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中医师捐资百万送贫困学生光明前程

2018-09-04 03:02凤凰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张海迪嘉兴市贫困学生

凤凰

她是一名盲人中医师,凭着顽强毅力,潜心学习研究按摩技术,通过自学,获得中医执业資格证书,成为当地一名盲人中医师。她自筹资金开办一家诊所,从事推拿按摩工作,30年风风雨雨,她以精湛的推拿技术,为18万人解除过疾病痛苦。她一心向善,坚持做了26年公益慈善活动,到目前为止,她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80人次,捐助总金额100多万元,自己却不肯留下一分钱。

她终于实现了助人为乐的梦想,她终于梦想成真,2014年,在北京光荣出席了“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在不懈拼搏中,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她就是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嘉兴市丽华推拿诊所所长、盲人中医师朱丽华。

她失明了 人生走进了谷底

朱丽华,1957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湖畔。18岁那年,正在她憧憬美好的未来之际,发生了意外的人身受伤事故,导致双目视力一天天下降。虽然进行过多次手术治疗但也没能挽救她那双眼睛,无情的眼疾彻底夺去她的美好生活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她失明了,一瞬间,从天堂到地狱,朱丽华的人生走进了谷底,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帮助料理。眼前没有了光明,每天伴随着黑暗的人生,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她心灰意冷,想一死了之。

朱丽华每天生活在黑暗中,这一转眼就是好几年。1983年的一天,她闲着无事,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用以消磨时间。忽然,她家门前广播里播放着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小时候因病导致高位截瘫。但是,她不屈服于残酷命运的摆布,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抗争,自学多国语言,创作和翻译了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感染了她,就像一盏明灯,点亮了她的世界,她的生活一天天变得阳光灿烂起来。从这一天起,朱丽华开始学习文化,学习做家务,希望有一天能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学好推拿按摩技术 闯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1985年,朱丽华被选中参加浙江省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盲人出行,困难多多。到了杭州才发现,没有视觉,干什么都要靠听觉,或者用手触摸,每天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第一天学习推拿,自己就被撞得鼻青脸肿,她当时就哭了,哭够了,她开始不停地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学好推拿按摩技术,闯出自己的人生之路。为了学有成效,她会经常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体会按摩的穴位和力度,以及推拿产生的效果。就这样,朱丽华的推拿技艺突飞猛进,快速提高。

1986年,朱丽华学有所成,回来后,她被分配到了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领导交给她一份重要任务,就是照顾好院里4名脑瘫儿童。她到现场了解情况之后,才发现都是些瘫痪在床的儿童,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她的心一下子就被揪紧了,也被几个脑瘫患儿给栓住了。为了能让这些卧病在床的孩子好起来,她每天按时为这些孩子进行推拿按摩,按摩完之后再辅助康复功能训练,一天下来,累得不行。但是,她依然咬牙坚持着。那一年的春节,她也是在福利院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年后,4名脑瘫儿童康复迅速,竞都奇迹般地站立起来。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她也因此有了一点名气,朱丽华本人也有了光荣感和自豪感。

朱丽华既是医生,又像是患儿的母亲。1988年,她接诊了一名特殊患者,是个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患儿,孩子不会说话,也不能站立行走,需要全程照料才行。为了照顾好病儿,朱丽华每天研究如何对病儿进行康复治疗,除了推拿按摩,她还会为患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由于患儿年龄小,孩子经常哭闹,她就抱起来哄孩子,比孩子的母亲还亲。这一抱,就放不下了。她成了孩子的专职医生,也成了孩子的半个母亲。一年后,在朱丽华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下,孩子竟能自己行走,而且跟正常孩子一样可以上幼儿园了。

从1989年开始,朱丽华还增加了一项特殊服务,一直为嘉兴现役军人提供义务推拿服务,凡是符合这一条件的军人,她都会为其提供免费服务,受到社会好评。

她热衷于捐资助学 为贫困学生送去温暖

1991年的一天,朱丽华在福利院上班时,第一次从广播里知道了国家有一个“希望工程”,就是捐资助学,为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她静下心来,回忆起早年失明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是亲人们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社会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给予关心和帮助,才使自己走出黑暗的生活。人要有感恩之心。想到这里,她把自己两个月140多元的工资收入,交给了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用以资助云南两名贫困学生。此后,她开始通过红十字会、团委等组织与贫困学生结成对子,进行一帮一捐款活动,她把自己挣到的工资收入全部捐给了结对的贫困学生。对于被捐助的贫困学生,她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就是被捐助的学生要有感恩之心,每年的寒暑假要给她写信,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她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起到了一种间接的督促作用。此后,这个不成文的约定就延续下来。她的捐资助学行为也变为一种常态,一种追求的目标。

1994年10月,朱丽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

到了2006年,朱丽华捐款结对的学生逐年增加,她通过南湖区教育局,又新结对资助20名贫困学生,她通过嘉兴市慈善总会,结对资助46名贫困学生,捐赠金额达22万元。没过多久,她又通过当地教育部门,为25名贫困学生提供捐款资助,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同时,还和当地有关方面商定了以后的资助事宜。

朱丽华说:“这些贫困的农村孩子读书不容易,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前程,我们要尽己所能为孩子们提供帮助。”每逢寒暑假,每逢中秋佳节和新春佳节,最让她高兴的是收到被她捐助过的孩子们的短信,那些亲切的问候和发自内心的感激话语让她陶醉。还有的孩子寄来了亲笔书信和画作,汇报一年来的学习情况,每每听到孩子们取得了好成绩,朱丽华就像自己考上了状元一样高兴。朱丽华说:“我自己没有继续求学的机会,我把我的愿望寄托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孩子因为贫困念不起书,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一点帮助,也算是为社会作点贡献。”

