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乐器伴奏的重要性

2018-08-28 09:42于燕妮
中国教育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歌曲表现力作用

于燕妮

摘要:在歌曲创作和歌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乐器伴奏始终是焕发歌曲异彩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歌曲创作的数量和技法将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更加完美的表达歌曲的艺术内涵,编配伴奏的研究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乐器伴奏对歌曲表现力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乐器伴奏;歌曲;表现力;作用

在歌曲创作和歌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乐器伴奏始终是焕发歌曲异彩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乐器有别于人声的种种优势,使其对歌曲表现力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历史及乐器的特点

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形式古已有之。相传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荷马和行吟歌手在民间弹琴伴奏,演唱诗歌,从而产生了荷马流芳百世的巨作《伊里亚特》、《奥德赛》两部史诗。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新艺术”时期,形成了以复调为主的音乐风格。此时创作的歌曲多以乐器担任对位低音声部。16世纪以后,器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逐步发展为独立的音乐门类,但其为歌曲伴奏的功能却沿用下来。19世纪是器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地位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提高。“艺术歌曲”这一音乐题材将伴奏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仅仅视器乐为单纯的“伴奏”,而是将其当做歌曲原创的内容之一。“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近600首带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堪称是歌曲与伴奏

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

说到乐器伴奏就不得不说一说各类乐器的特点,掌握每种乐器的特点,对歌曲伴奏是非常必要的。掌握了解一些常用的处理方式与思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歌曲伴奏主要用音色融合度好又接近人声感觉的弦乐来体现。它具有较强的抒情性,首先、低、重音区声音有厚度和弹性,发音丰满而有张力感,应做出适当的“余音”效果,缺少乐队长音则整个音响会干涩而无共鸣。其次、音区跨越较大的分解音型,应注意各声部之间的“转接”配合,否则会因层次不清而导致音响浑浊。最后、短时值的音型组合,应注意高、中、低层次之间的节奏相互支持,即“高繁低简”的配合关系及音区的适当调整等。

歌曲伴奏也少不了木管即铜管乐器的体现。木管乐器如长笛,双簧管等高音区音色明亮、清晰而有穿透力,中音区声音柔和而优美,无论是演奏旋律还是伴奏音型均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铜管乐器如圆号低、中音区发音柔美,易奏而灵活,高音区发音有力而高亢,常用于演奏旋律性因素及有力的和弦长音。还有现代音乐中常用的现代电子琴,功能非常丰富,并有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在小乐队中是代替常规乐器音色而用,主要代替竖琴与钢琴。

在中国,器乐伴奏亦是由来已久。汉武帝时期编撰的《礼记·乐记》之乐象篇中记载有:“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见乐器与歌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二、乐器为歌曲伴奏的重要性

器乐较之人声,有音域宽广、音色 、善奏复音等特点。纵观前人实践的无数作品,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乐器为歌曲作伴奏能够丰富歌曲的内涵,充实和升华作品的思想情感。

第二,伴奏为乐曲营造氛围、设定背景,通过不同的织体形式用以表现诸如欢乐、忧郁、诙谐等情绪。

第三,不同体裁的歌曲往往带有各自的节奏特点,通过伴奏的强化可以使歌曲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第四,伴奏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描绘性手法制造效果来模仿如流水、火车、闹钟、鸟鸣、风雨之声等自然界音响,烘托歌曲。

第五,伴奏可以重复歌曲,加强旋律线条的稳定性,还可通过厚实、丰满的和弦填充,使旋律有如骨上添肉,增强“立体感”。

第六,歌曲伴奏可以利用适当的前奏、间奏、尾奏巧妙地衔接作品的各个部分,是作品更加流畅,统一,并起到完成歌曲的“意犹未尽”之功效。

总之,《礼记·乐记》中说:“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 21世紀,歌曲创作的数量和技法将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更加完美的表达歌曲的艺术内涵,编配伴奏的研究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应依据乐曲的情绪特点,合理地设计并安排织体形式,完美地体现音乐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韻晶;乐器在音乐教育中的辅助作用的相关研究[J];华章;2012年24期

[2] 王元荣;论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2年10期

[3] 余艺芸;钢琴即兴伴奏中旋律的处理方式[J];大舞台;2011年06期

猜你喜欢
歌曲表现力作用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纤变墨画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