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氏片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2018-08-29 11:58,,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养心心电图心率

,, ,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进展缓慢,病因多种多样。心动过缓的程度决定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室内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房室传导阻滞[1]。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急性发作时可致心力衰竭、窒息甚至死亡[2]。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养心氏片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 -7]。本研究将进一步观察养心氏片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门诊32例,住院8例;脑力劳动者22例,体力劳动者18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8岁~69岁(53.23岁±11.00岁);窦性心动过缓18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例。对照组40例,门诊33例,住院7例;脑力劳动者23例,体力劳动者17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0岁~65岁(52.29岁±10.15岁);窦性心动过缓20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类型、症状的阳性率及其等级分布状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第7版《内科学》关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而拟定。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疗标准》[8]《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0]拟定。

1.3 治疗方法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养心氏片(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次3片,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心宝丸(广东心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期间避免使用其他影响心率药物以及治疗措施,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观察指标 ①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例,对常见症状如胸闷、心悸、头晕耳鸣、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7项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按症状计分标准予以计分[4];②心电图测量平静心率。09:00~10:00平静时,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机记录心率变化,常规每周检查1次;③治疗前后的24 h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24 h总心跳数的变化、平均心率;④安全性观测。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便常规和尿常规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 心电图疗效依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痊愈:24 h平均心率60次/min以上;显效:24 h平均心率或最低心率提高≥10次/min;有效:24 h平均心率或最低心率提高≥5次/min;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11],显效:症状消失;有效:症状改善,但未完全消失;无效:症状无变化。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病人畏寒肢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闷、心悸、口唇发绀、头晕耳鸣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 。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平静心率增长幅度比较 服药6周后,两组病人平静心率均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2.4 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总心搏数、最快心率、最慢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病人24 h动态心电图各项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4。

表4 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比较(±s)

2.5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便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治疗组3例出现口干、发热,可耐受,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对照组2例出现口干,可耐受,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 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包括心肌缺血及梗死、透析、低体温、中毒、电解质紊乱、年龄相关退行性改变、环境变化、反射性心律失常(如心理创伤诱发)等因素,引起心脏传导系统不能产生或传导正常的心电信号,从而导致心排血量不足,当病人需氧量增加时,就会表现出乏力、情绪变化或晕厥等症状[12 -13]。

现代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了较多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服用西药及安装起搏器,疗效显著,但针对少数严重同时并存多种不同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所有抗心律失常的西药都有可能导致心率减慢,尤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属应用禁忌证,在临床上限制使用;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我国尚未普及。

中医认为慢性心律失常病理基础是心肾阳虚、心气虚弱、气虚血滞等。以温补心肾为治疗靶点,同时兼具活血通络、化浊散寒、温阳益气等治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李景巍[14]采用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4例,临床疗效确切,且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刘炎等[15]采用心宝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多数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可改善病人胸闷、心悸、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养心氏片补气养心,由黄芪、灵芝、党参、丹参、葛根、地黄、当归、山楂、炙甘草等组成。党参功效益气生津养血,配伍黄芪、丹参、当归和党参加强益气的作用。全方活血通经,活血行气,以散癖结,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16 -18]。

本研究比较养心氏片与心宝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结果显示:在单项症状治疗方面,两组在改善畏寒肢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闷、心悸、口唇发绀、头晕耳鸣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养心氏片改善症状的作用强于心宝丸。服药6周后两组常规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6周后两组平静心率上升程度相似,平静心率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总心搏数、最快心率、最慢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动态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养心氏片在提高心率方面与心宝丸作用相似。

综上所述,养心氏片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养心心电图心率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心率多少才健康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夏至养心喝“三茶”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