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秦可卿结局之谜

2018-09-10 09:04梁归智
名作欣赏 2018年8期
关键词:秦可卿妙玉隐喻

梁归智

摘要:后二十八回佚稿妙玉结局:被迫离开拢翠庵;流落瓜州遭遇惨;美玉陷泥情何堪?后四十回续书妙玉结局:两尼下棋胡乱编;走火入魔情欲牵;强盗抢去报应严。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已经死去,本来不存在什么结局探佚问题。但前八十回正文和批语都留下不少情节疑点和艺术空白,反而使秦可卿成了红学一大热点。

关键词:妙玉 结局 秦可卿 隐喻

妙玉结局之谜

妙玉是寄居在大观园拢翠庵(据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等,是拢翠而非栊翠)的一个女尼,并不是贾府等四大家族中人,在金陵十二钗中却排名第六,与史湘云成对,是与贾宝玉发生情感关系的两对“金玉”之一。她在贾元春归省前不久来到贾府,说她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幼年生病治不好,出家当了尼姑才痊愈。后来贾母领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去拢翠庵喝茶,有对妙玉的精彩描写。妙玉拿出珍奇的古董茶具招待宝钗、黛玉和贾宝玉“喝体己茶”,口气高傲,说自己平日吃茶的绿玉斗贾府都未必能找得出来,暗示其家庭背景的不凡。周汝昌先生等红学家,认为妙玉有生活原型,其出身不亚于小说中贾府等大贵族,甚至可能是王府,出于复杂的政治原因才被迫出家为尼。

1.后四十回续书中的妙玉

后四十回续书写妙玉结局,除了贾宝玉丢失了通灵玉后邢岫烟请她扶乩算卦等小插曲外,上了回目的故事有两次: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第一百一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第八十七回的故事,是贾宝玉去蓼风轩看贾惜春,遇到惜春正和妙玉下围棋,妙玉面对宝玉,脸红心跳,借说棋谈禅和宝玉调情,所谓:“痴痴的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妙玉聽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不好意思起来。”后面妙玉和贾宝玉告别贾惜春,在大观园行走,路过潇湘馆,听里面林黛玉在抚琴,宝玉和妙玉驻足听琴,妙玉听得神秘兮兮大惊小怪:“哑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正议论时,听得琴弦蹦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就走。宝玉道:‘怎么样?’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竟自走了。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的归至怡红院中。”

而妙玉回到拢翠庵后,则“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就坐不住禅,走火入魔,“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幻觉中公子王孙抢着来娶自己,媒婆强拉硬拽,又变成盗贼来劫持自己,不由得哭喊求救。被庵中女尼道婆叫醒后,则是“两手撒开,口中流沫”,“眼睛发直,两颧鲜红”,大骂强盗,并抱住女尼说:“你是我妈呀,你不救我,我不得活了。”消息传了出去,“外面那些游头浪子听见了,便造做许多谣言说:‘这样年纪,那(哪)里忍得住。况且又是很风流的人品,很乖觉的性灵,以后不知飞在谁手里,便宜谁去呢’”。

第一百一二回,贾府已经被抄过家,败落了,贾母也死了,一伙贼趁火打劫,潜入荣国府偷盗抢劫,正逢妙玉又去和惜春下围棋,“两人言语投机,说了半天,那时已是初更时候,彩屏放下棋枰,两人对弈”。深夜强盗进来打劫,抢了财物金银后,看见了妙玉,顿起劫色之意。过了几天,谋划好了,“到了三更夜静,便拿了短兵器,带了些闷香,跳上高墙”,去拢翠庵用闷香迷倒了妙玉,“可怜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被这强盗的闷香熏住,由着他掇弄去了”。

这种写法当然违背了前八十回的情理逻辑。核心问题是妙玉的性格变得庸俗化,与前面的描写互相矛盾。妙玉高雅的文化品位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完全没有了,就是一个虽然当了尼姑却六根未净的女子,写她终于被强盗抢去,言下之意就是对不守清规凡心涌动的警戒和惩罚,思想内涵是肤浅落后的。前八十回妙玉十分清高孤傲,只和宝钗、黛玉、湘云这几个十二钗里的尖子有所交往,根本看不上贾惜春,而贾惜春也十分孤僻,连对贾家的姐姐们都情分冷淡,对从小服侍自己的丫鬟入画都因小错而撵走,嫂子尤氏说惜春“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所以贾惜春和妙玉之间,根本不可能产生友谊,她们二人不会有任何来往。续书写妙玉和惜春热络,主要是因为后面要写惜春出家当尼姑,就让她先和尼姑妙玉你来我往。这是一种脱离人物性格逻辑,而只从肤浅现象出发随意杜撰的表面文章。

