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解毒汤对儿童大叶性肺炎免疫凝血状态的影响

2018-09-04 09:26管志伟宋桂华张岩吕伟刚于素平张炜王雪峰
新中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清肺差异细胞

管志伟,宋桂华,张岩,吕伟刚,于素平,张炜,王雪峰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南阳市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加,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1.3%~15.2%,以0~6岁多见,临床多表现稽留高热、寒战、咳嗽、胸痛等症状,病变广泛可伴有呼吸困难、胸腔积液、肺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可能与炎症因子启动免疫、凝血机制有关,异常的免疫、凝血状态严重影响了预后[1~3]。清肺解毒汤根据《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苇茎汤加减化裁而来,研究显示其能显著改善机体免疫紊乱、高凝状态,对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4]。本研究观察清肺解毒汤对儿童大叶性肺炎免疫、凝血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南阳市中医院住院患儿,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儿采用双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10岁,平均(6.38±2.7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天,平均(7.08±2.84)天。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12.8岁,平均(6.23±2.74)岁;最短病程2.5天,最长病程8天,平均(7.23±3.81)天。2组在性别(Z=1.000,P=0.529)、年龄(t=0.246,P=0.806)、病程(t=0.222,P=0.841)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5]第7版,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拟定标准如下:(1)症状: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和紫绀;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重症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2)体征:早期轻度叩诊浊音或呼吸音减弱;肺实变2~3天后有典型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及管性呼吸音等;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或始终未闻及湿啰音;(3)影像检查: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状密度增浓影或肺实质炎症浸润性病变。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内科风温肺热病及儿科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冬春多见;初起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咳痰不爽、头痛、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高热烦渴、咳喘胸痛、咯痰色黄或带血丝、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2岁≤年龄≤14岁者;(3)病程≤2周者;(4)无大量胸腔积液、肺坏死者。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年龄<2岁或>14岁者;病程>2周者;(3)大量胸腔积液、肺坏死,合并结核等特殊感染者;(4)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原发疾病;(5)有先天性或医源性免疫功能减退者;(6)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高热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退热。

2.1 对照组 基础治疗:选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L0983036)和或阿奇霉素注射液(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生产,批号H20110262),每天给药1次,并予支持对症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期中阿奇霉素第1疗程结束后间隔4天再次给药3天。

2.2 治疗组 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清肺解毒汤进行治疗。清肺解毒汤处方:大青叶、鱼腥草、苇茎各15 g,桃仁、金荞麦、入地金牛根各10 g,甘草6 g。兼血瘀者加红花、川芎各6 g;兼湿热者加黄芩10 g、车前子15 g;兼悬饮者加葶苈子10 g、车前子15 g;兼痰湿者加陈皮、姜半夏各6 g。清肺解毒汤按剂量比例配置,采用配方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5680)。2岁~6岁:每天1包,分3次;6岁~14岁:每天2包,每天3次,水冲服。7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凝血指标变化,比较2种方法治疗的安全性。(1)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清晨空腹采取肘部或腹股沟处静脉血进行血常规(1mL)、凝血功能(2mL)、免疫球蛋白(3mL)、T细胞亚群(3mL)的检测。血常规检测:法国ABX公司生产试剂盒(EOSIOFIX、LYSEBIO、BASOLYESII),美国雅培CD-DYN3700五分类血球仪检测;凝血功能检测:人可溶性P选择素ELISA定量试剂盒(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法国STAGO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检测;免疫球蛋白检测:美国BECKMAN COULTER INC试剂盒,德国西门子公司BN Prospec型全自动蛋白分析仪;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美国BD公司三色单克隆抗体试剂盒,cton-Dickinson 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分析软件。所有样本的检测均由同一检验师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2)安全性评价标准:Ⅰ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Ⅱ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Ⅲ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Ⅳ级: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不良反应发生率(%)=(Ⅲ级和Ⅳ级发生不良反应样本量/总样本量)×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参数检验采用t检验,不符合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应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见表1。与治疗前比较,2组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均显著升高,对照组CD8+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CD4+、CD4+/CD8+、IgA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 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小板计数(BP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显著下降,治疗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含量显著升高;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T、TT含量显著升高,Fib、D-D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指标CD3+CD4+CD8+CD4+/CD8+IgA(g/L)IgG(g/L)IgM(g/L)治疗组(n=60) 对照组(n=30)治疗前1 108.18±278.19 521.08±155.31 593.72±156.97 0.89±0.24 1.73±0.77 8.19±2.39 1.22±0.58治疗后1 375.28± 264.22①②763.57±154.88①②606.6±116.68 1.27±0.22①②2.50± 0.82①②11.80± 9.27①1.27±0.65治疗前1 056.73±243.22 517.87±140.52 547.60±137.70 0.88±0.25 1.64±0.85 8.16±1.85 1.11±0.35治疗后1 157.93± 212.37①579.77±112.61①586.73± 115.44①1.00± 0.16①1.83± 0.83①11.02± 2.16①1.18±0.35

