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角度看小微企业融资难

2018-09-10 06:41金艳红张骞
中国商论 2018年31期
关键词:融资难小微企业

金艳红 张骞

摘 要:银行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对小微金融发挥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从银行信贷部门的视角出发,在对银行信贷部门进行访谈及对贷款风险进行相关调研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及外部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小微企业难于在银行解决融资难题的原因,以期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难 贷款风险控制 贷后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a)-054-02

近年来,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小微金融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如何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中发挥以银行为主的“大金融”的潜力、开发小微金融产品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能以合理的成本筹集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是2015年两会以来一再被提到的重要议题。本文在对银行一线信贷部门进行调研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多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不能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大金融”得到解决的几点原因,以期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参考。

1 小微企业融资难,不只是银行不作为

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从股权融资来看,小微企业受到自身实力、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限制,在资本市场取得直接投资的很少。2004年深交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2014年以来“新三板”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资本市场中直接融资的门槛,对小微企业来说,难度较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达到股本、营业规模等具体指标要求,而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低,对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收效欠佳;从债权融资来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目前以抵押和担保贷款为主,以发行债券和租赁方式融资的很少。小微企業的普遍特点是自身信用不足,没有完善的抵押、质押手续,在贷款时通常要依靠担保公司来弥补,但大中型担保公司的反担保措施又使其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保障效果有限,小微企业融资常常转而依赖较高成本的民间金融。

近年来,国家为了降低企业的融资负担几次降低了贷款利率,但是小微企业无法在正规银行享受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并没有有效的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大高于大中型企业融资成本的现象引起关注。在我国,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大金融”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占其业务总额的比例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各大银行虽然设有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但实质上其融资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

2 小微企业融资难,为何银行不作为

贷款融资作为目前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各大主要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设有小微金融服务专设部门,但实际上多数人员是兼职的;而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的小微金融看重企业的现金流及发展潜力。如此一来,虽然在政策引导下小微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但效果是有限的。“大金融”对“金额小、批次多”的小微企业融资缺少积极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小微企业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原因。

2.1 难以获得可靠的信息,审核成本高

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资信状况通常要调查两部分,即企业及企业主。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特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受企业主个人影响较大,银行有时还需要了解小微企业主的个人信用。在我国征信系统不成熟的现状下,这些调查增加了银行的审核成本。

另外,征信系统的缺失造成一些小微企业对自身的信用并不重视,小微企业的整体信用情况较差。一些小微企业存在财务失真、拖欠贷款、欺诈违约现象,缺少诚信的小微企业为了得到贷款会编制虚假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

2.2 贷后管理风险大,管理成本高

因为小微企业主的实力和规模较弱,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经营的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其按时偿还贷款。有一些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后,违背原本的资金用途和贷款使用规定,转投到其他高风险项目,或者套取银行资金后全部用于与生产无关的虚拟投资。这些风险以及小微企业较高的流动性,为银行的信贷管理增加了困难。因此,虽然根据银监会“六项机制”的要求,大多数商业银行专设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窗口,但很多大型的商业银行受传统的业务习惯和信贷风险评级方法影响,更愿意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2.3 发生不良贷款时面临的回收困难

当银行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收回对企业的贷款时,往往会诉诸司法力量,但调查表明对银行来说,司法程序回收贷款的效率并不理想。民事诉讼时间长、程序复杂也使得司法程序的成本大大增加。因此银行并不愿意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贷款回收问题。与抵押品相比,银行更倾向于评价企业的现金流,更多的银行目前是通过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来考核企业的偿债能力,这对本就弱势的小微企业来说增加了获得贷款的难度。

2.4 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导致各种潜在风险

小微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规范体现在生产和管理的许多方面。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依据一般是通过获得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关的各种会计资料。但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资料不健全的情况,银行难以通过正常房产获得相关的量化信息。信息问题在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后还会再次显现,银行难以对企业的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作为债权人,银行很难准确得知小微企业对信贷资金的运作情况和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另外,小微企业内部管理疏松,消防隐患、环保问题等诸多问题管理不规范,明显影响了其发展的稳健性。这样的隐患使得小微企业信用的评分结果无法达到放贷的审核条件。

