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

2018-09-04 10:19郑东旭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干预对策中药饮片处方

郑东旭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探讨干预对策,旨在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合理性,确保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1..02

中药饮片相比于西药,配方灵活,针对个体差异,疗效更全面。但是,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影响临床疗效,而且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对此,本文通过实践,探讨研究了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及干预对策,现进行如下综述。

1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指中药材依照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所得的中药,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2]。《药典》则将饮片进行如下定义:饮片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3]。

目前,中药饮片种类繁多,且规格不一,常见的有8种:①极薄片:厚度低于0.5 mm。②薄片:厚度为1~2 mm。③厚片:厚度为2~4 mm。④斜片:厚度为2~4 mm。⑤直片:也称顺片,厚度为2~4 mm。⑥丝:分为细丝与宽丝,细丝宽度为2~3 mm,宽丝宽度为5~10 mm。⑦段:包括短段与长短,短段长度为5~10 mm,长段长度为10~15 mm。⑧块:即边长为8~12 mm的立方块或长方块[4]。

2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

如今,中药饮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对临床用药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增加用药风险系数,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在此,根据临床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的不合理问题。

2.1 诊断不规范

第一,处方未写中医诊断。

第二,处方上,未写中医证型的。部分中药饮片处方上,仅仅標有病名,未标注病种,由于不同证型患者表现不同,治疗药物也不同,若未根据证型对症给药,难以达到理想疗效,甚至加重病情。对此,处方上,应明确标注证型[4]。例如,感冒包括气虚、风热、风寒等证型。

第三,用药与诊断不符。多见于单味药中,例如,肾结石治疗中,应用番泻叶,此药适用于热结便秘,对肾结石无明显效果。

2.2 用药味数偏多

中医强调的是辨证施治,不是中药味数越多越好,味数过多,不一定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却造成药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等现象的发生。

2.3 用药剂量过大

临床发现,大部分患者对中药了解较少,普遍存在“中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好”的错误认知。实际上,中药饮片处方中,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根据每味药的性能、功效,基于相互作用分析,调整不同药物的用量。因为用药剂量过大,不仅会影响疗效,而且可能引发毒性反应[2]。例如,肉桂过量使用,可导致血尿。

2.4 毒性药物不合理使用

关于毒性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较为常见,适量应用,疗效较佳,但过量使用可能出现中毒反应。例如,苦杏仁,过量应用,可引起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意识不清、呼吸微弱等,甚至死亡。

2.5 煎服方法错误

中药饮片,煎煮时间、方法不同,会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例如,含挥发性的薄荷要后下,久煎药效下降的钩藤要后下;对于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宜煎出的矿石贝壳类,需打碎后先煎,毒剧药附子宜先煎,去除毒性;含毛绒的旋复花布包煎,以免刺激咽喉;关于中药服用,一日用药次数及一次用药剂量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单味药。因此,中药饮片处方上,需详细标明分服次数与每次剂量[5]。

3 干预对策

中药饮片体现了中医临床辨证施治,而中药饮片处方是中医用药的精华所在。对于中药饮片处方中的不合理问题,临床上,需予以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不合理问题,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合理性,确保药物疗效。

医院管理者提高对中药合理用药的认识,健全或完善中药处方点评制度,细化点评标准。定期组织专家对中药处方进行点评,尤其对不合理处方,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科室会议、内部网络等形式将处方点评结果及时给各科室进行反馈。调查发现,在很多医师中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中药作用起效慢,不良反应少,缺乏中药正确用药的认识[3]。因此应加强对中药正确用药的宣传。包括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

3.1 加大培训力度

加强对医师的培训。医院定期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中医药相关知识及中药处方规范性培训。尤其是不合格处方较多的医师,更应加强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其对中药的正确认识。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中药饮片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中药饮片适应症、禁忌症、使用剂量、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意识,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至工作中去,高效开展日常工作,确保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提高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4]。另外,完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定期抽查,对于表现优秀的给予表扬、鼓励,表现差的适当惩罚,并将考核作为晋升、深造、绩效的一项标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督促医护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3.2 完善中药饮片处方制度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分析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与经验,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同时,加大监察力度,一旦发现问题或不足,及时纠正,提出改正意见,提高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另外,结合医院特色,根据现有处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不合理处方立即退回至医师处,医师更改合理后方可计价调配[5]。

3.3 发挥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

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药师应定期深入门诊、病房,参与临床用药过程,对医师的用药进行指导[6]。同时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对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相关科室。

3.4 毒性药物控制

加强管理毒性药物,毒性药物使用或超常量应用情况,需医师签名,并将详细情况告知患者,患者同意后方可用药。

3.5 加大监察力度

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向医护人员宣传中药饮片处方常见不合理现象与危害,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另一方面,加大监察力度,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现象,及时反馈至科室、个人,并提出修改意见。

3.6 建立督导考核机制

医院除定期组织专家对处方进行分析点评外,还应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将中药处方的不合格率与绩效挂钩。同时药剂科应及时收集中药的用药信息,如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并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以引起其重视[6]。

4 小 结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同时,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疗效,延误病情,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上开具中药处方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患者病情,拟定中药饮片处方,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确保处方合理,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疗效,让患者早日康复。总之,中药处方的不合理问题广泛存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医院应从健全规范中药处方制度及标准开始,通过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加强对临床医生和药师的培训,深入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等措施,以保证中药用药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陈中万.中药饮片处方中的不合理问题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2):115-116.

[2] 秦 春,赵丽萍.调查中药饮片处方中的不合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J].饮食保健,2017,(5):97.

[3] 管 涛,董永强.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9):2204-2206.

[4] 赵彦明.调查中药饮片处方中的不合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282-283.

[5] 王红丽,孙志海,刘现磊.对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常见问题的 点评与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4(29):141-143.

[6] 甄丽娜,肖 波.我院2014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统计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03-104.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干预对策中药饮片处方
人间处方
医院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处方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