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效应及我国发展冰雪经济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2018-09-10 01:42田栋
全球化 2018年9期
关键词:滑雪冰雪赛事

田栋

摘要:举办奥运会能够大幅改善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牌价值,拉动旅游、体育产业短期大幅增长,也有利于释放举办国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但同時也会带来短期投资增长的挤占效应、场馆设施利用率不足及债务扩张等风险。相对而言,通过国际经验比较可以发现,举办冬奥会能够带动发展冰雪产业,形成冰雪经济产业链,降低奥运经济消极效应。我国发展冰雪经济应结合全球冰雪运动参与者活动流向转移趋势,着重培育建设高品质冰雪资源区和冰雪消费市场,带动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形成一流冰雪装备制造品牌。

关键词:奥运经济冰雪经济国际经验

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将在2022年联合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往的经验表明,奥运经济的积极效应将为举办城市及周边区域带来巨大发展契机,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市民人文素养、生态环境保护都将得到大幅提升。把握冬季奥运发展特点及特殊规律,以冬奥会举办为契机发展冰雪经济是十分重要的。借鉴国际经验,主动契合全球冰雪运动发展趋势和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积极打造冰雪经济产业链,这对于实现“3亿人上冰雪”目标及通过冰雪经济发展打造冰雪运动强国意义重大。

一、奥运经济的积极效应

通常认为,奥运会举办以及对奥运经济的经营所带来的效益是正向的。奥运经济具有特定内涵,广义的奥运经济是指一国通过举办奥运会所获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通过赛事运动举办所获的如电视转播权销售、赞助商费用以及门票收入、奥运概念关联商品贩卖收入。间接效益是指一国通过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涌入及贸易、旅游增长收入,还包括通过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城市价值品牌的提升以及体育运动推广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红利。一般意义上的奥运经济是指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广义奥运经济概念。但是,关于奥运经济是否带来经济增长的争论始终存在,反对奥运经济将带来经济增长的观点认为,历届奥运会赛事在经济上成功的寥寥无几,即使像东京奥运会也存在直接收益亏损的状况。一些奥运会举办国家往往因为举办奥运会赛事而承担大量债务,最终引起经济停滞甚至倒退。正因为奥运经济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近年来国际体育界以及举办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如何发挥奥运经济的正效应并规避负效应,包括加强国际奥委会与举办国的财政合作,分担财政风险,以及削减奥运赛事规模,减少奥运项目和重复利用赛事场馆设施等建议和观点日益增多。客观而言,举办奥运会是否盈利,以及能否利用举办的契机打造“奥运经济”,最大效用发挥体育赛会在基建改善、产业调整、人力资本成长、文化软资产提升等方面的效用,主要取决于举办国政府及赛事场馆所在地政府的规划和经营能力。(一)交通及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得益于奥运会作为全球顶级体育盛会对场馆建设及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高标准要求,赛事举办国政府往往需要进行大笔财政投入来完成赛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或是将现有场馆改造升级再利用,或是直接兴建新场馆,配套建设城市地铁、轻轨及高速公路、给排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可以说,奥运会财政支出中大部分支出用于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已成为奥运会举办惯例。赛事举办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对于这种依靠赛事活动升级基础设施的做法也尤为赞同。

例如巴塞罗那奥运会支出中,赛事场馆建设及运动训练设施支出仅占总预算的91%,大部分预算用于改建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比较著名的是当时巴塞罗那政府提出的“城市向海洋开发”口号,投资兴建5公里长的海滨沙滩,改扩建港口及公路设施,翻新近3000座建筑,建设450个城市公园,城市排水系统也进行了升级。巴塞罗那以举办奥运而完成市容市貌翻新,并通过赛事向世界展示了文明奔放热情的城市形象,获得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表1举办奥运赛事投入

举办城市举办赛事投入举办城市举办赛事投入北京奥运会450亿美元索契冬奥会500亿美元里约奥运会200亿美元平昌冬奥会130亿美元阿尔贝维尔冬奥会36亿美元利勒哈摩尔冬奥会17亿美元长野冬奥会114亿美元盐湖城冬奥会193亿美元都灵冬奥会27亿美元温哥华冬奥会64亿美元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历届冬奥会投资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及网络公开数据整理而得。再比如举世闻名的北京奥运会,预算支出2800亿元人民币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赛事场馆建设投资的20倍。从2001年申办成功到200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北京市投入巨资改建城市基础设施,其中尤其在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中着力甚多。在至2008年前的奥运准备期内,北京市兴建开通地铁5号线、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朝阳路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线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在奥运周期内上升了至少10个百分点。首都机场T3航站楼、机场南线及机场第二高速路相继建成通车,北京市籍奥运契机完善城市基础交通体系,成效显著。(二)经济效益如赛会商业收入大幅增长,经济加速发展

奥运赛事活动举办因其巨大投入而能够拉动举办地经济进入一个较高增速发展期。这种经济发展既体现在赛事活动门票及转播收入等直接效益,比如据统计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电视转播收入从287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26亿美元,增长近10倍;冬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收入从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的1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128亿美元,增长近13倍。奥运经济效益也体现为投资拉动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比较典型的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虽然当年奥运赛事收入尚不及投入,遭遇直接亏损,但当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确由奥运会举办前一年的101%猛增至261%,被称之为“东京奥林匹克景气”。这段景气时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1964年到1970年日本经济持续增长57个月,经济总体增长1228%,工资上涨幅度达到1148%,建筑业、服务业、运输及通讯业都得到大幅发展,日本国民经济总产值也在这段时期连续超过英法和西德,位居世界第二。

