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空间的想象和实验

2018-08-28 11:42李志平
群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凤凰盒子街道

李志平

我所在的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街道,有一个闲置空关的小空间,大约60平方米。如何用它来做一件有意思、有意义的事?就如匠人手中握着一块边角材料,我禁不住思考该如何去雕琢和打磨。

做一个大尺寸的朗读亭,或是做一个微缩版的城市书房?这都是曾经考虑过的选项。坦率来讲有可行性,但又都不是最理想的方案。经过不断观察和思考,终于灵感闪现——做一个展示展览空间。空间虽小,但要有小而精、小而特的“高大上”效果,里面可以有一整套的设计,想象的余地很大。

尝试将微信朋友圈功能实体化

每天刷朋友圈,我们总能看到不同的微信好友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是画作,有的是摄影作品,也有自己爱好的物件,偶尔还会配有小段的文字说明或抒情。从创作、展示、抒发、分享,到反馈、互动、激励、碰撞,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微信朋友圈作为交流分享平台的能量。

作品的“发表”,会带来成就感和荣誉感;积极的反馈,会增进交流和沟通,引发讨论和欣赏。通过微信朋友圈这种方式和渠道,实现了一部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还有可能发展出某种兴趣爱好特长,催生一批“达人”。

那么,可不可以在实体空间发展相对应的模式?我的回答应该是可行的。在社区建设中,尝试将某种微信朋友圈功能实体化,借此引导居民以参与微信朋友圈的心态,融入到实体社区的互动交流和人际关系之中,通过对城市展示空间这一个“点”的打造和运營,切入到社区文化、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

精心设计,小空间承载大期待

就着这个“火花”,顺着这个思路,一些想法渐渐清晰、拓展然后收拢。

最基本的想法是,这个空间载体一定要认真地设计打造。这里虽然面积小,但也正因其小,设计更马虎不得。设计体现品质和层次,也决定了后期展示展览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使之成为高品格、高层次的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之“一角”。设计的神来之笔,就有可能让小空间别开生面、别有洞天。

显而易见,利用的是这个小空间,着眼的却是社区建设,希望以此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追求、文明程度、和谐关系。这既是一个小空间的大贡献,也是我们的大期待和大目标。

未来展示展览的内容,要最大限度地来源于社区居民。我们特别重视展品的本土性、原生性,特别强调以展品为媒介突显这个小空间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关联。要引导居民将自己的才艺、收藏和富于情感的各种记忆载体,放到这个小而艺术的空间里,让创作得以展示,让意趣实现分享,让情感达成共鸣。在微信朋友圈中,作品的发表者既自带观众“粉丝”,又必然看重来自朋友圈的反馈和交流切磋。对实体空间而言,我们也期待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即展示者自身关注度的集聚效应,加上随机关注的人群和慕名而来的人群,形成源源不断的作品资源和观众资源,提升小空间的人气和利用率。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凤凰街道本身的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给予我们充足的信心。这个地区人文荟萃,集聚众多名家,很多居民都有丰富的才艺才情。同时,该区域名校众多,教育资源丰富优质,各有特色优势。因此,可展览、可推广的作品是充裕的,关键是帮助它们走出家门、校门,走出虚拟的微信朋友圈,走进实体空间和社会中。

这就又回到对设计的要求上来。策展主题要有设计,需要和展品提供者充分沟通,深入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意愿,帮助他们表达到位、提升品位;布展要有设计,展品的摆放安置、配件的质料以及灯光效果等,要能突出展出的文化气质和文艺气质,让人惊艳;展出的组合也要有设计和创新,力求灵活且灵动,小空间里达到饱和的展品数量为30—50件,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略多,不过可以设计为双人展、家庭展、同窗展、班级展、楼栋展、单位展等。空间还可以延伸设计,增强分享互动,比如放置传统的手写留言簿,同时通过自助摄录装置收集参观者的心声感悟,通过扫码加微信在线留言,增进线下与线上的呼应互补,扩大展示展览的影响力,逐渐把这个小空间打造成区域文化地标和社区情感载体。

当然,还应该加强相关资料、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延伸利用,展出作品所形成的文字、音视频资料,非常值得保存。展出中还可适度适时地促进部分展品的交换甚至交易,并转化为公益捐助。对于居民群众反应热烈的主题,可继续深入策划、跟进包装,向专业方向或市场方向进一步发展。

以“任意盒子”命名,交由社会组织运营

我们把这个小空间命名为“盒子”,先叫作“分享盒子”,后来改成“任意盒子”。这么叫,既因为空间方方正正的外形,也希望它能装进我们的想象,打开来的那一刻让人发出惊叹。

想法一旦确定,立即着手实施。在设计打造上,凤凰街道首先与二楼南书房团队进行合作,我们看重其文化品牌资源和空间设计运营的专业经验。通过与策划运营团队深入交流磋商,我们形成共识并进一步明确意图。今年4月,空间的打造基本完成。从外观上看虽然简单,正如其名的“盒子”模样,但朴素的外表和简约的包装蕴含了丰富的设计理念,一旦与内容相映衬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运营中,我们认为“盒子”应该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空间,只有常常更新变化才能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和渐进的影响力。在街道的支持下,以服务外包的形式,由二楼南书房专门注册成立了社会组织——南京鼓楼凤凰文化服务中心(简称凤凰文化),专门承接运营的任务。凤凰文化聘请了项目负责人,发起成立了理事会,还招募了具有平面、策展、影像、文案、新媒体方面专长的志愿者。

现在凤凰文化已初步形成了具体的方案:将“任意盒子”的展览以7天为一个单元,室内展一般一个展览单元,每周一、周二闭馆,周三至周日进行展出;室外展一般两个展览单元,布展之后全天开放。“任意盒子”开放期间,在提供参观相关服务的同时,也接受凤凰街道及周边地区居民和单位的策展申请。根据展览的内容质量、社会意义、主办方性质等因素综合考量,可免费提供展览资源,甚至给予小额补贴。在起步阶段,凤凰文化专门策划了多场高质量的主题展览吸引居民和社会的关注。

我们街道和社区更看重本地区居民、单位的认同感、参与度,希望增进区域的文化感和凝聚力。因此,要求凤凰文化在运营过程中要更多地与街道、社区加强合作,为本地居民和本地素材量身定制展览展示,让街道居民能骄傲地邀请家人、朋友来到“任意盒子”,观看属于他们自己的展览。可喜的是,“任意盒子”已于今年5月正式揭开面纱,首展的主题是“社区老人的婚纱照”,展示了三对生活在凤凰街道的老人拍摄的艺术照,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

猜你喜欢
凤凰盒子街道
热闹的街道
凤凰飞
热闹的街道
寻找神秘盒子
街道等
无声的爱
肉盒子
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