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职业“空心化”

2018-08-30 05:44陈丽平欧献中
教师·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空心化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陈丽平 欧献中

摘 要:由农村“空心化”引喻建立教师职业“空心化”的内涵,归纳总结教师职业“空心化”八大表象,探究产生教师职业“空心化”的历史、经济、社会根源,提出打破、去除教师职业“空心化”四大途径,由此贯彻落实好“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一制度设计。

关键词: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职业“空心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5

作者简介:陈丽平(1967—),女,湖南省益阳师范附属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大专;

欧献中(1969—),男,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教师工作站副站长,高级教师,本科。

“教师兴,教育兴;教育兴,国家兴”,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一重大决策的贯彻,就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而言无疑是空前绝后的,无疑是着力于解决“教师兴”的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决策,将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中国梦”的实现将指日可待。怎样将这一重大决策落实到社会生活实践、教育教学管理中去,确保其成为公民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呢?结合服务于最基层教育28年、10年从事区域性教师培训工作的体会,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现状,社会的实际,需要我们从打破教师职业“空心化”入手,才能真实、圆满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这一重大决策,促推“中国梦”早日“梦圆”。

一、试述教师职业“空心化”之内涵

空心,一是指树或其他植物的髓部或中心没有长实;二是指物体内部是空的。空心化,则是指没有长实或内部是空的的一种变化发展趋势。空心化,用于社会科学理论,最早当属“农村空心化”。所谓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的空心分布状况。笔者在此引喻延伸,旨在描述教师整体行业的现状。教师职业“空心化”,是指教师队伍中的高学历、高水平、青年人才向高端行业、经济发达地区急剧流动,造成农村地区和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学水平梯次、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基于社会产业(行业)地位之间的急剧变化和经济利益非正常的调节,以及长期以来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缺位,导致教师行业由行业内向行业外流失严重、由行业外向行业内流入严重不足,形成了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乃至整个行业人才空心分布的现象。

静观现实生活,教师职业“空心化”有八个明显的表象:一是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尤以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最为突出。近八成从业人员为女性,导致受教育人群“阳刚之气不足,阴柔之气过盛”,加之惩戒教育难施、禁声,将严重影响一代、甚至几代社会公民的情商结构,加剧受挫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下降。体现在在校学生中抑郁、出走、轻生的现象较大幅度地上升。二是职业吸引力急剧下降,行业内的朝思暮想外流,行业外的入行动力急剧下降。体现在教师招聘中,近九成的应聘者是女性,凤毛麟角的男性应聘者也是学历层次不高或未能如愿找到心仪职业的。招聘后,女性抱“贤妻良母”之心态,进取心相对以往不断下降;男性则时刻等待良机跳槽而去。三是经济利益至上,“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作祟,只见教师跳槽辞职,鲜见其他行业(特别是公务员)改行加盟教育。四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年轻人才急剧流向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得不用“特岗教师”、定向招聘、临时聘用弥补空岗空缺。近年来,虽一再加大“特岗教师”计划力度,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仍然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无人上岗现象屡见不鲜。五是全社会都喊要尊师重教,落题到社会生活中,人人质疑教师和教育行业,不理解、不尊重、不敬畏者比比皆是,甚至辱师、杀师现象时有所见,教师职业尊严沦落不堪。六是教师队伍内部基于管理方式落后、薪劳不对等等问题,不思进取、不谋主业、以职业谋利、甚至以教师身份自卑者日渐趋众,尤以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为烈。七是教师职业的身份模糊、职能泛化导致教师行业乱象丛生。“讲待遇,是教师;讲义务,是干部”是基层教育从业者的切肤之痛。全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和“一夜成名”“一夜成才”的浮燥心态,迫使教师兼具保姆、警察、医生、心理专家等数种功能,教书育人的本业反倒置之末位了。“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等貌似正义实则违反教育规律的观念甚嚣尘上,教师职业被迫兼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功能。模糊的职业界限,淹没了教育行业的本身特质,导致“教育无论怎么做都满足不了社会心理扭曲的需求”,地位、形象可谓一落千丈。八是行业地位欠缺,教育“鸡肋”之感扑面而来。教育行业未能取得社会行业中应有的地位,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对教育行业指手画脚,教育行业整体弱势之形象已具雏形;每一个成年公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却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业涉足教育行业似成共同选择;教师队伍内部“教师只是职业,不是事业”的观点日渐渗透腐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教心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象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二、纵观教师职业“空心化”之渊源

