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C理论下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模型与实证

2018-09-03 05:40王青青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中心标准

马 勇,叶 锦,王青青

(1.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2.华东理工大学 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为进一步落实46号文件,《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尤其打造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成为热议话题。2017年在体育资源配置上海峰会上提出:“构建具有专业性和公信力的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以促进体育资源规范高效流转,挖掘体育产业发展潜力,搭建政府与市场、资本与项目的桥梁。”[1]但当下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整体设计尚未落到实处,依然存在城市建设体育资源配置中心过程中经验不足、定位模糊、功能错位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利用率不高、配置有失公允、配置结构不合理、区域差异性过大等问题仍然并将长期存在[2-4],可见设定一套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已成为题中之义。然而目前关于“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探析极其匮乏,且对于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的实证研究几近空白。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系统梳理了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基本理论框架,设置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综合评析中心建设主要问题及肇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举措,以期为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落地实施。

1 理论支撑

1.1 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概念模型

“体育资源配置中心”最早的官方来源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学术界对此尚无明确定义。因此,基于“资源配置”[5]“全球资源配置中心”[6]“全球著名体育城市”[7]“国际体育中心”[8]及相关资源配置中心[9],结合体育资源的特有属性,将“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界定为基于低配置成本、高配置效率以及城市的体育资源主动、创新、高强度积聚能力,形成的体育人才、资本、物质、信息、组织机构和制度法规等资源的集聚地[10]。

从地区角度划分,体育资源配置中心一般分为国内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区域性国际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全球性国际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国内体育资源配置中心是仅为国内某一地区提供体育资源配置服务,并承担国内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如美国的旧金山)。区域性国际体育资源配置中心服务范围跨越至少两个以上司法区域,但未能覆盖全球,有很高程度的国际体育资金、机构与人才的参与,但资源丰度或者资源配置辐射范围、效率受到地理限制,具备一定体育资源配置创新及资源整合能力,但影响力主要局限于某一区域内,并非全球性的体育资源领导者[11]。全球性国际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属于最高层次,主要特征是服务范围覆盖全球,体育资源丰度高,种类齐全,人才集中,是具有高效率和多元配置的体育资源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配置中心,扮演主导体育资源配置全球市场发展的角色[12]。

根据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发展趋势,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方向包括体育资源高度集聚,服务功能健全,体育资源市场环境优良,配置方式高效、创新、多元,具有全球体育资源配置能力。因此,基于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在体育领域的映射,结合我国体育城市发展定位、体育发展目标、体育资源禀赋等特有属性构造出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概念模型图[13-15](图1)。

图1 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概念模型

图1显示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目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第一步实现内生体育资源的对外循环,即落实“体育资源—体育服务或产品—再资源化”的闭环流程[16];第二步实现优化全球体育资源配置手段,该目标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必经之路;第三步推进体育资源配置的延伸效应,以引领全球体育产业资源的流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第四步发挥体育资源配置的扩散效应,使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融合到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优化中,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根据以上目标,可知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重点任务落脚于“利用本土资源—吸引外来资源—配置整合资源—影响全球资源配置”的建设思路。最后,为避免我国城市建设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经验不足、定位模糊、功能错位等问题,应建立国际体育资源配置综合试验区,即城市中心建设的“试验田”,以实现对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保驾护航。

1.2 BSC理论模型修正与应用

BSC(Balanced Score Card),即平衡记分卡,是20世纪90年代Robert Kaplan与David Norton提出的一种基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大维度测评企业绩效的评价体系,现已发展为一种组织战略管理工具[17]。BSC理论超越了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具有滞后性的财务量度,强调实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内外部系统”“结果和过程”“管理和经营”之间的全面平衡,这与“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不谋而合。因此,基于BSC理论核心内容,结合体育资源配置的目的修正BSC模型,以确立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建设评价标准。

由于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结合上海城市发展定位、体育发展目标、体育资源禀赋等将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分解为投入产出标准、利益相关者标准、组织建设标准、可持续发展标准的BSC模型,包括建设使命、基础标准和专项标准三个部分(图2)。

图2 上海体育资源配中心建设标准的BSC模型

1.2.1 财务——投入产出标准 体育资源配置的主要目的是优化体育资源分配和使用,提升配置效率。因此,体育资源投入与产出标准就成为描述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直观效果的重要标准,并成为其他三个标准的重要体现和主要支撑。该标准不仅能清晰反映出体育资源供给的社会参与和最终消耗情况,还能准确反映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投入效益比。投入产出标准的专项评价指标包括体育资源投资占体育总投资比重、体育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投入比重、体育资源产生的利润率。

