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校外语“3+”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8-09-10 13:45张姗姗
高教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外语特色

张姗姗

摘 要:文章在高校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趋势和大学英语改革的新背景下,以西安某行业特色型高校为例,论述了高起点本科生英语培养方案、目标及课程设置。并通过社会调查和课堂教学实践构建了一个针对高水平本科生的外语培养及教学模式,试图解决目前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及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为当前的高校的外语教育和外语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高起点学生;外语培养;“3+”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7-0011-03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versified talents' training and college English reform in universities, this thesis seeks to explore an English training programfor high-level students in a high-level university with clear-cu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thesis attempts to establish an innovated Englis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via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class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 The high-level universities with clear-cu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high-level students; English education; "3+" mode

一、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多元化趋势及对外语学习的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这对我国的行业特色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也成为行业特色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面对行业特色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国家、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目标定位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以考试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蔡基刚,2012)和教学模式逐步转到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设置和通用英语教学(EGP)上来,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同时适当增加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满足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1)也指出,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三个层次的要求。其中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外语教育和改革面临瓶颈,各地要求取消大学外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将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建设发展和大学外语的培养模式结合起来也是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和改革的一个难点。面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绝大多數综合院校采取了分级教学(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或是对高起点学生制定单独的培养计划;有的高校结合本校特色培养外语类的复合人才(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但如何让大学英语教育满足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需求并为培养高水平特色人才服务却是一个新的课题,有部分高校开设ESP课程,但这对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本文试对某行业特色高校的高起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提出新的培养模式并进行了创新式的教学实践。

二、高起点学生大学英语的“3+”培养模式

(一)高起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需求调查

本文以西安某行业特色型院校2013级本科基地班、国际班为受试,以大学英语为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制定培养计划并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基地班是指“本硕连读”基地班,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开设;国际班是指特色专业的“国际工程班”,主要面向海外就业市场。由于高起点班学生入校时英语水平普遍高于普通班,且英语学习需求和动机均有别于普通班(具体如表1),因此需要单独制定英语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

在2013级学生入校前,对往届基地班和国际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动机及需求问卷调查,为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的学习动机与学生的英语水平是相关的。高起点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内部需求,即提高个人竞争力和个人兴趣,是一种主动学习。而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来自外部社会压力或毕业需求,是一种被迫学习。通常情况下,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的学习持续得更长久,学习效果也更显著,也更能配合教师开展各项教学实践活动。考虑到高起点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需求有别于普通班,对其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并量体裁衣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和模式,即高起点班的大学英语“3+”模式。

(二)大学英语“3+”培养模式

针对2013级高起点本科生制定的大学英语“3+”培养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模式创新与实践。

1. 培养目标:工具+人文

重新设定高起點班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大学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而进行学习的,鲜少涉及外语教学中的人文性。外语尤其英语是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但外语的工具性只是外语通识教育中最基本,最低层次的目标。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来说,外语的工具性主要是指外语培养应该为行业特色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而服务;外语学习应该为学生深造和行业就业而服务,并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外语学习应该为面向海外就业的同学提供文化交流及其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服务。同时对于高起点学生来说,大学外语教育更应该从培养人的角度设计英语教育(谭业升,2015),尤其是通过外语学习培养高起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格情感,既有利于文化素养提高和心智发展,又可以促进学业发展和事业成功。正如许国璋(1978a)曾经说过:“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

因此在设计高起点班的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对于面向海外就业的国际班学生,更注重中国文化自信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读书活动,电影评论及辩论赛等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中的人文因素。

2. 课程设置:一般+专门

改变单一的课程设置模式,将一般用途英语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结合,体现行业特色高校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般用途英语课程是指为高起点学生开设的综合英语课程和视听说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外语基本技能。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指和学生专业和升学相关的学科英语(EDP)和学术英语(EAP)。学科英语由专业教师承担,其中高起点班高年级的专业课全部用英文授课,毕业论文及答辩为全英文;而学术英语由英语教师承担,主要开设高级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讲座等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技能,为学生上全英的专业课程做好语言及方法上的准备。

在一般用途英语课程中,教师依据综合英语和视听说的课程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束缚通过提供新的学习材料,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和高起点学生所学的特色专业(公路桥梁及道路交通),增加课堂师生讨论环节,促使公共英语向学科英语过渡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走访相关用人单位,开设和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技能类课程,如合同文本翻译,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实际的语言帮助。

