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病人血浆hs -CRP、IL -6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2018-08-29 11:58,,,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内皮颈动脉硬化

,,,

原发性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aemia,HHcy)的原发性高血压即H型高血压,约占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75%。H型高血压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单纯高血压病人的5倍,为正常人的25倍~30倍[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2]。研究H型高血压病人血浆超敏C -反应蛋白(hs -CRP)、白介素 -6(IL -6)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有助于对H型高血压病人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减缓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92例。诊断、分级和危险度分层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既往曾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心搏骤停的病人;③糖尿病、高脂血症、严重心力衰竭,肝脏、肾脏、肺功能不全,肿瘤病人;④近4周内曾服用叶酸或类似药物者;⑤不能坚持随访者。按Hcy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131例和单纯高血压组(Hcy<10 μmol/L)61例。H型高血压组中,男75例,女56例;年龄38岁~73岁(58.5岁±9.3岁)。单纯高血压组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42岁~69岁(56.3岁±8.7岁)。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5人,女15人;年龄55.7岁±7.9岁。

1.2 方法

1.2.1 Hcy和炎性标志物hs -CRP、IL -6的测定 入组者于住院后或体检当日抽取空腹静脉血6 mL,荧光定量法检测Hcy,参考值:5.0 μmol/L~10.0 μmol/L。免疫比浊法检测hs -CRP,参考值:0 mg/L~8.0 mg/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 -6,参考值:24 μg/L~58 μg/L。

1.2.2 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 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美国GE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 Hz~10 Hz,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约45°,二维超声常规显示颈总动脉起始部、主干、分叉部,观察血管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在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 cm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4],连续测3次,计算IMT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3组病人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3组病人hs -CRP、IL -6、Hcy水平及IMT比较 H型高血压组及单纯高血压组病人血浆中hs -CRP、IL -6、Hcy水平及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病人血浆中hs -CRP、IL -6、Hcy水平及IMT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病人血浆中hs -CRP、IL -6、Hcy水平及IMT比较(±s)

3 讨 论

高血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动脉内膜的增厚、斑块的形成、动脉的狭窄。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水平升高不仅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损害,而且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最终破裂整个过程均有炎症介质的参与。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极易在血液中被氧化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体内外研究均证实HHcy对血管内皮具有毒性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5 -6]。高血压和Hcy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之间密切相关,高血压是内皮损伤的始动因素之一[7],Hcy则促进了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受损。Hcy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是: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8 -9]。研究发现Hcy升高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10]。HHcy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与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过程受损有关[11]。

hs -CR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的炎性标志物[12],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因子,并可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及预后。研究发现IL -6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与炎症反应有关;又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C反应蛋白(CRP),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使动脉硬化进展,斑块由稳定向不稳定发展,导致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3]。本研究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病人血浆中hs -CRP、IL -6、Hcy水平及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H型高血压组病人血浆中hs -CRP、IL -6、Hcy水平及IMT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s -CRP、IL -6、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一定关系。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在H型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评估及预测H型高血压病人动脉功能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此,H型高血压病人在控制血压和HHcy的基础上,还应干预炎症反应,才能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

猜你喜欢
内皮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