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8-09-01 08:53陈亚娟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核心阅读教学

陈亚娟

众所周知,“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基础。自进入教育公众大视野以来,“核心素养”备受社会的日益重视和普遍关注。就语文学科来说,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要素,它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具体说,语文“核心素养”可分为三大方面,即“语文核心知识”“语文核心能力”和“语文核心品质”。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观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所谓“语文核心知识”,就是指汉语言中的字音形义、语法修辞、段落结构以及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所谓“语文核心能力”,就是指引导学生在学习“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多元化阅读方法和常见语言表达方式,逐步掌握常用性思维方式,并且能够把思维结果以规范性语言作出加工与表达,从而初步具备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做到“学用结合”。

所谓“语文核心品质”,主要包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良好的思想感情熏陶、良好的知识与文化修养以及良好的性格气质与文明举止等内容。作为母语学科和一门最基础的应用型学科,语文学科具有“教书”与“育人”的先天功能和独特优势,不仅如此,初中学龄正处于“启智益能、审美修养、情感濡染”的重要时期。有鉴于此,积极开展“核心素养”观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既十分重要又非常必要。

二、“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理念

由于传统教学及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语文阅读长期奉行“为教而教”的指导思想,普遍采取“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活动模式,直接地导致了“高消耗、低产出”的低层次化运行状态。在“核心素养”观的正确引领下,我们要想实现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应当而且必须注重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目标”设置上,要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二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三是在“教学关系”落实上,要变“以教促学”为“以学促教”;四是在“教学内容”活动上,要变“理解课文”为“读写结合”。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教师既不要强调“关爱与理解父母”,也不要在父亲为“我”做事方面进行纠结,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细节来描写父爱”的,并且能够学习这一写作手法。

再以《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为例。教师应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倾向于说明文的方法——“事理融合”上。教学《爱莲说》时,要把“洁身自好”的精神教育与“托物言志”的手法有机地融合起来。

一言以蔽之,只有善于把“知识、方法与技能”相结合,把“教学与教育”相结合,把“学与用”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聚焦“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

三、“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的简要性实践

“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的特质,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文素养的根本。如何把“语言文字运用”更好地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呢?可通过品词析句、迁移运用、学用结合等途径来开展阅读教学。

1.在“品词析句”中开展阅读教学

教材作品文质兼美,字里行间中寄托作者的真知灼见和思想情感,而且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独具匠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这些重点字词句段,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朗读与感悟、揣摩與品味”,以不断培养并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逐步达成“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的学用目标。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文中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不仅如此,极其清新的语言更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把它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长出来,鲜嫩的,翠绿的”进行比较,让学生比较赏析并体会两者的不同之处。大家一致体悟到:“钻”比“长”字,更加贴切地体现出小草“破土而出”的生命现象;叠词的运用读起来更有亲切感,更能表达欣喜和欢快的情感。

2.在“迁移内化”中开展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正因为如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一方面不断地进行语言知识的吸纳与积累,一方面要注重对语言积累的迁移与内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人的语言能力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对于《骆驼寻宝记》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骆驼的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心怀他人的精神品质,又要引导他们学习并体会“先抑后扬”的人物描写方法;对于《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读懂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感受鲁提辖抱打不平、行侠仗义的豪迈热情,又要引导他们学习并感受小说题材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笔法;对于《乡愁》的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切实感受作者那强烈的思乡恋国情怀,又要让他们学习并体悟诗歌形式的表现手法……“迁移与内化”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应当有的放矢、长期引导。

3.在“读写互动”中开展阅读教学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一“吸”一“吐”现象,不仅是语文课程活动的有机组成,还在其中占据“半壁江山”,更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着重反映。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教学,不仅能够集中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基本特点,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比如,《背影》教学后,乘势地引导学生写一写“家庭伦理”为主题的作文;《孔乙己》教学后,可以“生活中的孔乙己现象”为题写一写学习心得,也可就“孔乙己的最后结局”开展个性化想象写作活动……只要师生重视起来,认真研读教材并能准确地寻找练笔切入点,积极开展“或续或改、或扩或缩、或仿或补”读写互动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读写表达不仅能够“言之有物”,而且能够“言之有序”,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在熟能生巧中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起来。

总之,语文是语言学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语言是人文的“外壳”,人文是语言的“灵魂”。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注重“内外结合的有机统一”,才会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省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215635)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核心阅读教学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