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教育研究

2018-08-31 11:03楼林燕郑力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法律风险创业互联网+

楼林燕 郑力

摘 要:大学生是“互联网+”创业的生力军,具有激情和雄心壮志,但“互联网+”创业,除传统创业法律风险之外,同时还在交易合同、项目合法性、税务、知识产权以及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需从个人层面的自我教育及学校层面的系统教育开展好法律风险的防控教育,以减少大学生基于“互联网+”创业时可能发生的违法甚至犯罪风险,确保创业合规性,提高创业成功率,确保创业的稳健与长久。

关键词:大学生 互联网+ 创业 法律风险 防控教育

互联网新业态作为激发社会新活力重要突破口,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载体与支撑。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要通过对“互联网+”这一历史性机遇进行利用,积极发展众包、众创、众扶以及众筹等全新的模式,从而使产需对接、新旧产业融合得到有效的促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促进者,基于其激情活力、创业潜力,“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创业,除了客户需求研究、技术资源获取、商业模式开发、创业团队建设外,还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守住商业底线,防控法律风险,避免违法犯罪,防止上当受骗,提高创业有效性、合规性。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是当前创业教育领域中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项课题。

一、“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

(一)“互联网+”的内涵

2015年,两会全面召开,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之中明确指出了“互联网+”这一新事物概念,同时还指出应该对“互联网+”这一战略计划进行全方位的制定,从而使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能够与现代化各行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对各行业保持健康的态势向前发展进行促进,从而使国内互联网企业在国际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从目前来看,对于“互联网+”内涵主要有两方面的认知。一是指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的技术手段,使互联网技术与各类传统行业之间能够达到深度融合,从而使各类传统行业能够有效转型。二是重点突出“互联网+”在社会领域中的影响与作用,认为互联网不仅是传播手段和工具,它还能颠覆传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关系的连接方式,市场、社会及政府都需要变革或者创新来适应“互联网+”新环境。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认知,指出应促进互联网技术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融合,并对组织变革、效率提升以及技术进入方面进行推动,从而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并促进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指高校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与环境,提供服务获取利益或开创事业的行为。“互联网+”作为思维方式的突破和经济模式的革新,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多样性发展。根据对互联网本身开发应用深度不同,“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互联网技术创业、“互联网+”创业以及物联网导向创业。

互联网技术创业主要是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及其技术,将服务以及产品实现信息交互,根据信息时间差、空间差进行商品交换或买卖,实现增值,包括PIS(初级互联网服务)、C2C(客对客)、C2B2C(主题式客对客)及B2C(商对客)等四种子形态。该类创业模式的实质主要是网站平台的线上代理商或者是分包商,通常其门槛比较低,大学生进入也比较容易,是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比较集聚的模式。“互联网+”创业,指因传统行业具有较高的创业门槛,而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平台,使互联网能够与传统行业的产品与服务进行融合,以赚取收益。目前主要有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旅游等形态,现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将商品销售、个性化服务、家教辅导等介入到互联网,开展创业活动。基于物联网导向的创业则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平台,基于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或移动互联网,实现对物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共享并设计研发相关产品及服务。此种创业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多、涉及范围广,对大学生具有很大挑战性,在此领域创业的大学生极少。

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法律风险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互联网非法外之地,有更多的法律法规需遵守执行。大学生在传统创业中,面临经济实体组织形式、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税务会计、商务合同等法律问题。在“互联网+”创业中,除上述问题外,还需妥善应对互联网特有的法律问题,防范互联网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主要的法律风险包括交易合同风险、项目合法性风险、税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以及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风险。

(一)创业项目合法性风险

在创业起始,除了分析项目的市场需求和盈利模式外,首先应考虑项目的合法性问题。项目本身是不是违法甚至是犯罪,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不合法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比如开发利用APP进行信用卡套现、网贷平台吸收存款放贷、驾驶证销分、办理虚假证件等。另外,有部分项目处于法律空白区域,这也是互联网创业蓬发之处,一旦开始创业后,要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及地方法规制定情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方法。比如目前的快车和顺风车,虽然从运营模式、乘客安全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争议,但由于行政管理上,法无禁止即可为,短期就风靡全国。各地为规范运作,相继出台地方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平台公司就针对不同地区的管理规定调整其管理模式。