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中,开设学术英语课程,为基地班和国际班学生升学及国外深造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通过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英美文献选读,学术讲座等课程,使学生具备3个方面的能力:(1)能初步查找和阅读相关专业的外国文献;(2)初步掌握国际上通行的学术报告的写作方法;(3)能起草和翻译与专业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相关文件,并在国际会议上进行英语无障碍交流。

3. 授课模式:输入+输出以输出,为驱动促进教学相长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听和读等输入类技能为重点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学内容兼具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尤其强调以输出为驱动促进教学相长。通过说、写、译等英语输出类技能的提高来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业满意度的提高。

三、教学实验

(一)受试

为了更好地检验针对2013级高起点班课程规划和课程设置的学生满意度情况,从2013级普通本科生中随机抽取了7个自然班共200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分别由承担高起班的英语任课教师同时承担其教学任务。这200名学生没有专门的课程规划和课程设置,和其余2013级本科生一样采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出版社),课堂授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每周四个学时。同时为了检验高起点班英语教学模式的成效性,在2013级高起点学生入校后,将其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班采取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对照班和2013级其他普通班一样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但对照班的课程设置和实验班是一样的,只是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其中实验班为基地班和国际1班,共66人,其中女生10人;对照班为国际2班,共36人,其中女生8人。

(二)实验步骤

本实验在2013级基地班和国际班中进行为期2年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共有7位老师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实验班和对照班各由一位教师承担综合英语和视听说课程教学,分别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综合教程》(何兆熊主编)和《视听说教程》(Susan Stempleski,杨惠中主编)。其余的课程3个班都由同一位教师承担,一位教师承担学术论文写作课程,采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如何写研究论文与学术报告》(Carloe Slade & Robert Perrin主编);一位教师承担高级阅读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阅读教材》(王法吉主编);一位教师承担学术讲座课程,自编教材;一位教师承担合同文本翻译,和用人单位合作自编教材。

为更好检验输出驱动的教学模式效果,实验班的综合英语和视听说课程主要采用“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说”和“写”来提高英语水平,同时主要通过提高写作能力带动其他英语技能的提高;对照班主要按传统模式授课,强调读、写为主的输入技巧训练。其他课程按不分实验班和对照班由任课教师自行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真正做到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设计英语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在综合英语课程和视听说中依据相关的话题内容,积极引入当前社会热点话题,或比较中外教育理念、文化与宗教信仰,或分析中外人文地理概貌等。这样既能让英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思辨能力,真正做到以外语为依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不同的是,在实验班主要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话题的口语练习,包括辩论,写作,翻译以及小组观点展示等英语输出任务,从而增强学生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和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而对照班主要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语言讲解,主要增加相关话题的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语言输入任务,从而提高听力水平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评估及总结

教学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其中,形成性评估主要用于检验高起点班的课程规划、课程设置和教师课堂教学是否让学生满意,比较了高起点班和普通班的学业效能感,即调查了高起点班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业满意度。终结性评估主要是检验了“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通过统计权威考试的结果比较了实验班(基地班和国际1班)和对照班(国际2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四、结束语

经过两年高起点班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践,高起点班外语培养模式已经初见成效。这种“3+”外语培养模式既能满足高起点班的英语学习需求,又能切实地提高高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对英语高起点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现实意义,为行业特色高校外语培养模式提供了较为成功的范例。

“3+”外语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高起点学生而建立的,对于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普通学生的借鉴意义有限,如何建立以多层次人才培养为特征的外语教育模式是工科院校外语教育改革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语教学定位研究[R].外国语,2012(1):69-76.

[2]蔡基刚,廖雷朝.国家外语能力需求与大学外语教育规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21.

[3]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47-50,73.

[4]李宇明.总序[A].赵蓉晖,主编.国家战略视角下的外语与外语政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谭业升.中国外语教育问题的症结与出路——记“第三届中国外语战略与外语教学改革高层论坛”[J].外国语,2015(1):107-112.

[6]王登峰.国家语委呼吁外语使用应结合职业需求[EB/OL].人民网-中国政府新闻.http://news.sohu.com/20070817/n251634668.htm

l,2007-08-17.

[7]王芳.新时期行业特色大学的使命与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8]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R].北京: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http://blog.sina.com.cn/s/blog589128550102du56.htm

l,2011-11-18.

[9]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10]许国璋.论外语教学任务的方针[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a(2):135-139.

[11]杨春雪.专家为中国外语教育改革把脉[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11/23c_1113364253.html,2014-11-2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外语特色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大山教你学外语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大山教你学外语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多一点等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