1.2.2 客户——利益相关者标准 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建设服务于社会、政府、企业等多重主体,这使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客户”标准错综复杂。因此,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首先要致力于解决大众体育资源供给不足、分布失衡等问题,将目标定位为缓解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体育资源供给压力[18]。此外,体育资源配置中心需激发企业活力,拓宽体育资源供给渠道,实现市场化多元投资。基于上述,利益相关者标准衡量指标选取体育资源供给社会满意度、政府面临资源配置供需矛盾、企业体育资源配置参与度。

1.2.3 流程——组织建设标准 与一般企业的管理流程不同,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内部建设主要表现在结合区域发展定位、体育发展目标、体育资源禀赋等制定有效的体育政策、培育良好的配置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体育政策具有重要的资源配置导向性作用;中观环境下需考虑城市在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机制方面的适用性,将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微观环境中,信息化配置平台是体育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中心建设的专项评价指标包括相关政策、配置有效性、配置机制适用信息化配置平台建设。

1.2.4 学习与成长——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 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是体育资源配置的“强化剂”,符合城市发展在体育领域的远景规划。因此,专项标准应包括全球城市竞争力、体育国际化水平、体育科技创新能力、体育资源共享系统建设情况等。其中全球城市竞争力具有国家统一评价标准和年度权威机构排名;体育国际化水平包括国际体育组织落户情况、国际体育交流等;体育科技创新能力包括体育专利以及体育科技化应用水平等;体育资源共享系统指特定区域内体育资源在城市经济、金融、交通、贸易、科技等领域的支撑体系建设。

针对李渔的戏曲创作理论与拟话本小说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本文将着重从《无声戏》《十二楼》的拟话本创作特色出发,进一步挖掘李渔戏曲理论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并对李渔戏曲创作的艺术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作简要评析。

2 AHP-FCE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评价模型

2.1 基于AHP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评价标准层次模型

根据图2建设标准模型,选取4个基础标准(C1-C4)和14个专项标准(C11-C44)作为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并采用AHP方法对各级评价标准权重进行赋值。借助Yaahp11.1绘制体育资源配置中心评价标准层次模型,生成AHP两两比较问卷,并邀请到5位体育资源领域专家和4位资源配置研究学者进行判断。回收数据输入Yaahp,运算得出基础标准权重表(表1)。

表1 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评价基础标准权重

CR=0.0806 <0.10,通过一致性检验,即基础标准权重具有合理性。同理计算出各专项标准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汇总得出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评价指标权重(图3)。

图3 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评价指标权重

2.2 基于FCE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评价模型

由于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缺乏当下国内外建设标杆,使得建设标准本身具有参考意义上的模糊性,加上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高低也属于模糊的概念,尚未发展到用确定性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严格界定的阶段。而FCE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实现包含定性定量标准的模糊评价体系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专项标准评价。因此,采用FCE方法,并借助Yaahp11.1构建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评价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2.2.1 确定标准集 将标准集U以{U1,U2,U3,U4}形式呈现,表示基础评价标准中第i个指标。专项标准集则表示每一个基础评价指标的对应若干专项指标,基础评价标准中指标集Ui{Ui1,Ui2…,Uij…,Uik}(j=1,2,…,k),其中:Uij表示对应基础指标Ui的第j个专项指标,k为对指应Ui的专项指标的个数。

2.2.2 确定评价对象的评语集 评价集是对各层次标准状态的直接描述和表征形式,可用等级评价。本文采用五等级评价确定模型中各标准的评语集V={V1,V2,V3,V4,V5},即V={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对评语集各元素赋值,其中,代表优秀:V180~100分;V2代表良好:60~80分;V3代表一般:40~60分;V4代表较差:20~40分;V5代表差:0~20分。

2.2.3 确定评价矩阵 设从Uij到V的模糊评价矩阵为:

其中rijp表示专项指标Uij对于第p级评语VP的隶属度,rijp的值按如下方法确定:对专家评分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得到对于指标Uij有mij1个V1级评语、mij2个V2级评语,…,mij5个 V5级评语,则:

2.2.5 进行第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由上步得到的主标准层各指标的隶属向量可构成一个总的评价矩阵:

再对其进行模糊矩阵运算,即得到目标层对于评语集 V 的隶属向量B:

