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018-09-01 08:53孙旭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成语初中生初中语文

孙旭东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它既是社会渴求有用型人才的强大助推力,更是提升语文教学层次、深化教学内涵的重要保障,所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观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语文核心素养共划分为六个层次,由浅入深分别为灌输基础的语文知识、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熟练的表达技能、沉淀深厚的思想文化和体现高雅的言谈举止,为了整合以上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视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并努力探讨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助力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应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观念,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占据了文化熏陶的主导地位。其实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隐藏了很多重要的核心素养理念,所以借助日常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是最佳手段。只要语文教师深度挖掘课本中的价值,并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和传递技巧,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迎刃而解。本文强调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技巧性策略,同时也指出了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以塑造学生核心素养观的重大意义为契机,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转移至实质性教学上来,为学生开辟更广泛的上升空间。

一、以课本为中心,挖掘思想含义

初中语文教师若想要有效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要之务是寻找与学生学习能力契合的素材,从中挖掘值得借鉴的思想、内容或知识,而后传递给学生。显然,书本内容成为教师的第一选择,亲近课本也能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惧怕程度,再者既然能够成为教材,其中的内容一定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所以按照课本中的单元划分,教师可开展逻辑清晰的语文教学活动,并由浅入深地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养成好学、乐学、会学的良好习惯,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将过程分化为以下五个重点:好词好句的摘录与评析;几大写作技巧的详细讲解;仿写能力的树立与巩固;亲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创作能力的培养与拔高,在确立了这五个教学方案后,教师一定要按步就班,切不可急功近利。如在教完《背影》这篇散文后,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父母送自己上学时的情景,然后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进而以亲身事例为模型,既提升了初中生的仿写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采取发散性模式,网罗核心思想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背景之下,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思想、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设施设备,语文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在我国全面普及,初中语文教育逐步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靠拢,目的是挣脱陈旧式教学方法的禁锢,融入与时俱进的思想元素,以发散性教学模式取代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以灵活的记忆方式面对语文学习,从而逐渐地构建起完善的核心素养知识体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孔子的《论语》时,其中《述而》篇中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大致意思为作为君子,就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否则便会像小人一样变得忧虑、忐忑。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因此被纳入了中考语文的默写范畴。在平时听写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也会选择这一名句作为考察对象,但有很多同学容易将“戚”字误写成“威”字,因为单从形态上讲,二者之间的区别很细微,所以在学生的记忆里“戚”与“威”会混淆,为了让学生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教师要培养学生细心审阅、反复检查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自觉地去解决频发问题,从而获得更有效果的改正。

在讲解阅读理解的相关题目时,学生千万不能迫切地去看问题,“带着问题去文中寻找答案”这一方式在语文学科中是不适用的,教师要启发他们先通篇阅读,而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基本内容,紧接着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教师、同学交流心得与感悟,进而完善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巧借竞赛教学法,建立合作机制

为了有效促进初中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可从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一角度入手,定期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开展合作竞争性学习活动”的宝贵平台,将语文学科中的经典成语、寓言故事、格林童话、人物故事等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并利用起来。在鲜明的竞赛规则的约束之下,初中生更易被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和学习水平,也会不约而同地与自己的同伴共商对策,显然这一机制增进了组内同学之情的建立,也于无形之中锻炼了组间学生的竞争从容心理,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只有竞争和合作并重,才有可能获得双赢的核心思想。

比如,一来为了巩固初中生对成语的理解与应用,二来避免学生产生望文生义的失误现象,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场有趣味性的成语接龙活动。在一位学生说出符合条件的成语后,还要用通俗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以此来评判学生是否掌握了该成语的含义。教师作为出题人,要将成语的难度、可连接性等因素考虑在内,所以教师可以一个生僻的成语开头,比如:下里巴人,人仰马翻——翻天覆地——地平天成——成家立计——计绌方匮等,通过每轮的练习,很多新鲜的成语词汇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仅保持短暫的记忆并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真正目的,我们要通透地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并将其运用至自身的言谈举止、写作表达、论述解释中,以此突出体现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及学生的内在素养。

当然,因为这一活动是竞赛性质,所以自然要设立奖惩措施:最终战胜其余学生的人可以获得一次免除抄写任务的奖励;而没能完成接龙任务的那位同学首先要向全班同学解释“下里巴人”这一成语的意义所在,若超出了原有的知识范围,则须要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攻克难点,然后还需要在黑板的“每日成语积累”的板块中将其记录进去,便于全班同学的了解和记忆,然后该学生还要完成一天擦黑板的任务。

除此之外,为了凸显竞赛机制的推动性作用,语文教师还可将两节语文课合并在一起举办一次演讲比赛,演讲的主题主要是围绕近期学习的课文,这样既能帮助学生阐明自身对课文的想法,也能提供给他们了解演讲流程的机会,为日后的正规演讲做铺垫。另外,为了有针对性地改善初中生羞于表达、怯于质疑的现状,教师也可采用“辩论竞赛法”这一开放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勇气,让他们更从容、镇定地面对各种正式的场面。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教师与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相辅相成、教学相长的原则与态度,不能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或是提升语文成绩而对核心素养知识“囫囵吞枣”甚至忽略不计,显然这与语文学科存在的意义是背道而驰的。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研究正确的培养方案、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是核心任务,在此基础之上更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开展目的性强、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高雅的言谈举止,这才是培养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真实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中学(215613)

猜你喜欢
成语初中生初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拼成语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