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要重视体验、领悟和品味

2018-09-01 08:53段生龙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领悟品味文学作品

段生龙

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作家、作品的知性化模式,现代的阅读理论把重心转向了作品、读者,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家、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整体,因此,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阅读的过程就是发现作品意义的过程。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有个人的“期待视野”,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拓宽生活视野,丰富人生体验,以使自己的欣赏品位得到提升,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尊重学生的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视学生的富有个性的理解。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文学阅读的重要途径是体验、领悟和品味。

一、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是十分重视的,这一关键词在课程标准中前后出现过多次。之所以重视体验,较多是从文学作品的生动情境和感性形象出發的,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投入与阅读者的情感活动联系紧密,反对完全抽象地对待文学作品。体验要求亲身经历,当然在阅读中只能是我们常说的“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强调感性是阅读的基础。为了促进学生的这种初步的形象思维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画读,即一边阅读一边画出自己头脑里的形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在头脑里成像。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前句对作者而言,后句对读者而言,所谓体验,就是“披文入情”的功夫。

过去的语文课关注概括,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经常用的一个关键词是“概括”。概括能力是什么?概括能力就是把事物简单化,事物本来是非常丰富的,是整体的,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这个本领要不要?这个本领非常重要,概括提炼,像归纳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概括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都要用概括,这还是需要的。但过去的语文课程标准只关注概括而不重体验,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验”这个词出现频率非常高,为什么要体验?体验就是把心放进去,把情感放进去。当教学过程变成知识结构的过程的时候,往往排除了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只有概括,只有抽象思维而没有情感、没有形象思维,这样的教育离开学生的精神世界,离开学生的精神发育,是干瘪的东西,在义务教育阶段,人的精神发展就失去了一个最佳时期。而要能够完成情感发展这样一个任务,语文有它的优势。

二、领悟

如果说,小学阶段的文学作品阅读主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多处在文本的感性层面,到初中阶段提出“领悟”,就由从感性出发上升到理性把握,着重在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从生动的形象或情境中,获得理性的启示,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当然,领悟的程度可以有深浅之分,对初中生来说,这种领悟还是初步的。这个领悟大致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理解、领会,但不排除有一定的本质性感悟的成分在内,理性成分居多,他与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心理特点是相适应的。

比如,作家是如何选择独特的视角或方位,让自己的个体心灵与时代精神和社会脉搏相沟通,使重大的社会现实题材得到个性化的表现的。作家是怎样基于对身处的社会的长期感受和整体把握,又在对具体生活素材的处理中融进了自己的独特理解的。作品反映的虽然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和感情,但其思想意蕴是否能够超越特定时代,而具有关于历史、社会、人生、人性的广泛又深层的启示。如读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就要领悟诗人如何从小处、实处落笔,由茅草被秋风所卷,夜不成寐的家事,逐渐推广到有关国家人民命运的全局性问题;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呐喊,读出诗人悲天悯人的广博情怀。

三、品味

品味语言,从某种角度说是以上“体验”和“领悟”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归宿。因为文学作品的阅读必然是从触摸语言开始的,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而这种语言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同步的,始终与体验、领悟相伴,两者很难说孰先孰后。品味语言,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言语经验。它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参与一种言语实践活动;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他人所表述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验;是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知识。对于语文课来说,学生在品味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把握和积累语言表意的方法和经验。

品味语言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的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因而,对文学语言的品味可以说是语言学习的捷径,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其作用很难替代。

作者单位: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736100)

猜你喜欢
领悟品味文学作品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多么痛的领悟
品味桂峰
品味四季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