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冀南兵工厂副厂长留下的抗战文物

2018-09-04 01:01牛贵葆马世祥闫洪涛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1期
关键词:冀南莘县兵工厂

□ 牛贵葆 马世祥 闫洪涛

2017 年夏的一天,新华社山东分社主任编辑杨根阳从济南专程赶赴莘县,向位于大王寨镇杨庄村的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管理部门捐献了一批其父杨其延珍存多年的抗战文物。

冀南军区机关驻扎杨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莘县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42年,以宋任穷为司令员的冀南军区司令部及冀南区党委、冀南区行政公署部分机关进驻莘县杨庄村,军区兵工厂也随迁到这里。

杨庄由此成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那时,杨庄一带流传着一首歌谣:“宋司令的兵不好当,破袜子破鞋破军装;黑窝窝头小米汤,老萝卜咸菜辣椒酱;土枪土炮上战场,打一仗胜一仗,早日把日本鬼子消灭光。”

冀南兵工厂生产大量武器

冀南军区兵工厂坐落在杨庄村的西北角,杨根阳的父亲杨其延当时任副厂长。他带领兵工厂的战士和工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土法上马,为部队生产出大量武器。

杨其延生前多次和子女们提起这座抗日兵工厂的往事。

1939年,冀南军区部队在战斗中缴获一门日式步兵炮,因时间仓促,无法及时搬运,战士们就将它拆散后埋在了黄河滩里。后来,这门炮被战士们转移到冀南军区兵工厂。一位叫盖克的技师,在杨其延等厂领导的组织和工人帮助下将大炮重新组装,并试射成功。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因此把这门炮称为“盖克炮”。

重要的是为了教育后人

杨其延1966年病逝。他给子女们留下了一批珍藏多年的抗战文物,其中有2支日式三八大盖步枪,4颗手雷,1支二十响的大肚盒子炮及木制枪盒、皮制枪套、子弹袋,还有刺刀、刀鞘等。这些文物是杨其延在杨庄战斗、生活三年的见证。

杨根阳在捐献文物时说:“我把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使用过的用品捐献出来,不仅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更重要的是铭记历史,教育后人,把革命根据地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猜你喜欢
冀南莘县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享誉桑梓的人民功臣——冀南抗战基层干部龙全贵档案资料研究
冀南地区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冀南军区的六次精简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