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求“真”初试

2018-09-01 08:53罗玉萍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心灵情感

罗玉萍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该怎么上?语文应是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感受坚毅,于“盈盈一水間,脉脉不得语”中体味柔情,……语文更是一手漂亮的方块字、一段韵味无穷的随笔、一派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一身尊重与自重的傲气。语文是丰富的,足可以抵达人的灵魂。语文课就应该让学习者具备“把获取、推论和整合的信息进行生活拓展和运用,解决问题,服务大家或自己”的能力,把这“辉煌”化为己用。

一、激情洋溢地读与说

语文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魅力,好的文章是作者优美的言辞与丰富的思想、饱满的情感凝聚成的,能历经岁月的冲荡而传诵不衰。读后,往往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情澎湃、天地清明。我的语文课上,让学生能好好地去感受语文的魅力。

首先,课前5分钟,我与学生们开展了“每天5分钟”的读说专项训练,老师示范,向孩子们推荐名家名作、科普读物、名人传记和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的文章,优秀的报告文学、报刊杂志等。与孩子们一起朗读充满乐趣的诗歌,一起倾听配乐故事、散文,带孩子们走向社会,讨论时政要事,浅谈自己的观点态度。接触各种文体的作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培养起他们对语文读说的浓厚兴趣,读美文、讲新闻、谈感想……内容不拘,但一定要激情洋溢!

其次,在语文课上,我更加注重饱含激情的诵读。我喜欢在一篇文章的鉴赏中用多种方式读,学生课下自读,课上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分角色朗读,早自习诵读等,尤其是饱含深情,抒发主旨的文段,常常师生一起读。有时候并不需多言,从孩子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知道有种震撼与感动已经悄悄地淌进了他们的心中,课堂出现“忘我”的境界。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完成情感的交流,达到思想与精神的融合。良好的语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在朝朝夕夕的诵读中渐渐积聚、凝练、升华。在浓浓的语文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

二、洋洋洒洒地书与写

书,就是写字,讲究把字写得规范、方正、漂亮。我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学生人手一本楷书字帖、一本田字本,从最初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入手,开始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为了避免写错别字,每人准备一本纠错本,把自己易错的字积累在本子上,没事拿出来在田字本上写写。鼓励学生做“纠错能手”,在平时的生活中去发现错字、改正错字。双管齐下,我班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字也写得越来越规范、漂亮了。

我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两个原则“有物可写、有情可表”。我不布置规规矩矩的大作文,写切合学生生活的小作文,平时生活的随笔,更多的是有感而发的一个片段。比如,在学《雨说》时,学生在了解内容后,让学生改写成《雪说》,可以对内容进行取舍,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但不能随意地胡编乱造。最后,拿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点评,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秋天的回忆》《我的母亲》或其他歌颂母爱的作品,比较与课文的相通性和相异性,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一个打动自己心灵的真情片段来赞美自己的母亲,写完之后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共赏。

三、默默无闻地知和行

作家陈建功说:“我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俗;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这就是大语文在提升人的精神、锻造人的灵魂方面的重大作用。所以语文课上,我注重引领学生与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让学生走近屈原,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近陶渊明,理解什么是高洁;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在这样的一次次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得以荡涤心灵的尘垢,升华自己的灵魂。

把语文的教学触角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人生经历与体验中寻找共鸣;让语文课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让课上的体验变成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以郑振铎的《猫》为例:《猫》取材于作者家里曾经饲养过的三只猫,通过人和猫的故事,揭示了普通人的人性,包括对待小动物的态度,普遍存在的粗暴、武断,以及良心的挣扎。从而表现出社会需要真诚、爱心、公正这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个调查表。调查学生对真诚、爱心、公正的了解情况。结果发现:没有一个学生能具体表达,内容很虚,显示了学生对人情冷暖的忽视及对人性的思考不深。当我公布这一调查结果时,部分学生有所感悟。联系课文学习,情感上很快就产生了共鸣。课后,有学生开始主动关心身边的同学、力所能及地对同学伸出援助之手了。

归根结底,语文就是一种文化,凝聚着“语”和“文”精髓的文化,是表达和文字的结合体。所以语文的学习就是写一手漂亮而规范的方块字的训练过程,就是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细腻、丰富的过程,就是带给学生情感的共鸣、趣味的分享和哲理的领悟的过程。也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语文。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吧。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七中学(337000)

猜你喜欢
语文课心灵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可怕的语文课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语文课里挣分忙
失落的情感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情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