教师职业“空心化”不是伴随教师职业出现而产生的,其产生、聚成和爆发有其历史渊源。纵览教育职业“空心化”的表现,其产生的根源有五:

1. 传统文明的历史根源

我国是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内陆、农业古文明之观念根深蒂固,教师职业概屬“下九流”,尊师重教停留在“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在有现代教育制度之前,教师是零散的“下九流”人员,更无地域、国家层面的教育队伍或教师职业之设计与建设。传统的观念,仍然禁锢、制约时下公民教育层面的理性思维和做法。著名花鼓戏《张先生讨学钱》既讽刺了不学无术、思想保守的张先生之流,也道出了张先生一族衣食无着、无心教学的炯态,更不用说无法养家糊口的一捧心酸苦泪。“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更多的是置基层教育工作者于社会“下九流”之深渊。倘无“优生出仕”、便无“尊师至上”,是教师落魄之真实写照。

2. 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更决定了教育、教师的发展。譬如改革开放之初,全民由物质匮乏奔向物质丰富,全民渴盼一夜暴富,金钱至上似成大流,教师也纷纷走出象牙塔奔向物质膜拜,家教家养、滥发资料、补课收费由此泛滥。教育产业化的旗帜一出,地方政府通过学生收取教育附加费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学校以“办好食堂、商店、旅社”为荣,教育乱象由此而生,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垢责标靶。

3. 教师职业发展顶层设计的缺位

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前,似无专门的教师职业发展顶层规划与设计。科教兴国,科学与教育并重,亦无教师职业发展顶层规划与设计。殊不知,教育不兴,何谈科学之兴,人才都是教育培养出来的。此次《意见》的发布执行,才是教师职业发展顶层设计的归位,相信教师职业发展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4. 教师职业自身不足的制约

教师这一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以个人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化一方,做教育对象人生发展的引路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职业特殊性“特”在:从业成本高、从业学历水平要求高、从业过程复杂(教育对象是人而非物)、从业成果呈现慢、从业周期长。因此,教师职业社交面窄、自身不具备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能力,教育成果呈现周期长,教师晋升空间小、流动性不强等职业之不足,要求教师从业定力强于常人、奉献精神强于常人。而这种不足,极容易在外力的助推下加快职业空心化的发展。

5. 社会风气的影响

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象牙塔,更不可能与社会生活实际脱节,社会风气对教育行业从业者心态和从业过程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公民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负能量的价值取向,极易传染教师进而传导教育。异化的负能量价值取向会加速教师职业空心化倾向。

三、打破教师职业“空心化”之途径

归纳了解教师职业“空心化”的表象,探究其产生的根源,是为了找准打破、去除教师职业“空心化”的路径。换而言之,今天我们要真正贯彻落实好《意见》所提出的教師特殊的法律地位,就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坚持依法治教,让教师履职有权有责

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社会之共识,教育概莫能外。当前,要结合教育的现状和面向未来发展之需求,修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与教师职业“从业要求高于其他行业、教育对象是未来社会公民、成果呈现周期长”等特殊性相对应的教师从业权利与义务,确保教师职业有实现其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的职能之责权利。力争实现教师职业“学历要求高、准入门槛高、社会地位高、薪酬待遇高”,确保教师职业有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羡慕、个个尊重,从而保障教师健康、体面、有尊严地从教。不管任何时候,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勿让教师为“一斗米”“一间房”而忧心、乱行。

