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中的金陵味

2018-09-10 17:55
美食 2018年4期
关键词:赤豆豆沙柴火

如果想吃到地道的地方风味,感受当地的本土风情,就得去城市中的小街小巷探寻一番,在这里会会发现淳朴家常的小摊小店中,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故事与历史。一方山水,一方风情,金陵的山水,六朝的风情,千百年来的民俗精髓聚集于此,美味更是分散到街角巷落。小吃原本就是一种闲暇的美味享受,『金陵风采』演绎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一种让人追求美味的遐思和联想。街巷小吃的特色还在于灵活生动的经营方式,不仅有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张灯结彩的『老淮扬』,鳞次栉比排列着的是香气四溢、现做现吃的小吃。摊,阳光下的动人笑靥,民歌式的招呼吆喝,为沉浸在灯影桨声中的老南京人带来了温馨与欢乐。

梅花糕

梅花糕是江南著名的风味特色小吃。源于明朝,发展到清朝时就成为江南地区最著名的传统特色糕类小吃。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拍手称快。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流传至今。梅花糕和海棠糕类似,此糕呈金黄色,形如梅花,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今天的梅花糕在继承了传统制作方法的同时,又加入小元宵、青红果、松子仁等,使其味道更佳,外焦里嫩,而且有豆沙、果酱、果仁等十几种配制方法,用面粉、豆沙、白砂糖等十几种原料经特制炉具烘烤而成,富有多层次的口感。表层的元宵软糯,葡萄干香甜,馅心的豆沙绵细,熔化后白砂糖的焦香,再加上五颜六色的点缀,那有点韧劲儿的外壳包裹着的赤豆沙,多层次的口感,浓缩的甜香味,热乎乎的夹馅愉悦口中所有待放的味蕾。

糖粥藕

糖粥藕是南京小吃中的常见食品,旧时南京城,每逢入夜,在炒米糖、炒元宵、丁当饺子、茶叶蛋等的叫卖声之后,便传来“糖粥——藕”的吆喝声。糖粥藕系一般糯米煮成,既有稠米汤,又颗粒分明。粥中放红糖,再加大节藕段,食用时,将藕段切成薄片,拌入粥中,藕呈淡紫色,片為深褐色,米粒则呈淡绿色。这便是南京老幼皆好的糖粥藕。它的价钱公道,温凉适中,清香飘溢,较有甜味,长期为当地人所乐道。

兰花干

兰花干,特色传统豆制品,以南京最富盛名。将方干(豆腐干)放入冷水锅中,上火烧沸后捞起晾凉,用直刀法在方干的一面剞上一刀刀相互平行的刀纹,然后在方干的另一面用同样的刀法剞上一刀刀互相平行的刀纹,但两面刀纹要形成一个较小的夹角。将剞上刀纹的方干逐块拉开,放在阳光下略晒或风吹,成兰花干生坯。卤过的兰花王显香浓郁,汁水成香,非常的开胃可口。

柴火馄饨

南京人聊起金陵美食,如数家珍,其中,馄饨更是蕴含了南京人无法割舍的情怀。旧时南京街头,挑担卖馄饨的师傅走街串巷,一碗碗冒着热气的柴火馄饨足以温暖南京人的心。从那时起,馄饨给人带来的美好便在南京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句“阿要辣油啊?”代替了南京人清晨的问候。真正的美食家都知道,美味藏于深巷中,它们无需吆喝,只需静静地等待懂得它们的人,将它们寻到,就如这一碗在深巷中散发着柴火香味的馄饨。木柴在燃烧时会散发木材特有的味道,通过锅盖的缝隙,渗入到食物中去。馄饨汤的佐料装在一排搪瓷茶缸里,自家炼制的猪油、蒜花、榨菜、虾皮,这些简单的佐料遇上带有着柴火香的滚开水,便交织相融,瞬间化身为一碗泛着亮亮油晕的完美汤底。柴火馄饨个头不大,玲珑秀气,煮熟后的馄饨皮轻柔透光,在汤汁中浮动。顺着碗边嗅一口,鲜香的馄饨汤灌满口腔,一颗顽皮的小馄饨也悄悄地溜入口中,肉馅新鲜弹牙,咸淡适宜。

桂花赤豆小元宵

往昔南京人曾经把小吃变成童谣“糖粥藕,糖芋苗,桂花赤豆小元宵”。桂花赤豆小元宵浓稠甜腻,是富有南京特色的甜品。赤豆元宵是用红豆沙煮的小元宵和莲子,再用藕粉勾芡,绵密的赤豆,糯糯的小圆子,有加入酒酿的,将桂花融入其中,清甜到人心坎里。

凉粉

剔透的凉粉口感滑嫩,清爽可人,配上各种佐料甚是爽口,晶莹雪白的凉粉丝上堆簇着红艳艳的辣酱,散发着新鲜的酱香。如果吃过重油的食物后相当的解腻。

猜你喜欢
赤豆豆沙柴火
小年夜里赤豆糯米饭在飘香
小年夜里赤豆糯米饭在飘香
酒酿赤豆元宵
弄柴火
弄柴火
弄柴火
豆沙冷却成块才能包月饼
降脂赤豆“心之谷”
“这儿暖和”
爱情,真的可以战胜恐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