2.后二十八回佚稿妙玉结局

妙玉在前八十回所占篇幅不多,故而对她的探佚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尝试入手,一是第五回妙玉的“册子”判词和《世难容》曲子的提示,二是对前八十回中妙玉的性格情节的描写与分析,三是参考某些抄本批语而做思考。

妙玉的“册子”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判词则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世难容》曲子有句:“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妙玉的结局是很悲惨的,但泥垢中的美玉究竟是怎样的情节呢?已经迷失的靖藏本《石头记》上有批语说妙玉在佚稿中“流落瓜州渡口”“红颜固不能屈从枯骨”,因而研究者推测贾府被抄后妙玉离开了大观园,辗转回到了南方老家,在瓜州受到恶势力迫害,一个恶人老朽(所谓枯骨)企图霸占她,而妙玉不屈而死。

由于靖藏本《石头记》本身的真实性和传抄的批语都充满了争议,上面的说法也只能说是一种可能的推测。对“风尘肮脏违心愿”的理解也存在分歧。有人把“风尘肮脏”理解为当妓女,但另一种对“风尘”的理解,是《红楼梦》第一回所说“风尘怀闺秀”“一事无成,风尘碌碌”之“风尘”,并不是指妓女的“堕落风尘”。“肮脏”也不是后来“龌龊”的意思,而是“抗脏”,即反抗不屈服之意,如宋代文天祥《得儿女消息诗》中“肮脏到头终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中的“肮脏”就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诗词作品中,凡用到“肮脏”,也都是“抗脏”,即亢直磊落的内涵。

曹雪芹给妙玉的定位很高,前八十回写她请林黛玉和薛宝钗喝体己茶,后来又参加林黛玉和史湘云的中秋月夜联句,明显是和林黛玉并列的“二玉”,与戴金锁的薛宝钗和佩金麒麟的史湘云“二金”对仗并列。她拿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给贾宝玉饮茶使用,又给贾宝玉送生日贺帖,还给众位大观园女儿送盛开的红梅花,都是微妙的情节。研究者们认为贾宝玉和妙玉的关系,是更高境界的高山流水的“知音”友谊,在佚稿故事中会有更精彩的描写,她属于“薄命”女儿的另类典型,其悲惨结局一定也让人痛心疾首,热泪盈眶。红迷一方金写过一篇《论贾宝玉人生五阶段》的网文,提出“情悟”乃《红楼梦》的宗旨之一,而具体表现为贾宝玉一生五个阶段与五个女儿的情缘经历。这五阶段五个女儿依次是:

一、色欲极限论:秦可卿

二、意淫自沉论:林黛玉

三、万艳同悲论:薛宝钗

四、点醒色空论:妙玉

五、情空两济论:史湘云

这篇文章很耐人寻味,我收入了拙著《禅在红楼第几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作为参考资料,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阅。

有关妙玉在佚稿中的情况也许不可能说得过于仔细,涉及具体情节更需要把握分寸。曹雪芹写(《红楼梦》追求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位,才是红楼探佚更应该关注的。

后二十八回佚稿妙玉结局:

被迫离开拢翠庵;流落瓜州遭遇惨;美玉陷泥情何堪?

后四十回续书妙玉结局:

两尼下棋胡乱编;走火入魔情欲牵;强盗抢去报应严。

秦可卿之谜

1.谜语一样的重孙媳妇

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已经死去,本来不存在什么结局探佚问题。但前八十回正文和批语都留下不少情节疑点和艺术空白,反而使秦可卿成了红学一大热点,刘心武先生还发明了所谓“秦学”。

秦可卿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算贾宝玉的侄儿媳妇,是贾府五代人中辈分最小一辈,但无论是第五回的册子判词、《好事终》曲子,还是对她的描写,都有烟云模糊引人遐思的地方。比如一方面,她是宁国府长房长孙媳妇,也是宁荣二府中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生得风流袅娜美若天仙,处事温柔和平十分得体。另外一方面,又说她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回来的孤儿,與她的弟弟秦钟并无血缘关系,而秦业只是个小小的营缮郎,家境清寒。同时,秦业谐音“情孽”,秦钟谐音“情种”,秦可卿谐音“情可倾”,充满了隐喻意味。堂堂的国公府,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少奶奶呢?的确让人疑窦丛生。

