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

2018-08-31 11:03丘国强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十九大国家治理

摘 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目前已进入新时期,而新时期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有效发展需要各方面制度革新与调整的支持。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对于实现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将探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观点,以及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十九大 国家治理 现代化建设

引 言

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现今,进一步加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已成为我国该时期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需要在明确新时期社会建设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观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并以此为标准探讨有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具体举措与实施策略。

一、实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观点

在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进入新时期的现今,为有效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应全面认识国家治理问题中应注意的要点,并将保障、改善并提高民生水平,以及积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治理格局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开展国家治理工作、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一)国家治理问题中应注意的要点

十九大报告前后七次提及了国家治理问题,在此过程中,党中央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及时进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举措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进行了高度评价。对此,国家治理问题应注意的要点可分别确定为:

首先,报告内容在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同时,积极肯定了国家治理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进一步强调了国家治理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是破除陈旧落后的观念、体制、以及机制弊端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从而有利于坚持、并有效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第三,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积极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奋斗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衡量发展程度与是否达到发展目标的重要标准。在发展的第一阶段,需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在第二阶段则需达到完全实现的目标。第四,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依旧有待提升,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目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当务之急,务必积极重视、切实加以发展[1]。

(二)保障、改善并提高民生水平

保障、改善并提高民生水平,是目前社会发展背景与形势下,加强国家治理的指导性思想与目标;该观点的提出表明,在进行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国家治理的重点方向正逐步向关注民生、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方向转变,对于国家未来的社会发展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对此,十九大报告在其第八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治理,应始终将“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以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更有保障、更充实、更可持续”作为开展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积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治理格局

积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治理格局,是社会发展新时期加强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十九大报告内容进一步突出了共建、共治与共享的“三共”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工作过程的定位与战略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分别从进行资源整合、加强治理过程与分配治理成果几方面出发,构建了在新时期进行国家与社会治理的总体格局,分别对合力合资、合智合作与共益共赢进行了强调。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与国家治理过程,其工作重心应始终放在“共”字上,集中突出了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公共性、共生性、多元性与跨界协商性。

社会与国家治理的公共性表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这需要政府与党委领导的共同努力,需要公权力与公共资源方面的投入;共生性表现在建设系统整体以及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体性、不可分割性;多元性表现在建设过程中参与主体多元、建设过程开放、设计领域广泛等的特征,这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与切实努力;跨界协商性表现在处理建设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时,参与各方应积极采用具有跨界性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对话与协商,从而有效实现协同共治。

社会与国家共治的概念对于我国未来的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共建是实行治理的前提,共享则是治理的成果,而共治则在治理过程整体各环节中均有体现,其内容结构具有复杂性、矛盾性、反复性的特征,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不断提升。社会与国家共治的核心应始终坚持多元主体共同治理,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体举措与实施策略

为有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应积极从推进国家、社会的法治化入手,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国家与社會治理体系,并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实现国家治理与建设的良好、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一)有效实现社会法治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实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内在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与制度支持[2]。

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于背景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期的法治建设应积极“推进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以良法保障善治、促进发展。”这为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与道路。

在此过程中,建立、健全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尤为重要。制度建设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推进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始终将加强制度建设作为该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这需要各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增强相关的法治意识,积极提升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工作方式的能力,积极建立并健全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实现国家法治化,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与社会治理体系

十九大在激励全国人民继续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建设工作指明了道路。为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类、各方面需求,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体系,为进一步的社会发展与建设提供保证。十九大报告对该内容的阐述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在进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人民群众利益的至高无上,促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努力发展民生建设,带领人民参与社会建设、为实现期望中的美好生活不断努力,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既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党的努力目标,也是社会与国家治理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

国家与社会治理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十九大报告指出,改善民生应从人民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积极切实地办好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年的工作,从而有效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有效实现国家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应进一步强化社区建设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有效推进国家治理建设,应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力度,推动基层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有效实现国家、政府的治理措施与社会治理、居民自治之间的有效互动,推动国家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三)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其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有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该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十九大报告在论述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此,必须积极树立并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并在此基础上统筹生态系统治理。

此外,政府也应切实制定并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清洁、绿色的发展和生活方式,坚定发展生产、实现生活富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从而为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作出贡献[3]。

清洁、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该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践基础上的深刻总结,高度概括了我国对该方面基本指导思想的思想认识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我党继承并发展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这不仅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结 语

為有效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政府及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有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立足于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实践情况,积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有效实现社会法治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体系,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的更高水平国家治理——权威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在治理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J].国家治理,2017(41):4-22.

[2] 王名,李朔严.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观点与美好生活价值观[J].中国行政管理,2018(03):60-63.

[3] 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干部专家学习十九大报告在治理领域的重大创新[J].国家治理,2017(42):12-18.

[4]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 王浦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

[5]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J]. 中国物业管理. 2017(11) .

[6] 把握“四个伟大”重要论述的内涵及意义——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J]. 杨明凤. 青春岁月. 2018(05)

作者简介:丘国强(1966—),男,汉族,籍贯:广东乐昌,单位:中共乐昌市委党校(开大),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现代化建设十九大国家治理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试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推进锡林郭勒盟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