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预防性双腔造瘘还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8-09-08 03:48李蒙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抚顺113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双腔吻合器造口

李蒙 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辽宁 抚顺 1133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对直肠癌预防性双腔造瘘还纳术患者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直肠癌预防性双腔造瘘还纳术患者中,选取其中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工吻合肠管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对直肠癌预防性双腔造瘘还纳术患者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治疗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腹部外科手术中常采用肠造口治疗方法,可对患者吻合口的并发症状进行有效预防。肠造口手术当中,造口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自身形象产生较大的影响[1]。因此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来对并发症进行预防。而肠吻合手术一般有手工吻合肠管与直线切割吻合器两种方式,根据临床经验分析,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对患者创伤更小,并且成功率高。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直肠癌预防性双腔造瘘还纳术患者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样本:选自本院100例老年直肠癌预防性双腔造瘘还纳术患者。研究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月。分组方式: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基本资料: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26例,女性为24例,患者年龄48~81岁,平均(65.1±4.5)岁,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20例,女性为30例。患者年龄49~85岁,平均(61.2±4.1)岁。100名患者均符合手术条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治疗,给予患者麻醉措施,麻醉完成后采用圆针丝线荷包对造口进行闭合,将患者造瘘口作为手术中心,沿着手术中心向外进行消毒,在患者造口外1cm的地方作切口,采用梭形的方式切开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对患者肠管以及腹壁粘连进行游离,尽量不要损伤患者肠管,用电刀对患者造口处肠壁的瘢痕组织进行切除,采用直线吻合器将患者肠管对系膜边缘行侧进行吻合,闭合患者残端,并消毒处理。在吻合完成后在吻合口加针,并防止引流管,关闭腹部。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工吻合肠管治疗,在分离出患者肠管后,对患者肠管端进行手工吻合,其余手术方法与观察组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②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③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见表2。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n=50,±s)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n=50,±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手术时间(h) 住院时间(d) 手术出血量(mL)对照组 4.78±1.24 9.51±2.48 112.3±35.5观察组 2.24±1.15# 6.11±1.27# 65.97±15.1#t 9.499 7.718 7.595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n=50,±s,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n=50,±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不良反应持续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对照组 4.94±0.67 4.10±0.58观察组 3.23±0.55# 2.93±0.43#t 13.9491 11.4585 P 0.0000 0.0000

2.3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术后感染2例,吻合失败2例,组织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6/50);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术后感染1例,吻合失败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预防性造口对患者吻合口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目前为止在临床研究当中,对于预防性双腔造口对预防吻合口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并且其吻合效果一直存在争议[2]。而根据临床诊疗经验分析,对患者进行预防性造口可有效减轻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的症状。但是预防性造口患者一般需要采用二次手术进行还纳,对患者损伤较大,并且也不利于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3]。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都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症状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与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与手术时间、提高患者吻合成功率,改善患者临床并发症状。患者采用直线切割器吻合后其还纳时间在手术完成后的6个月以内,在此时进行还纳患者的肠管水肿以及肠管粘连症状已经明显减轻,有利于手术当中的分离效果,另外在患者腹腔肠管进行游离后更有利于直线吻合器的应用[4]。在进行常规手术肠管吻合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佩戴造口袋,患者排泄物容易对其造成侵蚀,从而引起周围皮肤出现皮肤炎症等现象,另外在还纳手术后需要离肠道吻合口以及皮肤切口较近,从而导致患者局部皮肤组织造成感染[5,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

综上,本次研究证明,对直肠癌预防性双腔造瘘还纳术患者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治疗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猜你喜欢
双腔吻合器造口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吻合器周围组织包裹的CT研究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