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诊危重监护室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

2018-09-08 03:48孟令芳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5期
关键词:监护室动脉血电解质

孟令芳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 目的:在急诊危重监护室中对出现急性脑出血并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运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2年~2017年2月从本院选择30例出现急性脑出血并伴有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的患者,作为A组,再在同一时期选择30例出现急性脑出血并伴有呼吸衰竭但救治失败的患者,作为B组,这两组患者均运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分别对两组患者通气前后患者电解质平衡改善情况、多器官衰竭出现情况以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进行呼吸机救治前两组患者器官衰竭情况和动脉血气指标没有明显差别,救治后,A组通气前后患者电解质平衡改善情况、多器官衰竭出现情况以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优于B组的,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诊危重监护室中对出现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患者选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器官衰竭情况。

在急诊危重监护室经常收治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大多数患者都存在有运动、认知、言语上不同程度的障碍,有部分还会伴有呼吸衰竭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急性脑出血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极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该合并症也是造成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研究就进行运用于急诊危重监护室中的呼吸机辅助呼吸展开实际探讨,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2 年~2017年2月从本院选择30例出现急性脑出血并伴有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的患者,作为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5岁,平均(57.8±2.3)岁;再在同一时期选择30例出现急性脑出血并伴有呼吸衰竭但救治失败的患者,作为B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8~74岁,平均(58.2±1.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没有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对其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连接方式为口气管插管连接,通气模式选取CAV+PEEP、SIMV+PEEP通气模式。刚开始时将潮气量调节为8~12mL/kg,观察患者病情逐渐恢复稳定后将潮气量调节为6~8mL/kg,呼吸频率控制在12~18次/min,FiO2为0.4~0.6,PEEP值选择5~10cmH2O,气道峰压值则设置为20~40L/min,将呼吸比例控制在1:1.5~1:3.0,其余则采取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脱水、对症治疗等,在24h之内对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时刻监测。

1.3 观察指标[2]

观察指标主要选择对救治成功和失败的患者组别进行通气前后患者电解质平衡改善情况、多器官衰竭出现情况以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其中动脉血气指标包括pH、PO2、PCO2、TCO2这四项。

1.4 统计学分析

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软件SPSS 17.0的统计,用%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并用χ2检测;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测,若取得数值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电解质失衡情况分析

A组患者在救治前出现电解质失衡的患者有29例,B组患者在救治前出现电解质失衡的数量为28例,救治后,A组出现电解质失衡的患者有12例,占比40%;B组出现电解质失衡的患者有20例,占比66.7%,两组差别明显(χ2=14.322,P=0.000)。

2.2 器官衰竭情况分析

救治前,A组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患者有29例,B组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数量为29例,救治后,A组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患者有10例,占比33.3%;B组出现电解质失衡的患者有18例,占比60%,两组差别明显(χ2=14.322,P=0.000)。

2.3 两组患者救治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救治前两组患者在动脉血气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别,而救治后,A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B组的,且具有明显的差别,见表1。

3.讨论

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及作息不断发生改变,从更容易出现急性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医院急诊危重监护室中经常收治有患者有较多一部分就是急性脑出血疾病,该类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并且发病急,需要采取及时的急救措施,否则很容易致死或致残。当脑出血处于急性阶段时,颅内含有较多的血肿块,血管会因此出现痉挛等,会使脑组织缺氧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从而会经常伴随有呼吸衰竭,而大多数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死亡都是因为呼吸衰竭。因此当合并有呼吸衰竭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来说还是带有极大的威胁,发病时必须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才可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3]。

表1. 两组患者救治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n=30,±s)

表1. 两组患者救治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n=30,±s)

组别 pH PO2 PCO2 TCO2 A 组 7.2±0.1 77.6±1.5 45.7±1.2 30.2±1.3 B 组 8.6±0.4 60.4±1.4 50.4±1.6 40.3±1.6 t 18.597 45.914 12.871 26.834 P 0.000 0.000 0.000 0.000

现阶段针对出现急性脑出血并且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最有效的处理措施就是对其进行通气治疗,主要是对急性脑出血并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机械进行通气,使得肺部具有充足的通气量,对患者缺血、缺氧的情况进行缓解,在抢救前为患者争取时间。如今在急诊危重监护室中,对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通气措施即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所出现的呼吸道阻力,其肺泡中的通气量得到增加[4]。本研究在本院救治的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患者均采取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急救成功的患者的动脉压和动脉血气相较于实施辅助呼吸措施前得到显著改善,并且达到正常水平,证实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对患者供氧情况进行改善,并且针对于患者因疾病而出现的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酸碱失衡进行有效调节,在该方面的应用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合上述,虽然在急诊危重监护室中使用呼吸机会产生较高的费用,但其展开辅助呼吸可以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良好改善,调节患者体内电解质及动脉血清平衡,成功延长了患者救治时间,可以将呼吸机辅助呼吸作为对患者进行急救的优先考虑方案。

猜你喜欢
监护室动脉血电解质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勘误声明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