表2 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指 标 治疗组(n=60) 对照组(n=30)BPC(×109/L)PT(s)TT(s)APTT(s)Fib(g/L)D-D(mg/L)治疗前258.05±75.52 11.55±1.03 14.65±2.82 29.51±4.71 3.28±0.95 0.22±0.12治疗后214.65±64.22①11.63±1.15②15.58±2.49①②31.73±5.56①2.37±0.46①②0.14±0.05①②治疗前248.27±80.75 11.31±0.78 13.72±2.59 27.78±4.69 3.14±0.79 0.25±0.14治疗后236.47±65.33 10.87±1.45①13.66±2.17 28.02±4.84 3.11±0.88 0.21±0.08

4.3 2组治疗后安全性比较 见表3。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Ⅲ级中有1例肝酶增高。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相对较多,Ⅲ级中有2例严重胃肠反应,2例肝酶增高;Ⅳ级中3例均为肝酶增高3倍以上。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后安全性比较 例(%)

5 讨论

大叶性肺炎属风温肺热病范畴。风温热毒犯肺,表邪不解,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交阻、邪热壅肺而出现壮热、咳嗽、喘促、鼻煽、胸痛;邪壅于肺,肺热熏蒸、炼液灼津、痰热阻肺、血瘀阻络,热壅血瘀,蕴毒熏蒸,血败化脓,毒损络脉,见咳吐腥臭黄痰,痰中带血。故热、毒、痰、湿、瘀为病机关键。本研究以清泻肺热、化痰止咳、解毒化瘀为则,拟清肺解毒汤加减进行治疗。清肺解毒汤根据苇茎汤加减化裁而来,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方中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其味苦性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本草正义》);鱼腥草辛寒以清泻肺热、消痈排脓,为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本草经疏》),两药合用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作用[7~9]。苇茎甘寒,擅清肺解毒、逐瘀排脓;桃仁又称“破血药”,善行血滞,祛瘀力强,能清热结、利肺气、祛瘀滞,具有抗凝作用[10],配苇茎为臣药以活血利水,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11~12]。金荞麦清热解毒、活血消痈、止咳化痰。入地金牛根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与金荞麦共为佐药,以加强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之功,二者配伍可促进啰音吸收、缩短病程[13~14]。甘草为使以奏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效。全方清热不过于苦寒,利湿而不过于温燥,共达清泻肺热、化痰止咳、解毒化瘀之功效。

本研究中的T细胞亚群主要有CD3+、CD4+、CD8+,分别代表总T淋巴细胞、辅助T淋巴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CD3+是细胞免疫的基础,CD4+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分泌多种淋巴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上调机体免疫功能,CD8+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免疫上调。CD4+/CD8+直接反应T细胞亚群的紊乱状态,间接反应细胞免疫功能情况[15]。肺部感染时,CD4+可提高吞噬细胞活性,加强B细胞反应,促进CD8+扩增,对保持CD8+监控和杀伤功能有重要作用[16],CD4+减少会使机体逐渐丧失对抗原的免疫反应,CD8+升高将抑制机体免疫应答或产生细胞毒作用,使机体免疫低下,导致病原体对机体的损害加重,或产生过度的免疫损伤。亚群间不平衡,CD4+/CD8+降低,可致免疫麻痹[17]。本研究显示,清肺解毒汤干预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能显著调节细胞免疫紊乱状态,与既往研究一致。肺炎形成时,T细胞亚群异常分布,CD4+减少或功能低下,其产生淋巴因子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也相对减弱,从而导致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分泌和抗体转化延迟,进而体液中IgA、IgG、IgM含量相应下降,尤其IgA、IgG含量减低明显[18],机体在抗感染的过程中消耗大量免疫球蛋白,加重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本研究显示,治疗组能显著改善IgA、IgG水平(P<0.05),而对IgM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与既往报道不一致,IgA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阻止病原黏附到细胞表面,或通过中和病原产生的毒素的毒性而发挥抗感染作用[19]。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在发病初期含量较高,疾病恢复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恢复正常,而本研究疗程短,故本研究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肺炎时肺泡及肺泡间隔内存在凝血失衡状态[20],失衡的凝血状态又激活放大炎症反应过程,过度炎症反应引起广泛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机体凝血系统活化的同时,出现生理性抗凝机制下调以及纤溶系统抑制,释放出多种凝血活性物质,使BPC增高,同时直接反映参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水平的PT、APTT、TT缩短,Fib增高。D-D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维溶解亢进的标志物之一。本研究中,治疗组在延长TT时间及Fib、D-D水平下降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与既往研究一致,而BPC、APTT在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试验方法、治疗疗程短有关。PT代表凝血酶原时间,治疗组干预后时间虽然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对照组中PT治疗后差异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对照组对延长PT时间无效,且缩短其时间,导致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治疗组在改善PT方面优于对照组。故总体上,治疗组在改善高凝状态上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治疗组CD3+、CD4+、CD4+/CD8+、IgA、TT、Fib、D-D在清肺解毒汤干预后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故清肺解毒汤治疗本病,能明显改善患儿免疫、凝血状态,对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清肺差异细胞
相似与差异
DANDY CELLS潮细胞
清肺排毒汤为什么要配大米汤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冬清肺火用橄榄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