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鼓乐对世界的影响

2018-09-06 03:07李同
牡丹 2018年18期
关键词:手鼓鼓乐非洲

非洲传统音乐的乐器种类非常丰富,而打击乐器在非洲乐器中起着核心作用,其中,“非洲鼓”是非洲打击乐器的杰出代表。非洲鼓因其独特的音乐魅力,不仅在当地盛行,也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近年来,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同时伴随着中非友好关系的不断加深,非洲鼓大量传入中国。本文通过对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在介绍非洲鼓的基础上,探讨非洲鼓乐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与传播,分析其在华流行的独特意义。同时,笔者反思了我国传统民族鼓乐的传播与传承,旨在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播提供借鉴,使我国鼓乐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非洲鼓介绍

(一)非洲鼓的独特含义

“非洲鼓”作为非洲音乐的灵魂,以其独特的意义被世界广为熟知。非洲鼓起源于13世纪建立的马利王朝。它最初是由铁匠制造的,有着沙漏形状,用山羊皮包住较大的开口端,用双手击拍发声。鼓乐作为非洲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舞中不可或缺。鼓作为非洲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歌曲和舞蹈必不可少的存在。在非洲,不管是王者贵族还是普通民众的婚丧嫁娶、农耕丰收等活动,都会用鼓来庆祝。在非洲,古代战争会用到鼓,而且祭祀也会用到鼓,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崇拜。

(二)历史特点

15世纪以后,大批黑人被贩卖到美洲,非洲的音乐文化随着“三角贸易”传到了美洲。20世纪上半叶,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激烈碰撞,非洲音乐文化一时影响了整个世界。其中,非洲手鼓作为非洲音乐文化的灵魂,对世界的影响较大。新时期,中国与非洲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双边关系扩展到文化领域,非洲鼓在我国广泛流行,流行最广泛的便是“金贝鼓”。

二、非洲手鼓在中国的传播

(一)流行的原因

非洲鼓因为携带方便、简单易学,在我国广为流行。非洲鼓击打形式不固定,随意性较大,上手极其容易,具备简单易学、短时速成的特点。非洲鼓击打出的音色浑厚粗狂、强劲激昂,连续性及节奏性强,备受人们欢迎。

随着西方流行音乐的传播,非洲音乐文化元素通过这种途径传入中国。大众审美的需求,大众对异国情调的喜欢与追求,也是非洲手鼓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买能力的显著提高,不少人竞相购买非洲鼓。

(二)传播与发展演变

2006年,“非洲鼓网”在中国成立,2008黏成立了大量的非洲鼓俱乐部和学生社团。从2010年至今,非洲手鼓在中国呈稳健发展之势,新鼓团逐渐在中小型城市产生。以云南丽江、大理与湖南凤凰为首的景区也是非洲手鼓爱好者的聚集之地。在华流行的“鼓聚”现象,完全可以展示出非洲手鼓在我国的流行程度以及它的影响力。

三、非洲鼓在华的影响

(一)流行音乐

随着非洲手鼓的日益流行,流行歌曲開始加入非洲鼓的元素,这也是文艺青年所热衷的。我国民谣歌曲也被改编为多种形式,其中加入了许多非洲元素,如非洲手鼓,使得广大民众更为喜欢。非洲手鼓具有与生俱来的大众化特征:简单易操作,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没有学过音乐的人也能被其节奏感带入。在流行的过程中,非洲鼓常被冠以“民谣”的头衔,为我国流行音乐添加了新元素,为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命力。非洲手鼓的在华流行、鼓乐的日益兴盛以及频繁的曝光率,使我国音乐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文化日新月异。

(二)旅游业

非洲手鼓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影响了我国的旅游业。非洲手鼓的在华传播,多集中在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在丽江,非洲鼓主要与一些有节奏的音乐合作,如著名的本地歌手小倩的《小宝贝》等歌曲。丽江到处可见非洲手鼓店。因为非洲手鼓的流行,丽江形成了非洲鼓的“丽江打法”,可见非洲手鼓的影响程度。

四、对中国传统鼓的反思

(一)中国传统鼓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其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民族记忆,人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反而更应该珍惜先辈留存的这份厚礼,去研究它的现实意义。

提到非洲手鼓,人们会想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也有传统的鼓类乐器。山西是鼓乐的故乡,襄汾县陶寺村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土鼓,据推测,6000多年前就有原始鼓乐。山西的鼓乐文化十分丰富,有“威风锣鼓”“翼城花鼓”,陕西有“安塞腰鼓”,安徽有“凤阳花鼓”,在少数民族中,佤族有木鼓,新疆有手鼓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固有的民俗文化和活动不断减少甚至消亡,我国鼓文化也逐渐被淡化,在传播与发展方面更是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像非洲鼓那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二)传承方式

1.民俗传承

鼓乐是当地文化的艺术再现,是中国民间音乐的典范。鼓色彩丰富,其依附着千古民俗,不断积累,蕴含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在中国,由广大人民创造的各种民间文化代代相传。鼓源于民间宗教活动,民俗活动仍然依靠宗教民俗来传承,如庙会仪式。民俗活动起源于农村,继承于农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隐藏在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在鼓传承过程中,民俗传承方式应贯穿其中。

2.政府传承

政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拥有大量社会资源,政府的有效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制定好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人们参与鼓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政府要做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积极发展和传承鼓文化,使其能够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促进中国鼓的对外传播。

3.学校传承

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学校已成为鼓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肩负责任,积极传播鼓文化。学校应极倡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将鼓纳入学校课程,保证课程的正常发展并制定考核标准。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鼓兴趣小组,组织鼓比赛等,引导学生参与鼓的学习与传承,促进我国鼓文化的蓬勃发展。

五、结语

非洲鼓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中国传统乐器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鼓乐为代表,既注重继承,又要重视发展,并按时代的需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使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蓬勃发展,进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中国传统音乐、乐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人们高度重视,注重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乐器也可以遍布世界各地。这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人们要肩负起这个责任,把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李同(1995-),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手鼓鼓乐非洲
鼓乐节
伊朗手鼓
手鼓
丝绸之路上的膜鸣乐器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西安鼓乐八拍“拍曲”研究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