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沧源崖画与佤文化的传承

2018-08-29 02:52◎周
文化产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沧源瑰宝佤族

◎周 娟

(临沧市图书馆 云南 临沧 677000)

一、沧源佤族的起源

沧源古时称“葫芦王地”,是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传说佤族祖先诞生的地方。“司岗”,佤族语是葫芦、山洞或孕育器的意思;而“里”,佤族语则是出来。因此,佤族人都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葫芦”或“山洞”里走出来的。

从沧源佤族的起源,人们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神话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只有一个佤族妇女漂泊到司岗里的高峰上活了下来。这个佤族妇女受精于日月,生下了一个男婴和一个女婴。一天,这两个婴儿的妈妈正坐在岩石上采集天上的白云织布时,一头水牛跑来报信说她的两个婴儿都掉进海里去了。当时,司岗里群山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阿妈的心里非常的焦急。她立即祈求这头水牛去救她的孩子。水牛精通水性,游到海里把这俩兄妹托在脖子上送到了岸边。这俩兄妹得救了,为佤族的繁衍留下了一条根。阿妈对这头水牛感激不尽,从此,她立下了一条规矩:把水牛作为佤族永远的神灵,让他们的子孙永远的崇拜[1]。

二、沧源崖画

(一)沧源崖画的内容

沧源崖画是3500多年前佤族先民们的作品,最早广为外界知道是在1965年,至今已发现15个点,沧源崖画上可辨认出1098个图形。其中:人物812个,占总崖画的73.95%;动物108个,占总崖画的

图1 沧源崖画之一

图2 沧源崖画之二

9.84%;房屋27座,占总崖画的2.46%;道路16条,占总崖画的1.46%,;各种表意符号38个,占总崖画的3.46%。沧源崖画里一部分有树木、舟船。同时,崖画上还有太阳、云朵。另外,沧源崖画上有山峦、大地、手印等图案,约9.068%。沧源崖画绝大多数是集体狩猎、采集果实的场面(图1)。

从沧源崖画图像的线我们可以看出,沧源佤族的祖先在作画时,绝大部分都是用手指在工作,有的部分用树枝和竹片添加。沧源崖画的画料是用一种动物血和赤铁矿粉加上含胶质的植物液体调合而成[2]。它向人们展现了3500多年前佤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娱乐、战争及社会场景,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瑰宝,也是沧源佤文化传承的体现(图2)。

(二)沧源崖画的规格

已发现的沧源崖画一般均在海拔1600m-1900m的山崖上,石灰岩石壁上画有赭红色的图画。崖画各地点的画面距地面高2m-10m左右,画面大的高3m,长27m,小的只有5cm。沧源崖画的总面积约400多m2,以人物图形的描绘为主,均以单色勾勒和平涂,省却五官等细部剪影式手法绘制,通过变化多端的四肢表现人物所从事各种活动。这些图像多有一定的中心内容,其中有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考古专家考证,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

(三)沧源崖画的特点

沧源崖画最大的特点是崖画会随着太阳光的强弱,天气的变化情况而不断的改变其颜色。沧源佤族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一日三变”:即早红、午淡、晚紫。从沧源崖画的整体画面看,崖画上的人物、动物图形的描绘,都没有完整的表现详细部位,主要以单色和单线加平涂。部分画面特别强调人物和动物的某一富有特征的器官[3]。沧源崖画基本概括了原始氏族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生活、生产、狩猎等画面。所有的画面记载了一个中心内容:沧源崖画真实地描绘了一幅沧源佤族先祖们的原始生产、生活及各种活动的画卷,是沧源佤族的民族文化瑰宝。同时,也是沧源佤文化历史传承的体现。

图3 沧源崖画之三

(四)沧源崖画价值

沧源崖画所有画面所记载的内容,是一幅沧源佤族原始生产、生活及各项活动的历史画卷,是沧源佤族的民族文化瑰宝。同时,也是沧源佤文化历史传承的体现[4]。总之,沧源崖画对于研究沧源佤文化的传承及沧源佤族自治县的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3)。

三、结语

沧源崖画真实地描绘了一幅沧源佤族先祖们的原始生产、生活及各种活动的画卷,是沧源佤族的民族文化瑰宝。从沧源崖画我们也真实的明确了沧源佤族的起源。

猜你喜欢
沧源瑰宝佤族
千年灵渠 世遗瑰宝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惊世发掘,瑰宝无数
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大清金币瑰宝“短须龙”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沧源佤族革命历史档案展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
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分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