2.3 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评价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中,对专项标准中的定性指标,采用等级比重法,将其设计成调查问卷,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对每一指标归属的等级进行评分,共发出100份问卷(运用SPSS软件,对预调查中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得出Cronbach’s Alpha值、KMO和Bartlett’s值均大于阈值0.7,问卷设计及数据的收集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收回87份,回收率为87%,有效问卷83份,问卷有效率为83%,进行综合调查结果之后得出评价指标到评价集的等级比重,也就是隶属度。对于定量指标,则采用频率法,即根据专项指标的历史标值,划分出指标值在不同等级的波动区间(即评分等级标准),然后根据2015—2016年数据落在哪个变化区间进行赋值。

2.3.1 综合评价 根据回收的83份有效问卷及定量指标评价结果来进行模糊评判,得到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专项标准的单因素评判矩阵(表2)。

表2 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 专项标准的单因素评价矩阵

表3 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 基础标准百分制评价结果

2.3.2 评价结果与分析 依据加权平均原则,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情况总体评测属于“一般”。从表3可以看出,中心在投入产出标准、利益相关者标准、组织建设标准、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表现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和投入产出标准得分较高,利益相关者标准次之,组织建设标准得分最低。组织建设标准中主要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性,信息化配置平台建设情况中两个专项指标拉低分值,可见上海在体育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和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面有待提升。而利益相关者标准的分值较低源于体育资源供给社会满意度、政府面临资源供需矛盾紧迫度、企业参与体育资源配置活跃度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显示出上海亟待解决政府、社会与企业之间资源配置参与主体关系问题。投入产出标准中上海相对分值较高,但仍处于“一般”水准,可见上海的经济总量优势尚未在体育资源配置中得到有效发挥。四大基础标准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是最接近“良好”的一项。可见上海的城市整体竞争力以及体育国际化水平为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但不难发现,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尚未与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形成有效互动,未能形成上海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支持体系。

3 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建议与举措

3.1 建立一个平台

在体育资源配置前期,体育资源配置中心需积极开发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将体育产权交易、体育资源丰度调查、政府采购等动态整合发布到平台,如城市体育网站、官方微博、电子滚动屏幕等。在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信息化网络平台须及时监控体育资源配置项目的进程,做到公开和可控,发现并纠正配置过程中不合理、寻租腐败的配置行为,维护配置秩序、保障信息安全。同时,加强各国和地区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全球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良性互动,提高体育资源配置的广度与幅度。后期完善过程中,主要是积累体育资源配置项目经验,推进体育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及时归档整理资源配置历史资料与动态进展,以供社会和行政监察部门的持久网络化监督。

3.2 结合两种方式

一个城市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取决于市场发育程度及体育资源积聚程度。因此,必须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实现上海从国际体育市场的“参与主体”到“运作主体”,从集聚全球体育资源到配置全球体育资源的根本性转变。此外,应重视政府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市场与政府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相结合,根据社会体育资源供求关系,遵循市场上产品价格规律,在竞争中实现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快市场准入体系建设,增强体育资源配置的市场活力。其次,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应深化体育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制度改革,简化配置程序、公开配置标准、提高配置效率,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社会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领域的资源配置,提升体育资源全球配置保障力。

3.3 处理三种关系

首先,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一大建设理念就是“共享”,因此上海应处理好与周边城市、区域的竞争合作关系,在最大化资源配置合作的基础上鼓励良性竞争,以促进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配置环境改善。其次,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在满足体育资源配置市场参与主体需求的同时,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应均衡体育资源商业性与公益性的配额,优化体育资源营商环境,致力于缓解体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体育需求日益上升的基本矛盾。最后,处理好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关系。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要立足于上海城市发展定位、体育发展目标、体育资源禀赋及体育资源存量和增量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打造影响全球体育资源配置的国际体育资源配置中心。

3.4 依托四个中心

根据上海城市体育发展远景规划,上海对外体育资源配置能力的需求应由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向综合性战略资源配置能力转变[15]。目前,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初步形成,对参与全球体育资源市场要素加速流动,掌握全球体育资源配置话语权注入“强心剂”。基于此,上海应依托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吸引体育跨国公司及国际体育组织总部入住;依托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增强上海体育金融市场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地位;依托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加速体育服务或产品流动,促成体育资源成果共享;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完备体系,疏通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国内外交流、运输、共享桥梁。综上,实现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与已有“四个中心”的联动发展,确保足够的外部系统条件和充分的城市体育资源配置潜力,从而实现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中心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忠诚的标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