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的先锋实验者

2018-09-06 07:58张琦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莫扎特共情

张琦

2017年4月,旅美华人青年作曲家杜韵凭借歌剧《天使之骨》,摘得美国普利策音乐奖,杜韵也被美国国家电台评选为100位世界具有影响力的40岁以下青年作曲家。

杜韵修习古典乐,很小便知道肖邦来自波兰,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柴可夫斯基是俄国人……这些让她明白:音乐跨越国土,属于世界。

古典乐一直被视为高贵、平衡的音乐,杜韵所爱的音乐却不拘一格。不管是通俗乐还是民族乐,只要好听,她都乐意吸收。很多同学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偶像,她的偶像则是国内音乐人王菲和窦唯。专辑《浮躁》《雨吁》,没有歌詞的唱法让杜韵特别激动,认为这是伟大的实验。

音乐人在表达音乐理念时,往往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杜韵却早早确立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我没有寻找自己,我一直跟随自己”。正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杜韵摆脱了流派的限制,成就了一个宽广的自己。

20岁时,杜韵去美国奥伯林音乐学院读书。她去意大利参加音乐节,忘了订旅店,就在威尼斯边走边逛,然后睡在了一个小广场上,期间还被人踹了一脚。

她觉得自己很幸运,没有遇上危险,所以不建议别人效仿。也正是因为幸运,所以她对那晚特别怀念:“那天听的音乐,还有游荡和睡广场的经历汇聚成丰富的感受,融进了我的血脉里,成为我创作的养料。对做音乐的人来讲,你永远不能只拥有音乐。”

“杜韵风格”的古典音乐逐渐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元素:戏剧、建筑、绘画、文学……她乐于吸收和学习,敞开怀抱迎接那些拦也拦不住的灵感。

随着阅历增多,杜韵发觉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柔软,目光却越来越锐利。

“好的艺术家往往具备共情的能力。远方的困境时常令我感受到道义上的痛苦,我珍视这些痛苦。”她说。

杜韵广泛关注着世界的发展与变化,从叙利亚局势、欧洲动荡,到国内的共享单车、热点案件,都让她产生强烈的共情,涌起创作的冲动。

后来,杜韵同剧作家Royce合作,创作了独幕歌剧《天使之骨》。它讲述了一对贫穷的夫妇在后院捡到一对受伤的天使,他们将天使的翅膀剪掉后囚禁起来渔利。

创作时,杜韵尝试用多种元素打破当代歌剧的桎梏,在古典音乐中加入电子乐、室内管弦乐以及合唱。

当天使的翅膀被剪断时,摇滚女中音开始了炽热的独唱,配合小提琴的颤音与小号的急促音,扩大成为令人愤怒、恐惧、凶猛的呜咽。当很多人变成帮凶后,音乐讲述的故事抵达高潮,配乐一下子变得凄厉,令闻者落泪伤心。

《天使之骨》的创作历经七年,以先锋实验姿态震惊了美国古典乐圈。

音乐是一种无障碍的媒介,可以沟通不同的群体与地域。杜韵一直在练习如何创作和使用这种媒介,并渐入佳境。对于杜韵来说,遇见更好的自我与音乐,远比世俗当中的其他“得遇”更加重要。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莫扎特共情
浅析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法语“莫扎特”年末“摇滚”申城
听点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