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2018-08-27 08:11徐振斌
群文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泰州博览会技艺

徐振斌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地域的传统文化底蕴,展现非遗精彩魅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向更高水平发展,泰州市委宣传部、泰州市文广新局在去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于6月12日至18日,在泰州市體育馆成功举办了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的首届泰州非遗博览会。所辖市(区)的130多个非遗项目,80多名非遗传承人,以及10多家文化产业项目集中亮相博览会。博览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布展新颖,互动体验,精彩纷呈。原定三天的展期,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又延长了三天,6万多人参观了非遗博览会,大大超过了预期的目标,产生了轰动效应。博览会成为广大市民共同关注的热点、各种媒体采访报道的焦点、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亮点。是一次蔚为大观的泰州非遗盛会、一次非遗传承人各显身手的“群英会”,这是泰州市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生动写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政府主导,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关键

首届泰州非遗博览会是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胜梅和市政府王学锋副市长提出举办的一次重大文化活动。市领导指出,要集中力量,全面展示全市非遗保护的成果,规模要大、影响要大、效益要大。市领导亲自调研,并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对博览会活动进行策划设计,数次召开各市(区)委宣传部、文广新局、非遗保护中心、新闻媒体以及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参加的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会议,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并在部门人员组织、资金协调保障上予以落实。泰州市文广新局组织精兵强将,具体负责博览会的整体布展工作。本届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原则,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整合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的平台,以此打造泰州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保护成果社会共享,促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博览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题活动内容:一是举行首届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泰州市主场活动;二是非遗保护成果和项目展示;三是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暨集中签约仪式。

博览会采取市、市(区)联动,总体统筹、各市(区)组团分区策展的方式,把展馆分为四大板块,通过展板图文展示、项目展演展示、传承人现场演示和非遗集市嘉年华相结合的形式,推介宣传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项目、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非遗创意衍生品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展示非遗融入到群众生产、生活、消费、娱乐中,融人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成果。

具体内容有:传统表演类项目舞台演出和广场巡游表演区;市和各市(区)近年来非遗保护成果展览区;以各市(区)为单位的非遗陈列与现场技艺展示区;非遗产品嘉年华销售区。各区布展既独立设计,又风格统一;既分散呈展,又相互连通,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非遗“大观园”之中。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令人目不暇接;传承人现场精湛技艺展示,让人感受到非遗的无限魅力,体验到非遗的绚丽多姿。

文化产业展示作为博览会重要内容,受到众多产业单位和客商的青睐,海内外120多位客商参加了博览会。文化产业项目与非遗项目产品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一些前景广阔的生产性非遗项目在博览会上引起极大关注,博览会期间,共签订96项计220亿元的文化(非遗)产业投资项目协议。

非遗博览会引发的社会轰动效应不断升温,一时间,非遗博览会成为泰州市民和媒体关注最多的话题。

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亲临博览会现场,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建6月16日下午带领人大机关工作人员来到首届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开展人大机关固定学习日活动,现场调研考察非遗保护工作情况、会商保护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政府主导搭建非遗保护传承的大平台,清晰地传递出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我们要倍加珍惜机遇,倍加坚定信心,倍加努力工作,克服困难,用时代的要求,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去面对并破解非遗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要紧密地与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和各市(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动起来,调动各方积极性,创新思路和方式,不断提升非遗的生命力、传承力和创造力,让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更好地造福人类。

传承记忆,融入百姓生活是根本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一方人培育了一方文化”。首届泰州非遗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泰州地域内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传统习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根脉深厚的文化传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泰州市民特别是在外工作生活的泰州人走进泰州非遗博览会,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温馨,特别怀念。听家乡的民歌,看家乡的舞蹈,品尝家乡的传统美食,欣赏家乡的传统工艺品,与家乡的工匠交谈,心中更加充满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与热爱。许多参观者看到消失的非遗又起死回生,重放光彩,十分惊喜,看到非遗有了发展和创新,走进了百姓现代生活,十分赞许。看到家乡的领导和非遗工作者对非遗保护采取的有效措施,十分欣慰和自豪。非遗把家乡打扮得缤纷靓丽,家乡的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深深感悟到,非遗博览会人气火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影响力、号召力的重要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非遗的深厚情感和热爱。难忘乡愁,守护好精神家园,成为大家的共同意愿。

群众的参与,群众的热情,群众的热爱是我们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扩大群众基础的方式方法就是要主动向群众靠拢,贴近群众生活,为群众服务,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最重要的切人点是要让非遗融入新的时代、新的生活,这是非遗保护工作者、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的共同职责、共同目标和共同任务。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回归人民群众,是非遗保护的根本目的,也是最好的保护传承。非遗只有融人现代生活,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续发展,才能世代相承。因此我们要大力鼓励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对其技艺的传承发展,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实践,使非遗融人文化产业,融人特色小镇建设,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让非遗成为泰州独具特色的文化“金名片”。

