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建构主义之魂,议语言拓展之计

2018-08-30 05:44黄芸
教师·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建构主义小学英语

黄芸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的综合运用与语言操练、语言实践、语言巩固、语言拓展等环节息息相关。语言拓展环节更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素之一。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支持、指导或信息输入,以学习支架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建构主义理念下设计的小学英语语言拓展活动, 对学生语言的拓展起积极的辅助和推动作用。文章以促进学生语言的有机梳理和整合运用为目的,阐述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语言拓展活动设计的若干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建构主义;小学英语;语言拓展;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623.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26

作者简介:黄 芸(1979-),女,福建厦门人,福建省厦门市瑞景小学教师,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要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课程内容,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课程实施环境[1]。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就必须在新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设计语言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辅助手段,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的大量的知识储备、生活储备、经验储备、兴趣储备等,达到新旧知识的有机梳理整合和有序融通,并适当拓展学生语言习得的时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和大容量语言输出的交际能力。而建构主义在学生的语言拓展活动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学生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搭建了平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生在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整合和运用新知识, 新信息建构而来的[2]。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信息的建构提供有效的支架和帮助,使学生在适当支架和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建构语言、实践语言和运用语言。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语言拓展活动是指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针对该课教材文本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设定该活动适切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或增加语言量,或整合同类或高一层次要求的教学内容,以支架和策略为扶手,引导和辅助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有机梳理新旧知识,大容量整合所學,根据主题有目的地进行大容量的语言输出,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建构主义包括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强调教师要为学生语言的拓展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扶梯,这样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梳理、语言整合和语言建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语言拓展活动设计的原则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在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调整。而有效开展小学英语语言拓展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切性原则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向。英语语言拓展活动要以教学目标为准绳,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所设计拓展的内容、拓展的难度、拓展的范围、拓展的容量、拓展的深度均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相关话题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生活经验、兴趣动向等,不能盲目地拓展和拔高。拓展活动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在学生知识、见识和能力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适当、适度整合相关内容,以达到“跳一跳、摘苹果”的效果,否则将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焦虑度。

2. 整合性原则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英语教学是否有效,和教学的整合容量与整合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英语拓展活动富含多元要素,例如拓展的教学目标、拓展的讨论话题、拓展的交流线索、拓展的顺序条理、拓展的旧知储备、拓展的新知内容、拓展的文化渗透、拓展的方式方法、拓展的支架准备、拓展的度的把握、拓展中的思维训练、拓展的互动方式等,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教师必须重视这些多元元素之间的有机梳理和有机整合,要将这些多元元素以话题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目标,以学生现有的储备为基础,以学生可达到的预测目标为愿景,以新旧知识的大容量有效整合和有机融通为手段,以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为结合点,进行适当的知识方面、见识方面、能力方面的纵向和横向的拓展整合。

3. 工具性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要设置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背景相关联的整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基本概念和中心话题,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展学习活动。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架给予学习的支持。抛锚式教学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平台,要把问题抛锚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帮助学生发展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为学生的语言拓展活动提供相应的文本解读、知识帮助、线索提供、框架梳理、脉络诊断、策略辅导、解惑帮助等必备的支架支撑和帮助至关重要。只有具备这些必要的支架工具和手段支持,才能降低小学英语语言的拓展的难度,才能为学生提供方法,实现授人以渔。

4. 达成性原则

英语语言拓展活动要体现适用、实用、灵活、可达成原则。语言拓展活动要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立足学生的现有发展区,紧扣教学目标,以话题为切入点和中心,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梳理和分类,并依据话题和线索进行有目的的删选和有机地融合。提供给学生较为真实的情境,使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相互影响和渗透,最终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语言拓展活动设计的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 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3]。因此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语言拓展活动设计要通过为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建平台和扶梯,帮助学生有机梳理话题语言,有序整合语言和教学内容,从而极大丰富和拓展语言输出,实现学用结合。

1. 依托导图,理性拓展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可视化的图形手段来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的工具,是人们将某一领域

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4]。它按照人的自然思维习惯,将放射性思考图形化,是对人的思维过程的记录,能帮助学生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进行视觉化表征[5]。思维导图在语言拓展活动中的巧妙运用,为学生的知识梳理和逻辑梳理搭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出时语言承载量的提升。

【案例1】

教学主题: Give Suggestions For Keeping Healthy.

教学内容:小朋友们为How to keep healthy 提建议。

拓展设计:根据文本内容,让学生先将课文中四个小朋友的建议梳理出来Eat some...,

Drink some...,Do some exercises...,Wash your hands before you eat... ,然后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这些建议是有关Eating, Drinking, Sports, Living habits的,从而引出导图的虚线部分。 然后让学生按这四个小话题同伴合作补充拓展,提更多的建议,形成结构分层型思维导图[6](见图2)。 其特点是:图形上下层之间由整体到分块,再到细节,隶属关系层次分明。这样的拓展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这种将之前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点梳理并有序归纳到与“保持健康”这一话题相关的知识块中,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借助导图的帮助,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思维能力,同时充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相关话题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有理性的综合运用语言,更理性地提出科学的、合理的建议,实现“用英语做事”的目的。

总之,依托思维导图作为小学英语拓展活动的支架,能有效地在学生的繁杂的已学知识和新旧知识有机融合之间搭建了桥梁,为学生更客观地分析文本,更理性地选择语言,更有序地整合语言,更有逻辑地梳理语言,更大密度地丰富语言奠定基础,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元能力的协同发展。

2. 依靠兴趣,感性拓展

抛锚式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研发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理念是把学习抛锚于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进行,以帮助学生发展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技能和态度[7]。抛锚式教学强调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案例或真实情景展开。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语言拓展活动可以从学生真实的兴趣点、真实的好奇点、真实的热衷点出发,在教师支架的帮扶下,学生感性拓展语言,有感而发。

【案例2】

教学主题:Kangaroos。

教学内容:有关生活习性的文章 Kangaroos live in Austraila. They eat grass and leaves...