2008年,朱丽华从广播里听到了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她先到市民政局捐款1000元。随后,嘉兴市号召党员交特殊党费,她又拿出10万元积蓄,交到了市民政局,支援灾区灾后重建。因为每天听广播,她听到有很多人是从废墟里救出来的,这些人都是由健全人变成了残疾人,他们都需要帮助。地震救援,还有很多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她没有能力去,所以,她就想把南湖的爱心传递到四川去。

创办私人诊所 为病人服务很有成就感

2008年初,朱丽华着手创办私人诊所,暨嘉兴市丽华推拿诊所,由于早期积攒的人气和她精湛的推拿按摩技术,本市的患者都愿意到她的诊所就诊,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有众多患者慕名而来。

朱丽华给人治病,有一套很独特的方法。有个叫豆豆的儿童在她那诊治过,朱丽华给豆豆的印象是很幽默。豆豆第一次推拿感到腿有点痛,就说:“朱医生,我的两条腿都疼痛。”朱丽华说:“少说话,多吃饭,肉长多了就不觉得痛了。”后来豆豆又说觉得有点痒。朱丽华就说:“你要多做运动,比如唱歌啊,奔跑啊,跳跃啊,喜欢什么运动就做什么运动,运动之后,就会觉得肌肉紧缩、胀痛,过几天就不会痛了。”豆豆一试,还真有不错的效果。

忽然有一天,有个人来到她面前说:“朱阿姨,你还记得我吗?”朱丽华当时愣住了,就问:“您是谁呢,以前在这做过推拿按摩?”来人说,他患的是小儿麻痹症,在她的诊所接受过治疗。朱丽华终于想起来了,就说:“是呀,你在我这治病,那是1990年的事儿。”来人告诉她:“1990年时,我才6岁,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以前走路一瘸一拐的,也走不了远路,现在慢慢走路,旁人看不出有什么毛病,我现在已经成家立业了,我非常感谢您当年的精心治疗呢。”朱丽华听了,她感到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嘉兴市丽华推拿诊所员工尹德说:“朱丽华的推拿按摩技术,那是一流的,比我们这些员工的技术高出很多,那些慕名前来求医的,都希望朱丽华亲自给予诊治。她還经常会叫我们在她身上做实验,然后,告诉我们推拿按摩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期快速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尹德还补充说,我也要象朱医生那样做好事,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每个员工都出一点力,就能为社会分担一些压力,减轻社会负担。

诊所员工陈永明说:“我的脚有病,一直不见好转,就到这里来就诊,朱医生经常给我做推拿按摩,病情转好后,我也跟着学习推拿按摩,后来,我也来到这里上班来了。”朱丽华诊所只招收残疾员工,并安排吃住,员工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工资收入,解决了少部分残疾人就业问题。

她愿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社会 终生为残疾朋友服务

2011年10月12日,在嘉兴奥林匹克大酒店,朱丽华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残疾人楷模、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两人一见面,相谈甚欢,述说人生,畅谈理想,感到温暖如春,前景一片光明。她与张海迪的合影就挂在她的诊所门口上方,两人手牵手,露出灿烂的笑容。

2012年3月,在嘉兴市政协七届会议上,朱丽华作为本届政协盲人委员,参与分组讨论。她准备了两个提案,一是建议在嘉兴植物园中建立盲人植物园,以体现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二是建议聋哑人等残疾人在嘉兴各市县免费乘坐公交车。近年来,她的那些提案,多数被采纳落实。她建议的特殊学校教师退休后给发特殊津贴,都得到了落实,盲人的阅览室和活动室也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2014年5月18日,朱丽华在北京参加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这一主题,成了朱丽华心中最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她平生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和来自全国的自强模范欢聚一堂,感到欢欣鼓舞;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握手,更是感到温馨而幸福。

朱丽华无儿无女,自己住在诊所一侧一个小套间内,屋里有一张桌子,一张床,地上面铺着报纸,摆放着杂物。2015年8月一天,室外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她翻身跃起,查看各个诊室门窗,她关好被吹开的窗户后,才去休息。在诊所,无论大事小事,都需要朱丽华亲力亲为,仔细照看。因为诊所的所有员工,都是残疾人。

2016年,朱丽华的诊所搬迁到市区禾兴北路上,诊所面积扩大到400平方米,有20名推拿师进行按摩服务。诊所每天要接待150位左右的病人,朱丽华每天要从清晨忙到半夜才能休息。

2017年11月,嘉兴市民政局专门为朱丽华举办了10万元捐资助学仪式,22名贫困学生从朱丽华手中接过了助学款。朱丽华仔细询问每一名学生的学业情况,并努力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她希望学生们学好文化,报效祖国,更希望他们将热心和爱心一代一代传下去。

朱丽华26年的助学生涯在时光中流淌,学生们接过捐款的那一刻,眼中闪动着晶莹的泪光。到2018年1月,朱丽华已为380名贫困学生捐过款,总捐款金额达到100多万元。其诊所推拿按摩治疗的患者累计达18万人,有200多名脑瘫患儿经治疗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还解决了20多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朱丽华说:“我愿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社会,终生为残疾朋友服务;为了寒门学生的求学梦,我愿意帮助这些孩子们。”她的践行感言是:爱岗敬业在诊所,乐于奉献在社会,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她用大爱谱写了人生美丽华章。

猜你喜欢
张海迪嘉兴市贫困学生
嘉兴市公共关系协会被评2O19年度“示范会员单位”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嘉兴市南湖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嘉兴市海盐县美术教师作品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The Current Issues of Chinese Film Classification System
共青团中央宣传关于深入学习张海迪,开展“当代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讨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