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主要侵染性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8-09-04 07:40王植桐
果农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枣园侵染树体

王植桐

冬枣是近几年效益比较好的经济林树种,全国现有面积5万公顷,近几年来,随着枣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气候的变化,冬枣树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制约了冬枣产业的发展。2006—2015年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10种枣树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制定并实施了冬枣树病害综合防治措施作业历,示范园的好果率在95%以上,好叶率在98%以上,防效显著。

1 冬枣主要侵染性病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1.1 枣锈病

1.1.1 症状诊断 枣锈病只危害叶片,其主要症状特点是:叶片背面产生点状黄褐色铁锈状物,叶正面退绿呈花叶状。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图1)。

1.1.2 发生规律 枣锈病菌主要在病叶上越冬,通过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危害。该病在田间可多次再侵染。多雨潮湿、雨露多时病害发生严重。在降雨早、降雨次数多时,7月下旬便开始发病,8月下旬、9月份为发病盛期。枣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环境湿度大等有利于病害发生。

1.2 炭疽病

1.2.1 症状诊断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在果实上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凹陷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后期病斑表面长出小黑点,潮湿时其上产生淡粉红色黏液。病果易早期脱落(图2)。

1.2.2 发生规律 炭疽病病菌主要在病残体及树上病组织中越冬,病菌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侵染危害。果实从落花后半月左右至成熟采收期均可受病菌侵染,但均从果实膨大后期开始发病,即该病在田间有明显的潜伏侵染现象。果实受侵害早晚及轻重,决定于降雨时间的早晚和阴雨高湿环境持续时间的长短,降雨早、雨量大、高湿环境持续时间长,则病害发生早而重。

1.3 轮纹病

1.3.1 症状诊断 轮纹病菌主要在树体病斑及枯死枝上越冬,病菌孢子通过雨水传播,从皮孔或伤口侵染枣果。幼果从落花后半月左右即可受病菌侵染,直至成熟采收期;但果实白背期(红圈期)后才逐渐发病,且越近成熟发病越重。多雨潮湿年份病害发生严重(图3、图4)。

1.3.2 发生规律 轮纹病病菌主要在树体病斑及枯死枝上越冬,病菌孢子通过雨水传播,从皮孔或伤口侵染枣果。幼果从落花后半月左右即可受病菌侵染,直到成熟采收期;一般在果实进入白熟期后才逐渐发病,且越近成熟发病越重。多雨潮湿年份或环境病害发生严重。

1.4 缩果病

1.4.1 症状诊断 缩果病又叫“铁皮病”、“干腰病”、“雾抄病”,只危害果实。病果从中部皱缩、萎蔫、容易脱落;或从果肩部先变白,然后变黄,最后变成褐色,该部分果肉腐烂(图5)。

1.4.2 发生规律 缩果病菌属弱寄生真菌,在枣园内广泛存在,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侵害果实。幼果期至成果期均可受侵害,但果实发病从白熟期才逐渐开始,近成熟期进入发病盛期。阴雨潮湿、雾大露重是诱发该病的主要条件,地势低洼、密植枣园发病较重。

1.5 黑斑病

1.5.1 症状诊断 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一般枝条顶部叶片先发病,病叶上出现褐色或黑色坏死斑(图6);枣果上主要特点是在果面上形成黑色病斑(图7),该病斑可以分为红褐型、灰褐型、干腐型、疮痂型四种症状类型。

1.5.2 发生规律 黑斑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主要在树体上越冬,借助风雨及气流传播,主要通过伤口侵染危害,尤以绿盲蝽等刺吸危害伤口最为重要。从幼果期(果粒似豆粒大小时)至白熟期均可侵染危害。多雨潮湿环境中病害发生严重,绿盲蝽发生严重枣园病害发生重,缺铁性黄叶的枣树上发病严重。

1.6 干腐病

1.6.1 症状诊断 干腐病又叫腐烂病、枝枯病,干腐病主要危害枝干,一般较少造成死树,但病害的蔓延传播速度很快。初期皮层出现黄色病斑,只是表皮坏死,以后逐年深入,颜色逐年加深,一般不会烂至木质部。多年生病斑呈黑色,并有部分龟裂,病斑处质地较硬;当病斑烂至木质部,且病斑绕枝1周后,枝干枯死(图8)。

1.6.2 发生规律 腐烂病菌主要在枝干病斑内越冬,借助风雨传播,从伤口侵染危害。该病菌属弱寄生菌,在枯枝、干桩、伤口周围及坏死组织上潜伏存在,树势衰弱时扩展形成病斑。枣园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是诱发腐烂病的主要因素。

2 综合防治对策

2.1 栽培措施

2.1.1 合理修剪 通过修剪,疏除病虫枝、枯死枝、衰老枝和过密主枝。通过修剪调整树体结构,保持园内通风透光。

2.1.2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枣园的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秋后施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萌芽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果实膨大期要减少氮肥用量,增施钾肥和磷肥。

2.2 人工防治

2.2.1 清园 秋冬季节及时清园,对剪除的病虫枝、僵果和落叶进行清除,并集中烧毁,同时结合深翻,破坏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基数。

2.2.2 刮树皮 树干和主枝处的翘皮缝是病原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冬春季,对主干、主枝下部的粗树皮刮除,并集中烧毁。

2.3 化学防治

2.3.1 做好病虫测报科学用药 依据病虫发生规律结合果园天敌情况,对主要病虫害做出准确的测报。在幼果期控制好绿盲蝽等刺吸式害虫的危害,减少病原菌的侵染途径。

2.3.2 正确使用农药 喷药时一定要使树体各部位均匀着药,特别是叶片背面、果面等部位。同一生长季节,交替使用不同种类农药,避免抗药性的產生,提高防治效果。

2.3.3 安全使用农药 一般清晨至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用药,农药在树体上保留、作用的时间较长,对人和作物也比较安全。高温、多雨季节,波尔多液要慎用。

2.4 合理混配农药

农药的合理混配可扩大和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但有些农药在混配时会严重影响药效,甚至出现严重的药害。如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只能单独使用,不能同其他杀虫剂或杀螨剂混用。

2.5 枣树病害综合防治年历

基于无公害生产使用农药的要求和病害的发生特点,经过大量的试验,制定了冬枣树病害综合防治作业历。2007—2016年,我们每年在沧县安排10~15个试验示范园,示范园内全部按我们制定的作业历进行操作,几年来,示范园的好果率均在95%以上,好叶率达到98%以上,防效显著。现将枣树病害综合防治作业历介绍如下(表1)。

猜你喜欢
枣园侵染树体
辽西半干旱地区枣园与特异蔬菜天鹰椒间作套作栽培关键技术
辽西低产枣园增产技术
浅谈凌源市牛营子镇西大川村枣园日常管理技术措施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不同砧木对沃柑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粘虫板对其秋季成虫落卵量的影响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苹果发生冻害怎样补救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