2. 加强舆论引导,让教育功能有条有力

教师肩负的使命是教育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其工作业绩关系到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养老者和事业接班人的整体素修。因此,教师行业一定要实现“人员素质高、思想道德高、学历水平高、劳动报酬高、社会地位高”。这“五高”要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离不开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善于教育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必须得到全面加强,其力度要与教师从事工作的重要性相匹配,绝对不能再出现“辱师、杀师无人问津”“凡学生一出问题,先问责教师”等有违教育规律的负面宣传。要厘清教育职业的边界,学校教育绝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抓好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家庭教育缺位,影响一家之未来;千百个家庭教育不作为,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要完善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教育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教育大局面。要建立健全社会其他行业、组织进入校园、介入教育的准入制度,即明确界定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才能介入教育行业内部事务的法律规范,不要再现“一提什么事重要,就闯入校园宣传、要求做好什么事”的“九龙治水”乱象,尊重教育规律,还教育、教师、校园一片净土。只有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教育功能有秩序、有力度,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师执教按教育规律办好自己份内之事。这样的教育大局,才能回答“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才能为家庭、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教育之力。

3. 提升职业影响,让教师职业有滋有味

提升教师职业影响力,关键有二条:一是强化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建设。提高学历、学识、教育能力等准入门槛;通过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在职培训、科学的评价机制、前瞻性的导向机制,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立德树人的整体水平。要探索建立入职前1-2年专门教师教育培训的制度,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好工作,考张教师证去当教师”的现象必须得到坚决遏止!否则,“学历层次高、学历水平高、思想道德高”就无从说起,教师职业就会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职业吸引力一落千丈。二是要全力助推教师“甘于奉献,乐做工匠式教师”。没有教师不想做好本职工作,关键是价值导向、物质保障、职业引导要切合教师、教育的实际,建立完善教师“乐业、敬业”的引导机制,全力帮助教师成为工匠式的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教师工作才会有滋有味,教师职业才能吸引青年才俊。教师兴,才能教育兴,才能服务于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宏图大业。

4. 完善管理体系,让教师工作体面有序

中国是人口大国,教育点多、面广、线长,教育管理体系庞大而复杂。要落实好《意见》,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从宏观上讲,教育部代表国家行使教育和教育管理职责,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窃以为教育部的职责只有两条:一是当好全体教师的大娘家,为教师代言;二是定好行业标准,督促行业标准的落实。辱师、杀师事件一再发生,教育部不发一言是管理缺位、担当不足;教师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教育行政部门不闻不问是失职、只顾舆论不讲实情是渎职,这样的做法会冷了教师的心!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个体之间离心离德,何谈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行业事务的管理,应当是“国家标准—地方自主发展—督导督查—反馈推进”的机制,而现实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沉于指挥、应付社会事务;督导间隔长、督导结果运用形式化;行业标准不能应对教育现实需求,宏观管理环节、秩序亟待调整规范。从微观来看,一个地区、一所学校要坚守本业,不忘初心,努力探索、建立、完善切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师评价、晋升通道、教师个性发展的管理制度。现实生活中,区域内同工不同酬、评价双重标准、“千校一面”的现象时有所现。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屁股要坐在教育上,敢于为教师代言,勇于剥离社会事务,善于制定、完善本辖区的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体面、安心地工作,教育大局才能井然有序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全体教师的光荣历史任务,更是助推教育事业勇猛发展的不竭动力。正视现状,面向未来,真心实意落实《意见》精神,让我们意气风发地拥抱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春天!教师兴了,教育必兴;教育兴了,国家必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新华网,2018年1月31日.

[2]《汉语辞海》.第1164页,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1版.

[3]李 周,任常青.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原因与对策.《人民日报》-人民网.2013年2月3日.

[4]张慧敏.破千校一面 促特色发展.甘肃教育,2014年第03期.

[5]周洪双.扭转千校一面的局面.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30日第11版.

猜你喜欢
空心化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