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械基础的职业素养训练养成方案探索与实践

2018-08-30 09:34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训职业素养

杨 兰

(广西南宁悦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530022)

0 引言

新时代下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的更新换代、新技术新应用的及时获知和掌握,都直接影响着人才职业能力。互联网经济的特点以及当代90后和00后年轻人的突出个性,一个关键因素逐渐凸显,就是人的素养,用之于职场就是人才的职业素养。有关专家认为“职业素养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们越发意识到职业素养是职业能力的核心、内在的源动力。本文依据多年职业教育服务的经验及思考,基于机械基础行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如何训练或养成做了探索与实践,希望得到专家或同行的批评与指正,以期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更可行、更有效的训练养成方案。

1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1.1 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的理解,综合能力观认为,能力是在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才能、技能和态度的综合[2]。基于此理解,本文将职业能力概括为三个要素: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要素,具有相关的职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养成适宜的职业素养,才能表现出相应的岗位胜任能力。因此,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三要素,可以说对胜任一定的岗位缺一不可。

(1)职业知识

行业政策及发展情况、行业及专业、岗位及工作过程等相关知识

(2)职业技能

具备行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及相应的技能水平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内涵,各家各种理解和界定,其中“职业素养是职业人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必备的职业能力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因素,并通过外在行为显现”[1]这种理解,更为普遍性。本文对职业素养的内涵做进一步强调,其主要包涵:人的动机、信念、意愿、兴趣及具备的自我形象,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理解。

1)人文素质要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守法;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爱岗敬业、善于思考与学习;安全与环保意识;善于沟通与合作;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

2)职业素质要求: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团队及合作意识、基本的行业技能、工作执行能力、事故防范及响应能力、分析应对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质量意识、成本意识等。

在对职业能力核心要素理解和实践中发现,人才职业能力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些更多的是来自外在的植入;而“素养”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会改变太多或基本上没有改变,一旦养成后可以一贯地影响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是人才职业能力内在作用的因素,这种作用力就是动机或意愿,只有愿意去做事或有做事的动机,才会有可能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胜任职业岗位,表现出一定水平的能力。由此可见,职业素养对职业能力的表现尤为重要。

1.2 我国职业人才培养现状

教育为一国之本,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显而易见,尤其是直接与企业衔接最贴近的职业教育,在场地及环境建设、设备设施配备、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大力投入。宽敞明亮的场地、先进高性能的设备、各种师资培训等,让一般的中小型甚至大型企业羡慕,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可能看到的设备或环境比在学校落后。各种教育教学方法: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培养等等,都在不断地开展与实践。然而,反观学校的教学过程,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综合训练;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培养[2]。对于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很少关注或没有较为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以至于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与社会用人要求、与企业岗位要求有较大差异,这个差异在于人才对开展职业的动机和意愿、在于综合运用知识、技能以及如何融入团队的集中表现。这方面值得去思考与突破。

2 职业素养的训练养成方案

跨国企业如丰田、通用及国内的民族产业柳工等,很早就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岗位要求的差距。为此,企业内部非常重视人才培训,结合岗位要求搭建相应的培训基地、培训道场、培训情境以及应用相应的培训方式方法,开展各种岗前训练、在职回炉强化培训等。企业的这些做法,为服务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启发,也为推动关注人才“职业素养”训练带来更大的信心。

2.1 训练养成方案的关注点

在对职业能力核心要素“职业素养”的理解以及对当前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服务实践和思考,学习和吸收先进企业的人才培养经验、精益管理思想,并结合院校自身资源情况和特点,做了教学转化,基于机械基础提出人才“职业素养”养成的训练养成方案并落实应用。该训练养成方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训练养成方案的关注点及瞄准的素养