扩大影响,更要成为文化活动品牌

每一个非遗项目都蕴含着一段历史,流传着一些传说和故事,具有一个独特的习俗或记忆,出现着一个或几个有影响的领军人物……他们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其形成的鲜明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改善和提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品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举办非遗博览会,就是把众多的非遗项目集中展现,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集中起来,就有声势,就有规模,就有影响,就能丰富多彩,就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参观者的视野更加开阔,对非遗的认知感受更加直观深刻,传统文化教育也更加形象生动。我们看到,非遗博览会每天一大早,就汇聚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等待开门进场。许多参观者用相机、手机记录所见所闻,发到网络上,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感受现场,分享精彩。父母带着孩子,子女搀扶老人,老师带着学生,还有的推着轮椅纷至而来,参观者相互交流,市民与传承人互动沟通,讲历史、讲故事、讲技艺、讲未来,其乐融融,许多生动的场景让我们感动,深受教育启发。亲身体验到非遗博览会是一个从业者十分受益的交流展示平台,是一个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阵地,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也是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激发我们认真思考,總结经验,继续努力,办好每一届非遗博览会,把它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活动要有特色,要有质量,要有吸引力,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并且连续不断做下去,才能形成品牌。首届泰州非遗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在广大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期盼今后常态化地举办非遗博览会,群众的支持为我们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办好每届非遗博览会的文化自信心。要用工作业绩,展示非遗与时代的创新融合,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融合,与经济发展融合的新气象。我们要大力弘扬传承工匠精神,彰显非遗保护单位和百年老字号的新风貌,与广大群众共同探讨解决非遗保护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运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科学生动的布展,传承人超长技艺的展示,不同形式的展演,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论坛等内容,把非遗博览会办成群众关注和向往的文化聚集地。我们还必须积极引导各市(区)借鉴非遗博览会的经验,办好各地的非遗展示会、展览馆,使其成为当地有影响的文化交流窗口,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要鼓励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和社会力量创建非遗项目专题展示馆,扩大非遗项目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这样,市、市(区)上下联动,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力,保护单位与传承人齐心参与,非遗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配套,点、面互为补充均衡发展,非遗博览会的集聚效应、传播效应、经济效应、品牌效应就会得到有效持续的提升和拓展,博览会的品牌也一定会更加靓丽。

留住手艺,培养接班人是核心

首届非遗博览会上,有一个耀眼的亮点,就是在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非遗项目摊位前,簇拥着许多参观者驻足围观。拍照、询问、交谈、购买产品,十分热闹。传承人带来的手工制品的样品也被抢购一空,现场赶制和预定一片忙碌,传承人喜笑颜开,收获很大。传统食品展销区,常常出现排队购买,不得不多次补充货源的供不应求的场景。传统工艺产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青睐?采访参观者、购买者,我们从中了解到,传统工艺(非遗)产品具有历史传承价值与鲜明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创造性的手工劳作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不断将技艺提高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像竹编、藤编、木雕等产品都匠心独具,巧夺天工,精美绝伦,是工业化生产所不能代替的。这些手工制品,既有生活用品,又有艺术装饰品,绿色环保,货真价实。有的产品,比工业化生产的价格贵,但购买者认为物有所值,这些产品凝聚着传承人的思想、情感、智慧和心血。从中我们体会到,在现代化工业飞跃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智能机器取代人工技艺的情势下,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更为艰难也更为重要。

如何留住传统工艺(非遗技艺),振兴传统工艺,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我认为,要有勇气、胆识,在工业化大潮中不退缩不消极,勇立潮头,知难而进;要有创新的思维和举措,才能留住传统工艺,才能继承发展,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要鼓励和引导传承人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技艺特点,发扬工匠精神,百年老店精神,不断提升对项目的理解能力和技艺水平。同时要了解市场需求,适应新的营销模式,把握非遗等传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向,紧密融入现代生活,精益求精,提高产品市场的信誉度、知名度。此外,我们可以组织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技师、项目保护单位责任人外出参观学习,组织参加国内外的展演展示及研讨活动;开设工艺大师工作室.研究所,利用互联网搭建宣传销售平台;引导他们与企业联姻,借助其雄厚资本和成熟的市场运行能力发展壮大工艺(非遗)项目和产品的规模数量。当然我们也应该正视,传统非遗手工艺制作项目要求高,工艺繁杂,劳动强度大,大多是口传心授,子承父业,家族传承,现有大多数传承人年龄较大,经济效益难以为继生活所需,许多年轻人不愿学习的实际情况,拿出精准措施,解决非遗传承人迫在眉睫青黄不接的严峻问题。

如何解决培育非遗接班人的问题,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旧的传统习俗,在非遗传承人特殊群体人才的培养上,政府要给予更多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利好政策,帮助传承人招收徒弟;借助解决就业难、学习技术难的社会背景,开办各类传统技艺培训班、传习所;与农村扶贫授技结合,与技工学校联姻合作办学;加强开发利用,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演艺产业、会展产业结合,利用非遗生产性保护政策红利,培育更多新生代的传承人。这样八方聚力,多管齐下,逐步解决非遗传承人的后顾之忧,使非遗传承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和推进。

首届泰州非遗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非遗保护在当下已深入人心,非遗保护彰显的重要价值和无形财富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保护非遗,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涵养泰州文化名城建设的不竭源泉。非遗项目展示的是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体现的是文化传承和工匠精神。我们要通过非遗保护工作,以非遗博览会的集聚效应,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传播出去,要通过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留住泰州记忆,传承乡愁薪火。

猜你喜欢
泰州博览会技艺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东京眼镜博览会憧憬“2010”
莫斯科举行百万富翁博览会
泰州学案刍议
第44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
怎样提高健身球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