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被领养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

2018-09-03 06:05李秀臣
儿童大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李秀臣

摘要:发展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势在必行。当今,农村被领养孩子现象日益增加,农村被领养孩子家庭教育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加。家庭作为中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研究并改进农村被领养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势在必行。

关键词:领养孩子 家庭教育 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它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显出家庭教育的重要。

现如今农村存在着被领养孩子的现象,并出现了一系列教育问题,于是本文主要从这一问题出发,探其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被领养孩子基本情况

农村的部分家庭缺乏健康的家庭教育,导致被领养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在精神上是匱乏的。被领养孩子的情况有很多种,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下两种作为范例进行分析,探究被领养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一)出生后被领养,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孩子

山区农村的单身男子较多,有的四十多岁了还娶不上媳妇,于是他们就会花钱领养一个孩子。这样的孩子只有“父”爱,没有母爱,这样的“父亲”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大多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家庭教育知识严重不足,对孩子的学业辅导更是捉襟见肘。由于受到年龄和观念的影响,大龄养父无法与孩子探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缺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与亲子互动。

试想,生活在如此家庭的孩子怎么能接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呢?这种家庭环境往往采用放任式教育,而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着落。这样的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很少为家长着想;在学校行为习惯极差,难以管教;在社会上放纵自己,做事不考虑后果,严重的也会做出违法乱纪行为,有的小学上了几年就到社会上流浪或外出打工了;有的孩子即使上了初中,养父六十多岁了,虽然在经济上有政府的帮助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但是家庭教育仍然是盲点,由于幼年时期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自小就养成了恶习,这样的教育对象使家庭和学校都感到非常棘手。

我班的小伟同学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养父将近七十岁了,只能勉强做饭,洗衣服。他的家庭经济来源一部分是靠政府的帮助和爱心人士的资助,另一部分来源于六十多岁的叔叔打工的收入。我们学校不但在经济上帮助他,还多次派老师家访。

小伟同学成绩还不错,但是坏习惯多。他曾在开学时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和同学一块儿玩,上课吃零食、坐姿不端正,听讲不认真,身为副班长有时还带头捣乱。尤其是今年学校春季运动会上,我班大多数学生整齐地坐着喝彩,小伟同学却和另一名男生躲在后面打扑克,导致我班被学生会的检查组扣了分,影响了班级名誉。他在与人交谈时,很少直视对方,不自信。我多次找他谈心,了解到他的养父很少和他沟通,更谈不上家庭教育。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二)出生后被领养,在正常家庭中被溺爱的孩子

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不孕不育夫妇往往是结婚三、四年甚至六、七年才发现自身的问题,然后再去领养孩子。这样的“父母”溺爱孩子的思想过于严重,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为长辈考虑,不知道什么叫感恩。

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溺爱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小皇帝”“小公主”“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多数“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无原则地迁就照顾,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生活,这样下去孩子自然就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专横、为所欲为的不良习惯——不会谦让,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爱心,不关心别人,只讲索取,不谈回报,没有社会责任感,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中去。

二、解决措施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能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和老师教学的管理,还要有家庭的环境的熏陶和家长的教育。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扎扎实实做好教育工作,是解决农村被领养孩子教育问题的当务之需。

(一)爱孩子要适度

家庭教育中养父母爱孩子并没有错,但是要把握好爱孩子的尺度,寻求适宜的方法。养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培养亲情,有了感情再严格要求就会显得水到渠成。不要总是想着“这孩子领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免别人说他不是亲生的!”要坚持“适度”的基本原则,明确什么是孩子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孩子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绝不能满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解释:“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孩子,放任自流,只会养成孩子自私和任性的性格。

(二)摒弃攀比心理,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有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常识,认为孩子来之不易,急切盼望孩子成龙成凤,经常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你太笨了,某某年龄比你小,成绩却比你好”,“你太让我失望了,每次考试都在倒数!”不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往往都用分数来衡量孩子以后是否能够成才。但是成才必先成人,而家庭教育担当的就是培养孩子成人的重要角色。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成人,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家长若一直在给孩子“贴标签”,让孩子也觉得处处不如别人。这种家庭教育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甚至会使孩子怨恨养父母,造成紧张的家庭关系。

(三)适时告知孩子真相

被领养的孩子有很大的可能被同村的小伙伴称为“抱来的!”“要来的!”他们常听到不干净的话语,接受蔑视的目光,从小就形成心理阴影,影响了将来的发展。有的孩子甚至哭着闹着追问养父母自己的身世。此时家长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支支吾吾,在这种情况下越保密越会适得其反,造成紧张的亲子关系,个别孩子甚至还会离家出走。养父母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安抚孩子,并告诉他身世的真相。教育孩子自信,坚强起来,养成好的习惯,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父母,报效社会,将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变成羡慕的目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都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孩子,要把孩子培养成正直、善良、勇敢、宽容的人。农村家庭中被领养孩子的教育与普通家通教育一样,需要同等的重视,家长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更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使孩子能够在优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责任编辑:方洁)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
为青工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三抓”促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