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2018-08-30 05:44胡群
教师·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胡群

摘 要:阅读教学中的“语用”是指学生内化、迁移文本中的语用经验,并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个性化的运用和创新。文章立足新课标,结合具体课例,从“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和“阅读方法及赏析能力的培养”两方面论述优化“语用实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用实践;教学策略;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1

作者简介:胡 群,女,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语用”原本是语言学上的概念,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的交际效果的活动。阅读教学中的“语用”则是指学生内化、迁移文本中的语用经验并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个性化的运用和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应注重“语用实践”,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教教材,而应凭借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领悟言语运用规律,最终提高阅读能力和言语实践能力。

一、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所以,我们应充分引导学生感受、欣赏文本言语的独特魅力,掌握言语表达方式,再通过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让学生将文本言语转化为语用实践。例如,苏教版第五册课文《金子》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教学,教师可采用以下“语用实践”教学策略:

第一阶段:走進文本,概括文本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①读了第二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②彼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或两个词语概括出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为此,本环节语用实践意在引导学生粗知段落大意,以文本言语为依托进行表达,在表情达意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材料储存进自己的头脑中。

第二阶段:品味文本,感受言语表达方式

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①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彼得的勤劳?②彼得的勤劳都凝结在这一个个描写动作的词语上。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忙碌的身影,我们还能感受到他的……(生交流:他的孤独和坚持;他起初怀揣的梦想以及最终的大失所望。)③这些复杂的情感,你又是透过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说说你的体会。(生交流: “默默地、不甘心、失望”)④透过人物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彼得的形象更加丰满。读好这段话。

本环节语用实践在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语的同时,掌握其反映人物品质的言语表达方式。阅读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言语内涵上,而应进入文本语境,用心揣摩,为学生揭开作品言语表达之法,从而促进学生言语的积累和运用。

第三阶段:对话文本,在语境中进行语用实践

观察插图、内化并应用文本语言:①为了培育花苗,彼得投入了“全部精力”。看看书上的插图,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点?②展开丰富的想象,选择其中一种情景说一说,体会彼得付出的艰辛: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彼得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彼得 ;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彼得 ;暴风骤雨中,彼得 。彼得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将内化后的文本语言运用到所创设的语境中,实现“语用实践”。这是语言内化后的迁移应用,也是对文中人物品质充分感知后的再创生。通过展开想象,运用第二自然段中掌握的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学生实现了对文本材料的理解、重组与建构,创作出了自己笔下的“彼得”,达到言意的融合。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赏析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究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应注重通过语用实践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对作品谋篇布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鲜明性格的鉴赏、评析能力,敢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读后感悟,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一最终目的。苏教版《牛郎织女》的教学可以从以下版块进行“语用实践”教学:

第一板块:了解故事梗概,表达爱憎情感

小组合作交流:①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用上文中的词语,说说你的理由。③你最不喜欢故事中的谁?课文中哪些语句触动了你的内心?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课标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本环节语用实践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在对人物形象的描述中运用文本语言,并表达出自己对人物的真情实感。

第二板块:深入文本,剖析人物内心

(1)想象自己是王母,理解她的苦衷。①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王母的“心狠手辣”? ②想象自己就是王母,以“织女,如果我赦免了你……”开头,说一说自己的苦衷。(生交流:赦免织女,牛郎织女能团聚,但众仙会认为王母包庇外孙女,有失公正;天规的威严不复存在。)站在王母的角度,我们理解了她的苦衷。她身上,最缺少的是什么?在王母眼中,权力、天规、自己的威严高于一切,她唯独忘却了骨肉亲情、美好的真情! 这正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个传说故事文字浅显易懂,人物性格鲜明,正是学生进行语用实践的好材料,以往王母都被冠上“六亲不认、蛮横无理”的评价,但当我们真正走进人物内心,设身处地地理解人物时,我们会发现不能简单地以对与错来衡量!王母为了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维护清规戒律,失去了最宝贵的真与善,而这正是人性最质朴而美好的情感。

(2)感悟织女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紧扣“决心”一词挖掘人物内心:

师问:“织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令我们动容,当她‘决心留在人间时,她也决心放弃什么?”生1:“她决心放弃天庭锦衣玉食的生活,忍受人间的粗茶淡饭。”生2:“她决心放弃尊贵的身份,忍受凡人生活的疾苦与劳累。”师:“此时织女也‘决心忍受什么?”生1:“她下定决心忍受天庭的严惩,追求自己的幸福。”生2:“她下决心与不近人情的天规进行抗争!忍受一切痛苦!织女不仅勤劳善良,她更是一个勇士,对天庭强大的专制制度,她勇于抗争!追求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牛郎织女》片段中“决心”一词最直接地表现出了织女内心的挣扎,面对天规,她敢于抗争;面对幸福与自由,她敢于追求!哪怕付出所有!以往对织女形象的评价,我们往往过多侧重于勤劳善良,而忽略了她勇于冲破封建专横势力的胆量和勇气。

第三板块:细细揣摩,领悟写作方法

(1)传说故事一大特点就是情节有波澜,这个故事情节是怎样的一波三折?试著用几个字的小标题进行简要地概括说明。

(2)这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前后都有关联,前文会为下文做铺垫,你发现了吗?(生交流:老牛临终的嘱咐为后文牛郎追织女埋下伏笔;织女的发愁为王母出场打下基础。)

(3)这种写作上的构思值得我们学习。传说故事结尾总要表达人们的期许,你感受到了吗?文中喜鹊便是自然界真善美的化身,也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本环节语用实践指向引导学生在欣赏生动的故事情节的同时,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写作方法和巧妙的表达技巧。

综上所述,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语用实践”,立足新课标,挖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会用”不失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言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洪玲,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景和,黄焕勋,黄亢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导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