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顺义漕运史

2018-09-04 09:12刘振祥
北京纪事 2018年9期
关键词:潮白河顺义白河

刘振祥

潮白河是顺义最大的过境河流,素有“北京莱茵河”之称,几乎从顺义区的中间穿过,境内流程38公里,流域面积445.7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09立方米每秒。

潮白河的上游分潮河、白河两大支流。

潮河在历史上叫鲍丘河,源于河北省丰宁县曹碾沟南山,经栾平县到古北口入北京市密云县。潮河因水流湍急,其聲如大海涨潮之声而得名。

白河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在延庆县白河堡村进入北京市域。古称湖灌水、沽水、沽河、潞水、潞河、蔋水、白屿河,此河多沙而水清沙白,故名白河。河性悍,迁徙无常,俗称糠帮沙底自在河。两河在密云县河槽村汇合后向西南行,在北树行村入顺义区,于南庄头流出境外入通州。

由潮河白河汇流而成的河流,始称潮白河。

而在秦汉时期,两河并不合拢,而是各行其道,潮河入顺义境后,由木林下坎过蒋各庄、张家坞、闫家渠至马庄进入河北省三河县,流经宝坻后,注入蓟运河再入渤海。

白河由密云溪翁庄出山后向西沿沙河向怀柔县城方向流淌,过县城向东,折入怀河,在顺义史家口村与潮河交汇,沿牛栏山向顺义城方向流淌,于李家桥下坎在通县北注入温榆河,经安次县与永定河汇合后流入渤海。

两河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汇合是在北魏孝文帝(元宏)延兴五年(475年),潮河在三河县境内西徙于通县北窜入白河。

潮白河自古以来便已通航,且历史悠久,早在秦代,便已利用此河转运军粮,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秦使天下,蜚刍挽粟,转输北河。所谓北河即今白河。

辽代建有四个首都,在称现北京为南京后,萧太后为把从中原掠来的金银珠宝从水路快速运往上京的巴林左旗,潮白河便成了重要的交通漕运水道。她不仅在天竺村建了花园凉亭,在昌平县西新城村建了梳妆楼,还在牛栏山第四峰建起了萧太后望粮墩。

关于望粮墩,20世纪30年代还有遗存。民国年间河庄村开明绅士李仙洲先生曾作诗咏之:“风光满目倩谁摹,四面青山入画图。岭峻城萦云隐约,沙平岸阔水长纡。炊烟迷树荒村远,麦浪生花大地铺。漕艇不知何处去,空留胜迹一墩孤。”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为了漕运的需要,大力整治潮白河,将两河的汇合地点提升到顺义县牛栏山史家口村北。

到了明代,密云怀柔一带防务官兵所需粮草激增,为了满足需要,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开白河东道,并对潮河进行疏浚,引白壮潮,两水合一,把两河的交汇地点继续上提到密云县河漕村,白河才离开怀柔县城。从那时起,两河交汇地点至今不改,今天的小东河就是原来的潮河故道。

明朝实施“引白壮潮”工程后,航船在夏秋两季可从通州直抵密云县城。不久,又疏通潮河上游航道,拆除了河道上的桥梁,使航船可以直达古北口。

清康熙四十二年,为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朝廷下旨顺天府密云县再次疏通潮河上游航道,以方便运输大型建筑材料。此时正是周钺担任密云县令,他带领民伕辛勤劳作疏通河道,修筑了包括羊山潮河湾在内的诸多沿岸堤坝,使潮河上游得以恢复通航。几年以后,当他来到羊山潮河湾前,看到舟船往来,码头渡口好不热闹,不禁作诗一首《咏羊山》曰:“白羊东去又羊山,此是潮河百折弯。漾艇不须沉大网,笑看渔子没潺潺。”

清朝末期,潮白河从漕运要道变为北运河及海河的主要补给水源。这时候,潮白河在顺义境内,河道仍于苏庄转西经李桥南下入温榆河,并为京杭大运河补充水源。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了增加京杭大运河水量,在沿河村南安里村西耗巨资修筑了一条防水堤坝,后人称李公护堤。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904年及1912年潮白河三次在李遂水口夺箭杆河以下河床,东下冲入蓟运河床,闪出月牙河,今月牙河为潮白河旧河道。1917年大水冲毁苏庄木制拦河滚水坝。

民国十二年(1923年),顺直水利委员会主任熊希龄拨巨款修建苏庄洋桥,导水入北运河,确保北运河上游水源。由于开挖引河李公护堤报废,部分遗址成为县引河林场。

为了京杭大运河能够有充足的水源,1923年民国政府从英国请来的水利工程师罗斯和顾斯亲自设计施工,建成了两座闸桥,预计投入银洋200万元,所有建筑材料除砂石以外全部来自国外,每块砖上都刻有英文字母和厂家编号。

洋桥闸一端于通县平家町附近接白河故道,李遂店西南,另一端于苏庄接箭杆河。桥30孔,设铁闸阻水,泻入引河,遇水涨河满,引河难容,提闸宣泄,水流由桥下穿过,飞花浪溅,波涛汹涌,吼声闻数十里,使潮白河水进入北运河以改善京杭大运河漕运。汛期水涨时,提闸泄洪,大部分洪水进入箭杆河道。