以上关注点,是机械行业中最基础的专业素养,但是往往容易被忽视,学校教学中不关注或没有将之纳入教学内容中,尤其是近机类专业更是如此。由于工具或量具的不合理使用,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导致实训耗材的大量浪费,甚至将昂贵设备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伤害。这些现象不单单在学生身上发生,刚刚从学校必要的老师也有类似问题,这些现象再次强调了基础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2.2 针对关注点搭建训练平台

设计和搭建训练平台是为了对教学实训营造相应的情境。情境创设是指凭借一定的载体,设定某种活动的场景、事件、情节、氛围,并规定操作内容,进行角色设置,让学生参与、感受其中。而职业素养重在“养成”,要让学生在在接受职业教育的时候即“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各种职业要求成为学生的习惯[3]。可见,内涵丰富的教学情境,是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方法。在本方案中,围绕职业素养训练的关注点,针对性地设计和搭建相应的训练平台,包括单项实训区、生产车间、检测区、展示区、班组园地、物料仓库等几大训练区域,满足和体现所需的训练点。

图1为训练平台的部分场景,集机械基础技能训练、职业素养训练、文化内涵氛围营造于一体。

(续下图)

(接上图)

图1 训练平台一角

(1)单项实训区

设计和搭建单项实训区,让学员在进入实操机械训练之前,通过在该实训区设计的专业化练习,掌握工具、量具和工装使用基本技巧及相关工艺,避免实训产品与工具在实训过程中因使用不当或不熟练而遭到磨损。在该训练平台中,以打螺母、螺栓为例,设计多种尺寸规格、不同角度的独立模型,并依托这个训练载体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配套课程,融入职业素养训练,使得学生进行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养成相应的职业素养。图2为学生在训练。

图2 单项实训区:学员在训练

(2)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是基于精益管理内涵和机械基础教学要求,提供专业的、柔性的生产现场,并设计配套相应的实训教学课程。通过该平台的实训和训练实践,提高学生的生产管理基础能力及在实践过程的问题解决能力及持续改善能力。

自动化流水线是当前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组织和开展的通用方法,集合了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在实训教学中引入流水线方式,让学生对企业最普遍应用的生产方式有切身体验,从而对企业运行及岗位有直观了解。强化的职业素养包括:①生产组织方式;②柔性生产设计及组织;③岗位划分及职责;④团队分工与协作;⑤工作流程、工艺工程要求;⑥工作流设计及线平衡;⑦生产管理基本要素;⑧标准化设计及改进;⑨问题解决及持续改进;⑩时间、效率、质量意识;等等。图3为学员在生产线上实训。

图3 学员在生产线上实训

(3)检测区

主要开展零部件检测、质量检验、产品功能参数验证、确认,检测工艺与方法及相应的改进,强化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

(4)物料仓库

配套生产组织和开展的物料存储、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料仓库管理要素,让学生理解工厂物流及物料的有效管理对工厂必不可少、与工作效率息息相关。

(5)展示区

根据教学定位要求及特点,选取机械专业基础的、典型的产品,设计配套展示区用于展示产品的功能与构造,让学生直观理解产品部件及生产工艺。

(6)班组园地

根据一体化教学要求,配置班组园地相应硬件及管理系统,承担教学组织、研讨、分享等职能,在班组园地区域融入相应的班组管理文化及要求,营造学习氛围。

单项实训区与生产车间是基于机械基础的职业素养训练的最基本的平台,生产车间、检测区、物料仓库为工厂最基本配套的功能区,可以强化学生的工厂管理要素意识,展示区和班组园地是对教学转化后所配套的,满足教学功能并丰富教学内涵。以上几个训练区域组成的平台,就是本训练养成方案的外在呈现。