(二)交易合同风险

互联网平台的交易,一般是通过电子合同达成,即交易双方通过数据电文、电子邮件等形式明確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但欠缺传统合同的完整内容,难以全面保障参与方利益,发生争议时各执一词。此外,电子合同的内容具有易改动性和易消失性。在民事诉讼法中,法定证据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当事人陈诉以及勘验笔录,未对电子证据作出具体规定。当事人取得电子证据方式的合法性、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存在较大风险。若出现法律纠纷,则便会导致大学生对电子证据利用以及合法权益保有的难度提升。

(三)知识产权存在的风险

知识产权主要指的是人类通过智力的发挥所创造出来的事物,具体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知识产权,主要指的是以数字网络的发展为条件而产生的或是与互联网相关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风险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保护好自身的知识产权。“互联网+”创业一般都是轻资产运作,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尤为重要,通过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及专利申请充分保护自身知识产权。二是在创业活动中,不得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当事人身份的不确定性及网络监管的复杂性,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四)税务风险

互联网交易无纸化、跨境化及其支付方式电子化,创业者往往忽视纳税问题,导致将承担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比如,某高校学生赴韩国某大学作为交换生学习交流,在韩期间,发现“商机”,通过互联网开展韩国化妆品代购业务,在不到一年的交流期间,交易记录达5万人民币。在该生回国返校后,因其代购行为涉嫌逃税,属于走私行为,被海关查处并罚数万元。

(五)公民信息保护风险

非法获取、提供公民信息是互联网创业及经营者经常触犯、风险极大的一种行为。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明确,情节严重的,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很多创业者仍按老思路去对企业或业务进行宣传,通过购买他人信息,进行信息轰炸,结果不慎即碰触法网。由于本罪是一种对合行为,有非法提供者,就有非法获取者,往往“拔出萝卜带出泥”,参与者很难脱逃。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教育

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現的法律风险进行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其创业的整个过程,涉及到众多法律部门及法律规范。在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教育中,要重点关注其法律风险的防控教育。

(一)个人层面的自我教育

高校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法律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双面性,善用者能够通过法律来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不学者、不知者以及不用者便有可能因目无法律而受到制裁。大学生一方面在“互联网+”创业的知识缺乏,没有意识到法律隐患,对法律犯而不知;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枉顾法律,铤而走险。对打算“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之前,要自行学习,并对互联网创业以及经营有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解和自我教育。当互联网创业以及经营运作之后,大学生需要重视积累和运用法律知识,若在创业的过程中出现融资、合同签订等问题,应该及时咨询律师或是专业人员,从而对法律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创业风险得到降低。

(二)学校层面的系统教育

1.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法律意识的养成需要将法律知识当做前提。现阶段,高校教学过程中,法律知识课程比较少,再者大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学习的途径较少。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只依赖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需要熟悉并掌握的法律知识较少。还有一些学校开设了法律讲座以及选修课等,但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未能够全面的掌握。因此,在对在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除了开设金融、企管、财会等相关专业课程外,考虑到“互联网+”在当前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创业形态,应该对“互联网+”创业的相关课程进行的全面的充实,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然遇到的法律问题为切入点,以涉法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从实务角度,以案说法,以点带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为其创业中守法、找法做好基础性准备。

2.提升“互联网+”创业的针对性、合法性和实践性。除了学习此方面理论之外,还应该全面参与“互联网+”法律相关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创业初期的项目合规性问题、企业创立后的知识产权问题、企业经营中的法律运用问题。可以模拟互联网创业活动的流程,注册企业形式(个人独资、合伙、有限责任、股份有限责任等),准备申请设立登记的法律文书,签订租赁合同、买卖合同,如何解决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纠纷等,使学生能够接受生动、有效以及直观的教育,同时还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做到守法、知法、用法等意识。

3.“互联网+”创业过程中对法律指导的应用。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都如火如荼的进行,并且开展了相应的实践,例如,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的建立,创业设计大赛等。这一类实践活动应当是综合式的,在学生“互联网+”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可聘请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及政府财政、税务等机构的工作人员,适时进行政策宣贯、法律法规指导,减少大学生基于“互联网+”创业时可能发生的违法甚至犯罪风险,提高创业的合法性与成功率,以确保创业行动稳健与长久。

参考文献:

[1] 李小玲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机遇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6(5)

[2] 石娟.“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 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

[4] 冯华,郭宏霞.浅议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法制与经济.2011(11)

[5] 朱文胜,吕中国.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研究——以高校创业法律教育的完善为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13(5):66-70.

[6] 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及其教育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8(4).

[7] 李进付.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防控[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3):93-96.

[8] 王艳萍.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6,4(2):68-72.

猜你喜欢
法律风险创业互联网+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