2.5 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

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地位,不仅从经济方面缺少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从社会方面也缺少对小微企业的保护。首先在经济方面来看,小微企业缺少专业的人才支撑,技术创新及产权保护的意识及经验不足,即使在经营过程中有宝贵的工艺或设计,但却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经济效益。另外,弱势的地位导致大企业拖欠小微企业货款、管理部门的罚款、没收等问题,小微企业本身实力就不强,这样的问题增加了小微企业平稳发展和贷款偿还的不确定性。

3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方法探析

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评级制度越来规范、严格。由于金融机构毕竟是以营利为目的,小微企业如果达不到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标准,小微金融就不能依照市场规律得到积极的开展。对此,本文从银行信贷的视角出发,从经济及社会两方面提出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方法。

3.1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首先,从政策上制定严格的征信机构服务标准,同时构建更加完备的企业信用资料数据库,以控制征信机构的质量和数量,并提高其服务的效率。

其次,开发一个有效的银企沟通平台,透过平台向商业银行推荐信用状况良好并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鼓励为诚信经营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优惠,吸引更多小微企业参与到征信体系建设中。

最后,建议将央行原有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拆分成两部分,将小微企业的征信数据单独管理。这是由于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收集和管理难度教大,并不适合与大中型企业采用共同的管理方法。并在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库中增设企业主个人征信信息模块,这是基于我国小微企业大部分是属于个人企业或家庭企业,企业主个人的信用状况与企业信用有很大的相关性。

3.2 加强商业银行小微金融部门的建设

首先,建议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部门针对实际情况改进适合小微金融的贷款评估方法及操作流程。并对小微企业主定期进行集中的培训,引导小微企业重视自身信用数据的积累和构建,规范财务制度和经营行为。

其次,為促使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部门能够专注于小微市场的开发和管理,建议银行设立专门的客户经理负责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业务,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

3.3 加强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治理环保、消防等方面隐患

根据对银行信贷部门的访谈结果,小微企业内部管理的漏洞较多,环境污染和消防隐患方面的问题都比较突出,环保和消防等内部管理的不规范,增加了小微企业成长中的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是制约银行贷款评估的因素之一。

对此建议管理部门加强指导和培训,同时建议小微企业积极引进管理人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建立长期发展战略,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时公开,对安全隐患进行积极的排除。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稳健发展及社会形象。

3.4 规范劳动合同及劳动保护,建立稳定的人才资源

小微企业的员工多数是外来打工者,普遍来看缺少规范的劳动合同和劳动保护,人才流动性大。应注意到,“人”与“资金”同样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持续发展是小微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关键,小微企业要发展,必须健全人事制度。通过依法用工、诚信用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障,这对提高企业的贷款评估等级至关重要。

3.5 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

首先,建立严格的税法监管体制和审计体制,促进小微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提供真实的财务资料,对银行贷款审批很重要。

其次,从银行角度来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纠纷需要法院妥善审理。建议执法部门规范小微企业的融资和担保行为,规范合法担保物的备案程序(如土地使用权、大宗商品存货产权等),规范民间担保登记和物权流转等程序,加强担保物价值评估的监督。同时,构建以诉讼为最终手段,和解、调解与仲裁为补充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人性化的司法程序,为小微金融纠纷建立公平高效的司法环境,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3.6 从市场环境增强小微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小微企业的生存及成长需要环境的呵护,只有从市场环境着手,才能形成一个持续稳定的小微金融环境。例如,连锁的资金拖欠和对小微企业的罚款、没收现象容易带来一系列问题。对此,工信部开展了相关调研,提出制止小微企业反应较多的不合理收费和罚款问题。下一步应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即使不是乱罚款、乱没收,也要针对具体情况少罚款、少没收,给予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合理保护。

3.7 把鼓励小微企业技术进步落到实处

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外资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是最关键的,是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动力。对小微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从税收、人才等方面支持小微企业改进传统劳动技术和工艺流程,鼓励将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对旧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对旧的生产方法进行改进。

其次,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要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技术二级市场和产权保护机制,激发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4 结语

小微企业融资难,绝不仅仅是依靠银行开发小微金融产品能解决的。从内外两方面增加小微企业的经营稳健性和成长性,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霞.政策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

[2] 姚朝霞.小微企业融资视角下我国社区银行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3] 朱泊安.我国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融资难小微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