3 训练养成方案的配套软性建设

训练养成方案中有了形更重要的还有神,否则体现不出训练养成方案的灵魂和价值。在本训练养成方案中,软性建设包括文化氛围营造及配套的课程以及教材和课件。

3.1 文化氛围营造

具有一定导向性的文化氛围对受教者或学生起到无形约束和潜移默化地积极影响。文化氛围营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大环境的文化导视、操作工位文化。根据训练养成方案定位、结合专业建设要求、所在行业特点,以及专业系部、学校的文化导向或特色文化建设,等等,从这些元素中综合提炼、内涵及美学设计,将之有机的、恰当的呈现于现场不同地方或区域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导视和氛围。操作工位文化,主要是工位安全、规范操作,培养操作者的职业基本素养和习惯。操作工位文化主要体现内容为:工位安全要求、标准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意识训练)、物料BOM表、操作流程SOP、操作岗位的标准化作业单SOS,等等。

3.2 配套课程、教材及课件

针对不同的区域及训练定位,围绕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养成,设计和开发了配套的教材及课件。

(1)课程设计内涵

1)循序渐进,综合训练。基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实训,具体步骤和内容如图4所示。

图4 基于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及内容

2)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实训流程。参照企业班次生产模式,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过程如图5所示。

图5 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流程

(2)针对学生入门应用开设《企业精益化管理实训》

针对学生入门应用开设实训课:《企业精益化管理实训》,具体内容详见表2.

表2 针对学生入门应用开设的培训课程内容

(3)设计和开发系列职业课程

基于训练养成方案及应用平台,围绕精益化生产管理,设计柔性生产系统,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发系统培训课程,如图6所示。

图6 基于训练养成方案及应用平台开发的系统培训课程

4 典型应用及情况反馈

(1)应用院校

目前该训练养成方案主要应用和实践的学校见表3所示。

表3 主要应用院校及关注点

(2)积极作用

该训练养成方案在以上院校的实践与应用,得益于学校对学生基础职业素养重要性的重视,从学校领导到相关老师都积极投入,并结合本校特点做了定制设计与开发,包括硬件平台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都包含有各个学校的特色和经验。主要积极作用有:

1)学校意识到该项训练弥补了过去基础教学中的缺失、并对原有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2)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增强了基础职业素养,直接表现是减少实训耗材的损耗以及实训设备的损坏,更加熟练地投入相关专业技能训练中。

3)平台的教学设计及训练,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及自我思考,表现出的职业态度及面貌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4)作为教学服务提供者,我们也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进步,为更好服务做深入探讨。

(3)不足与改进

职业素养不同于可见的知识或技能,它属于微观及意识层面的内容,这也就决定了它不好具象化、也不好量化,也就导致职业素养养成或训练不容易开展。具体表现在:

1)意识和认识。同样的,如果学校相关领导在意识和认识方面,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则将不会投入精力、物力等去深入开发和推进培养相应的职业素养。

2)师资能力。学校和相关老师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是也会存在老师综合素质和能力跟不上的问题,导致无法理解和贯彻学校相关领导的指示。比如,具体老师没法理解职业素养训练的其中内涵,在教学开展和组织中没法强化而是沿用原有的办法。

3)机制与制度。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没有专门安排基础能力及职业素养的课程,或者认为某些课程已经包含其中,结果是上课的老师也往往不重视或忽略这些内容。

4)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还需努力设计更为行之有效的训练养成方案,吸引更多的院校及老师共同开展及落实,共同关注和提高人才职业素养的能力。

5 思考与展望

新时代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更新换代已经是常事,甚至带来一种生活和行为方式的颠覆,我们没法想象时代的快速变迁及各种颠覆会对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有多大影响,但是,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以及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来看,一个人的动机与意愿、态度是最根本的,对做事或职业表现的影响从未有改变。因此,我们还是继续关注和探索推动人才职业素养良好训练和养成,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和推进:

(1)跟上时代步伐,结合时代特征及赋予人才的使命。

(2)互联网之后的智能社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思考其对人才的影响。

(3)推动院校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使之更加重视人才职业素养的教育及形成常态的教学要素。

(4)不单单基于机械基础,希望通过教育服务提供机构的努力在更多的教学专业领域有各式各样的举措和方法推进人才职业素养的训练养成。

猜你喜欢
实训职业素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业写作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