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18-09-03 01:16王丽萍
天津护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率

王丽萍

(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天津 300467)

确保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基础[1]。手术室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工作环境涉及面广、人员流动性大、工作节奏较快、工作时间较长等特点,手术中意外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医护人员承担着较高的风险[2]。前馈控制是指人们运用所得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不断调整计划及所采取的措施,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3]。本研究通过成立手术室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对手术流程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因素,运用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至6月114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7至9月12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同意参与本研究;②具有一定的沟通和理解能力,能单独完成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麻醉方式和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

1.2 方法

1.2.1 成立手术室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管理小组 手术室护士长为组长,选择科内护理骨干5名(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1名)为组员,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性的相关前馈控制知识培训。

1.2.2 风险评估 小组成员对前期手术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流程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手术安全管理的高危因素,遵照循证原则查阅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从科室管理制度缺陷、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缺陷、护理人员自身缺陷、环境缺陷、综合管理缺陷5方面对影响手术室安全管理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用风险的严重程度与发生频率来量化评估风险水平[4],风险水平=严重度×概率评估。严重度分为轻微、中度、严重、极为严重4个等级,评分为1~4分;概率评估为罕见、不常、偶尔、经常4个等级,评分为1~4分。风险指数总评分为 1~16分,高于8分视为高危风险因素[5,6]。 小组成员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5个高风险因素赋予分值后,发现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高危风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室管理制度缺陷(科室管理制度陈旧、没有及时更新,科室管理制度不科学,制度不完善,没有执行力度,16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缺陷(业务水平有限,应急能力不强、业务知识范围不广,12分)、护理人员自身缺陷(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工作落实不全面,12分)、环境缺陷(布局不合理、内部环境管理不到位,8分)、综合管理缺陷(人力资源不足、医院监管力度不够,8分)。

1.2.3 前馈控制 小组成员通过分析前期不足,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本院情况,制定出前馈控制管理方案,措施见表2。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两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压疮、坠床、接错患者、手术部位错误、灼伤及烧伤、病理标本丢失或标注错误、异物遗留、用药或输血错误、切口感染)发生率。

1.3.2 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 手术医生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从手术医生对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中病情观察、术中对突发事件处理、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保养5个方面进行评价,该调查问卷总分15分,每个方面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依次记3、2、1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该调查表经3名院护理专家验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681,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536。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术前访视服务、术中人文关怀、术后随访服务三方面,共15个条目,采用二分类评分法,答“是”计1分,“否”计0分,总分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该调查表经3名院护理专家验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 0.569,内容效度指数(CVI)为 0.413。

表2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前馈控制方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压疮、坠床、接错患者、手术部位错误、灼伤及烧伤、病理标本丢失或标注错误、异物遗留、用药或输血错误、切口感染)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前馈控制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医生、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前馈控制后两组医生、患者满意度比较(分,±s)

表4 前馈控制后两组医生、患者满意度比较(分,±s)

组 别 n 医生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观察组 120 11.58±3.12 12.32±2.97对照组 114 6.34±2.09 6.12±2.39 t 15.162 17.537 P<0.001 <0.001

3 讨论

3.1 前馈控制 以循证原则作为支撑点,规范了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合理性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基础。自1987年7月《医疗事故处罚条例》公布以来,给手术室带来更多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及时修订或添加[7]。如何制定出合理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循证作为当今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其提出问题,寻找科学证据,指导护理决策和实践的证据理念,可以为前馈控制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预判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从而规避前馈控制的片面性和盲目性,提高前馈控制的科学性和执行效力[8]。

3.2 前馈控制降低了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前馈控制降低了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客观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识别并及时处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9]。本研究通过对对照组手术工作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流程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因素,让科室护理人员能识别高风险因素,并能提前采取正确的措施规避风险,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前期护理工作中高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和原因分析,找出影响手术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制定措施进行预防,对手术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从而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由于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监督体系的建立,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越来越规范,术前访视时对患者耐心讲解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方式,增加了患者的感官体验,降低了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术中,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同时,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手术医生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提高了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4 小结

综上所述,前馈控制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高风险因素量化,明确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改进方向,进而实施超前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流程中高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谐了医护、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