2.神秘的卧室神秘的梦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揭示金陵十二钗未来命运结局的“册子”,听了“红楼梦”曲子,是全书提纲挈领的大“楔子”,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却发生在秦可卿的卧室。贾宝玉作为小叔叔,睡在侄儿媳妇卧室里,做了一个长长的荒诞梦,也是一个风流梦。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让贾宝玉在梦中“初试云雨情”,而与他发生云雨的仙女,就叫可卿,宝玉梦中叫“可卿救我”,秦可卿则纳闷自己的小名贾府的人都不知道,怎么他在梦中叫了出来?挑明梦中的可卿就是宁国府秦可卿的仙界化身。

秦可卿的卧室充满了神秘意味。墙壁上挂着明代画家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是宋代词人秦太虚(秦观,号太虚)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桌上有唐代女皇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摆着汉代皇后赵飞燕立着舞蹈过的金盘,盘内放着唐代安禄山投掷过伤了杨太真(即杨贵妃,别号太真)乳房的木瓜;床榻是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睡过的,床上的连珠帐是唐懿宗女儿同昌公主用过的。这当然是用典故铺陈富丽,但这些皇后、贵妃、公主又都是以荒淫奢侈而著名的。这样写秦可卿的卧室,其寓意到底是什么呢?杨太真——秦太虚,又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文字迷障,而《海棠春睡图》,又关联到以海棠为象征花卉的佚稿中“收官”的女主角史湘云……

3.蹊跷满满的病和死

秦可卿第五回出场,第十回生病,第十三回就死亡了。而对她病和死的描写,更是布满了八卦阵,让人疑窦重生。首先,第五回的太虚幻境中秦可卿的“册子”上画的是高楼大厦,一个美人悬梁自缢,《好事终》首句是“画梁春尽落香尘”,明确秦可卿是上吊自杀。但在实际描写中,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讲病理,开药方,既煞有介事,又神秘兮兮,似乎是看病,又似乎是传达某种政治信息。第十三回一开头,就是秦可卿的魂魄给王熙凤托梦,一大篇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登高必跌重盛筵必散的危言耸听,嘱托预筹后事,凤姐梦醒就听到报丧的云牌,秦可卿死了。但对这个死讯,宁荣二府的反应却又是“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而接下来写秦可卿的丧事,又是不合常情的怪象丛生。秦可卿的丈夫贾蓉若无其人,却写公公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婆婆尤氏托病不出,只好从荣国府借王熙凤过来料理丧事。后面又是买“坏了事”的义忠亲王原要用的出在潢海铁网山的稀有棺木,又是北静王等四王前来路祭,又是两个服侍秦可卿的丫鬟一个触柱自杀,一个送丧后留在了铁槛寺……出殡过程中,则有秦钟“馒头庵得趣”和凤姐“铁槛寺弄权”。紧接着又是秦业和秦钟相继死亡,贾元春奉旨回家省亲。

还有似乎要揭示内幕又遮遮掩掩的脂砚斋、畸笏叟的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批在第十三回开头)而针对第五回《好事终》曲子中“箕裘颓堕皆从敬”一句,有批语:“深意,他人不解。”此外还有一些针对具体细节和字眼如道士上天香楼打解冤洗业醮,贾珍在“逗蜂轩”接待大太监等处的微言点评……

4.破解秦可卿谜团思路的关键词

面对这个疑案重重的秦可卿之谜,出现了各种破解思路,但关键词就是两个,一个是情色,一个是政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导致“淫丧”的男方是谁?是公公贾珍?还是太公公贾敬?卧室里那些皇后、贵妃、公主的典故意象,以及北静王等四王的路祭等情节,是不是暗示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个“公主级”人物?所谓“淫丧”的本事,是否很复杂,而涉及或牵扯着政治的豪赌?这是否又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际上发生过的争夺皇位的宫廷秘辛有某种关系,是以小说在影射历史?

不管各种具体的分析论证如何五花八门,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可以确定下来。秦业、秦钟、秦可卿三个姓名的谐音隐喻是无疑的,他们确实是“情”的象征,而“情”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有人性,有政治,有艺术,有历史的沉淀,有命运的反思……围绕秦可卿的各种情节描写的确可以引发许多联想。秦可卿之死和贾元春归省,共九回书,是小说的第二个单元,集中表现了家族盛衰兴亡影响贾宝玉和十二钗命运的小说之根本主题。

猜你喜欢
秦可卿妙玉隐喻
由曹雪芹创作构思论秦可卿“病死”的合理性
爱的隐喻
《红楼梦》中特殊而神秘的女性
妙玉那场茶事
秦可卿形象的矛盾之处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妙玉的爱情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