工程修建历时5年,耗资250万元,还在闸西潮白河正流上修建水闸一座,共10孔,作为调节水流之用。闸下至通县平家町开挖引渠,长15里,将水导入北运河。这两座现代化闸桥是合一结构的闸桥,是顺义县第一座永久性桥梁,更是北京地区建筑闸桥的创始。闸桥的建成,除在拦洪泄水上起了重大作用外,还连接了北京到杨镇和平谷的公路,成为了顺义县十二景之一“洋桥破浪”。诗人杨桂山有诗赞曰:“长桥横卧碧溪头,操纵能叫石不流。引水有方通渤海,空槽无际作沙洲。潮平六百龙蟠闸,浪卷千层鲤跃舟。得意乘风飞去也,天光云影共悠悠。”

洋桥建成以后,曾有天津通州的商货运往顺义牛栏山和密云,南北货物船只往来不断。1939年潮白河大水,水流量达每秒5980立方米,苏庄30孔拦河闸(最大设计流量3600秒立方米)被冲毁21孔,全县数十个村庄被水淹没,潮白河洪水夺小中河和箭杆河宣泄,从顺义城东到杨各庄宽15公里,竟成一片泽国,26万多亩农作物被淹,130个村庄被洪水浸泡,房倒屋塌,人畜伤亡不计其数。由于洋桥设计未达到最大泄洪标准,加之主管施工官员偷工减料,贪污筑桥款,造成工程质量低劣。7月26日,洪水穿过桥面而下,晚7时,一声巨响,铁轮相互摩擦,发出道道火光,洋桥溃决,21孔被冲倒,大水犹如猛兽吞噬了三河、通县、香河、宝坻等县的大片农田村庄。洋桥冲垮后,小北运河干涸,水运消失。民国期间,军阀混战,日军侵华,加之陆路运输渐兴,潮白河漕运船只减少,1938年侵华日军虽强征民船,也只是运载修筑碉堡的材料而未能开通航运。

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陆运发达,水运全部消失。

顺义的漕运历史,除了潮白河以外,还有一条更美丽的河叫温榆河,这条河更是顺义人在漕运史上的骄傲。

温榆河是由昌平县的南沙河、北沙河、东沙河汇聚而成,流经昌平、顺义、朝阳,过通县北关闸后注入北运河,全长63.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3.98平方公里,流经顺义区17公里。

温榆河两岸沙白如雪,林木参天,夏季翠绿延绵数十里,树上鸟儿叽叽喳喳,更有顺义老八景之一的“温榆远树”之美景。顺义名士杨桂山曾赋诗赞曰:“温榆北望大坪芜,十里烟波沙半铺。往事蓬茅争秀色,今朝杨柳系征途。春来候鸟枝头闹,秋到寒蛩叶底呼。满地浓荫笼不住,夕阳斜挂上军都。”

温榆河的漕运历史更要远溯至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以王霸为上谷郡太守,使其捕擊胡虏,数十载功绩卓著,但久在北塞,军需转运十分困难。建武十三年(37年),上书请开温水通漕运,帝获准而行。温水即今温榆河,此河通漕运之后,物资军需运往居庸关口极为便利,大省陆路转运之费用。

那时河道不宽,仅容帆船往来,唐杜工部有诗咏温榆河漕运之帆影:“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米来东吴。”

明隆庆初年(1567年),进行大疏浚后,长陵和居庸关的军饷全部由此河运至昌平,多时年达18万石军粮。

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又疏浚,使之更为便利。

北京城自来水厂第一水源地也来自温榆河。光绪年间,内阁大学士中堂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奏请在北京城安装自来水,慈禧太后怕挖沟动了皇家龙脉,便问:“自来水有何用?”李鸿章奏曰:“自来水可以灭火。”因为故宫建筑多为金丝楠木,最怕火灾,所以太后准奏并聘请外国工程师,在孙河上游修建了中国第一个自来水泵站,今遗址尚存。又在望京修了加压泵站,还在东直门外建了水塔和加压泵,把自来水送到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和皇宫内外。

2001年11月25日,在温榆河顺义段整治工程中,于古城村北东岸,挖掘出一座明朝时装卸货物的码头及大型石条和导流槽若干,后经文物专家现场勘查及查阅史料后断定,真正的明代漕运就在顺义的古城村北。

由于温榆河上修建了自来水取水处,日本鬼子又于1938年在河上修建了拦水坝,致使下游岸窄水浅,温榆河从此结束了几千年的漕运历史。

纵观顺义区的漕运发展史,哪条河流都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近有部分学者认为顺义区不能列入大运河文化圈,希望他们学习一点北京地区漕运发展史,便知一斑,没有流经顺义区的两条大河注入京杭大运河补充水源,何谈帆樯林立、舟载船行的京杭大运河宏伟壮丽的场景呢?

(部分资料由顺义区文物管理所高洪秀所长提供)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潮白河顺义白河
北京顺义“12·3”燃气爆炸事故警示
赶小海
城镇河岸带植物色彩对视觉疲劳的影响
从顺义指数2020看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
“桥”镇
专题
白河“五大工程”提升党建工作
白河: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久久为功改善山村面貌
京沈高铁潮白河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径流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