拓展设计:教材文本只涉及袋鼠的居住地、若干饮食情况和若干外形特点。学生对袋鼠的知识都只是初步粗浅的感知。但学生对袋鼠这一动物的兴趣却很浓。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先让他们自己上网查询更多有关袋鼠的知识,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梳理了有关袋鼠外形特点,不同区域的袋鼠颜色、大小,袋鼠在澳大利亚的不同居住地,袋鼠保育袋的特点和作用,袋鼠如何跳,袋鼠妈妈如何喂奶,袋鼠爸爸和袋鼠妈妈的区别,小袋鼠的生活习性,不同区域袋鼠的身高、体重,生活习性,饮食特点等(见图2),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观看一两段有关袋鼠拓展内容的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视觉冲击,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谈论袋鼠,说得越多越好。教师给予的支架就是视频的提供、教师的示范和若干关键句式如They eat...,They drink...,Its hobby is ...,They can...的给予。乍一看,这个拓展活动没有太多的语言框架的限制,支架似乎没什么作用,但支架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提供辅助的教学支架,还要帮助学生拆除支架,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和运用中,不永远依靠和依赖支架。 该拓展活动是比较发散的活动,视频的呈现只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同时教师所提供的视频会更切中主题和要点,比学生泛泛而谈的网上材料而言,会更直接和有针对性。 教师的示范是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学习模板, 让学生适当模仿和借鉴。 教师提供的若干关键词是考虑到中小生的学习需求,因此给予适当的关键词提示和帮助。 该拓展活动没有太多的语言框架的限制,所拓展的内容均由学生的兴趣点而设,即即兴而发、即兴而说。学生的兴趣点非常广泛,学生所查询的资料也非常丰富,学生语言的整合和梳理密度就非常高,学生的语言输出量自然而然也非常之大,该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组织语言的能力、大密度整合语言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图2 袋鼠思维导圖

鲁迅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变“怕学”为“好学”,变“厌学”为 “爱学”。 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拓展的落脚点,正是立足于“抛锚式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案例或真实情景展开”为理论依据,将学生的兴趣点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思维训练、文化拓展等整合在一起,极大激发学生参与该拓展活动的内驱力,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内涵。

3. 依借想象,随性拓展

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支架,桥接新旧知识和认识,要基于学生的经验背景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情境,帮助学生通过改写、改编、表演等多样的形式重组课文,发展元认知学习策略[8]。故事教学是根植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环。《现代汉语词典》对故事的定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9]而英语故事教学则是让学生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接触有较完整意义的英语故事素材,从中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寓意的教学方式。故事本身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它以图文结合的绘本或连环画的方式呈现,承载大量丰富的语言信息、文化信息、情感信息、生活信息等。它是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思维方式,是数据与意念的组成。其话语连贯,情节跌宕,合乎儿童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也是文化灵魂的表现方式之一。故事教学的拓展环节,对知识的大密度和大容量整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想象空间的拓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3】

教学主题: Sequeling The Story。

教学内容:故事“Wolf! Wolf !”。

拓展设计:《狼来了》 的中文故事学生耳熟能详,但英语故事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该故事的结尾处只讲到“小男生屡次撒谎,最后一次撒谎后,狼真的来了,狼吃掉了所有的羊。”这个结尾对于学生而言,其想象的空间很大。 教师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并表演故事。有的学生会按大家熟悉的《狼来了》的故事往下说,这样的故事当然比较没有新意。但更多的学生是奇思妙想。有的说这个看羊的小男孩仍不改撒谎的坏毛病,结果像匹诺曹一样长出长鼻子了;有的说狼把这看羊的孩子也吃了,它刚吃了这孩子,人们就急忙把狼的肚子剖开来,把小男孩给救了,从此以后这男孩变得极为诚实,再也不撒谎了,而且还特别乐于助人……学生天马行空的故事结局,只要言之有物,且能自圆其说,都是不错的故事结局。续编故事的语言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想象与联想的空间,为提供了学生宽广的展示与表演的舞台,展示了学生天真浪漫的童真,也让整节课意犹未尽,而此时学生的综合整合语言、组织语言、表现语言、利用语言表演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利用故事教学中的语言拓展活动,让学生依借想象,随性而谈,可以让学生感悟故事所得,可以让学生改编故事内容,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可以让学生补充故事结尾,可以让学生创编新故事……只要学生所谈言之有物、言之凿凿、自圆其说,条理清晰即可,这样的拓展活动,教师给予的支架也许只是若干的图片、若干的关键信息、若干的引导,但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也随之得以提升。

三、结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的语言拓展活动则是综合整合语言,大密度实践语言的重要环节。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语言拓展活动,能为学生语言的拓展提供层次递进的扶梯和支架,使学生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地体验语言、实践语言,从而使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潜移默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

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

[2]常 宏.建构主义英语教学观的解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81-

182.

[3]肖 玲.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理論与实践

[J]. 高教探索,2012(4):84-86.

[4]尚卫平,赵国庆. 关于“概念图”与

“思维导图”的调查研究[J].信息技术

教育,2015(10):48-50.

[5](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

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黄 芸. 思维导图在提升“小学英语口

语活动的语言承载量”中的运用[J].

科技资讯,2014(36):143-145.

[7][8]鲁子问. 英语教学论(第2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贾冠杰,马寅初,姜 宁.中学英语教

学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建构主义小学英语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