幸福打好基础。

(三)给家长的建议:

1.把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爱读书的孩子后劲十足,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内容相对少些,孩子的差异不明显,若干年之后,您会切实感受到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

2.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为孩子打下健康生活的基础,这也是在考验家长的行动力。

3.注重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快乐生活的保障。帮助孩子把锻炼的机会从家长、家教或保姆的手中抢回来,不包办代替。这是当今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4.培养孩子的交流习惯,提高表达能力,这也是整个民族需要加强的教育内容。

5.注重孩子秩序感的培养,是提高自控力的有效措施。秩序感训练最紧迫,把它排在学习之前也不为过。

6.作为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行动力会提高教育效果。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秩序问卷幼儿园
秩序与自由
爱“上”幼儿园
孤独与秩序
问卷网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