从奥运经济统计情况来看,奥运经济的主要收益来自间接经济效益,而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得益于奥运会的经济辐射功能。奥运经济辐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旅游餐饮、建筑、体育产业等多个产业领域,从奥运申办到举办奥运乃至到后奥运经济阶段,奥运经济的周期跨度一般在8至13年左右,若能够结合举办国产业结构现状,运用正确的产业发展策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并非难题。从表2中可得知,奥运经济的间接效益往往数十倍于直接效益,许多奥运举办城市在奥运周期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就业人数大幅增长。比如巴塞罗那奥运会创造了12万个经常性就业机会。北京奥运会在2005年至2008年间,北京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达到118%,4年新增就业岗位150万个。同时拉动了协办城市经济增长,2001年至2008年,青岛奥帆赛对青岛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约占GDP的45%,每年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四)城市品牌价值提升,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品牌价值的提升显而易见,奥运会将吸引大批商业赞助商、媒体记者、外国游客集聚举办城市,通过赛事活动观赏及媒体报道,举办城市形象得以展示,城市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典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通过城市形象展示,基础设施改建工程,城市景点改造和打造海滨新区,巴塞罗那向全球展现了结束弗朗哥统治后开放文明的现代西班牙文明,使巴塞罗那从欧洲二线城市一跃成为全球著名的旅游城市,此后多年为西班牙带来大量的海外游客。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举办后,盐湖城成为世界知名的滑雪胜地,2007年盐湖城接待游客人次超出2002年冬奥会举办年200万,相继举办多种冬季运动项目大赛,带动周边城镇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此外还有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积极效应。北京市举办奥运会除了带来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也带来市民环保理念、科技创新理念的提升,北京市民公共出行比例大幅提高,山地绿化、林地面积增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关停搬迁。城市建筑设计风格新颖多样、都市规划更加合理有序、人文素质显著提升。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帮助树立中国开放文明、注重和谐的世界形象,北京乃至中国的国际声誉显著提升。(五)为经济增长带来长期正面影响

一些实证研究结论认为,举办奥运会,尤其是夏季奥运会能够带动开放和贸易增长。美国经济研究局学者罗斯和斯皮格尔研究认为,举办奥运会对举办国贸易增长有直接长期正向影响,举办夏季奥运会能带来大约30%的出口增长,即使是申办失败的国家,出口也在申办过后出现较长时期的正增长。这种贸易增长效应仅限于夏季奥运会,在冬季奥运会举办国并不明显。该研究认为,申办和举办奥运会都会带来所在国更多的开放自由的政策措施和与世界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这将会显著带动举办国出口增长和贸易量增加。与此同时,举办奥运会会带来就业岗位大幅增加,例如美国经济研究协会的测算结果表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南加利福尼亚创造了7万余个工作岗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创造近8万个就业机会。

二、奥运经济的主要风险及消极效应

(一)体育场馆及基础设施利用不足

在奥林匹克项目中存在着“大项”和“小项”之分,这种分类主要取决于此项运动的群众基础是否足够大,民众参与此项运动的热情能否持续保持。例如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运动项目在全球各地区都有广泛的受众参与,在举办奥运会之后赛事场馆也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但诸如水上皮划艇、击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往往并不具备较大的参与基础,也因此在举办奥运会后面临着场馆利用度较低的问题,甚至一些比赛场馆直接荒废,造成巨大浪费。此外,场馆维护费用居高不下,例如悉尼奥运会主场馆每年需要3000万美元维护费,举办平昌冬奥会的江原道政府预计将在冬奥会已结束后每年拿出850万美元维护场馆。在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还要专门进行场馆维护,财政负担显而易见。在基础设施方面,一些奥运举办城市为顺利开展奥运赛事和刺激旅游发展,在筹备阶段会建设连接主要城市和赛事举办城市之间的交通设施如高速公路和铁路,投资非常大,但一些赛事举办城市本身市场规模较小,在奥运会之后也未能如期达成持续较大规模的旅游人潮和预期的与主要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这就造成交通基础设施利用度较低,收支难以平衡。同样的问题在酒店业也存在,举办奥运会往往要兴建奥运村及配套的游客住宿空间,在奥运筹备阶段,酒店客房建设数量会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在赛事举办期间,客房入住率能够得到保障且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但在赛事结束后,酒店客房空置的问题往往难以得到解决,酒店破产的新闻也不时出现。(二)短期公共投资加大,对产业结构造成短期冲击,挤压私人投资和消费

奥运会投资中多数来自公共部门,场馆基建、铁路交通及酒店住宿等产业一般投资规模较大,政府投资以及由政府担保发行债券是资金主要来源,私人投资很少涉入奥运赛事投资,历史上只有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出色利用社会资本解决建设资金难题并获得经济收益。自洛杉矶奥运会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奥运赛事投资就成为历届奥运会举办方主要诉求之一,但实际上由于赛事投资规模大、收益不确定性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公共投资和政府投资仍是主要方式。这就造成在较短时期内因举办奥运会而造成公共投资快速增长,且投资集中在建筑、酒店、交通等相关产业部门,使其他产业部门投资受到挤压。同时,发债向社会及私人募集资金,会对居民消费产生即期和跨期的挤占效应,消费减少增加经济下滑风险。(三)投资过大及财政负担加重,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举办奥运会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投入,尤其是通过赛事升级基础设施已经是奥运会举办的特征之一。而基建工程的投入往往容易引起超预算支出及债务膨胀,典型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奥运会举行当年的2004年,前两个季度希腊政府发行了300亿欧元债券以支持奥运会正常举办,当年希腊财政赤字达到GDP的61%,是欧元区限定的3%的两倍,债务总额占GDP比重为1106%。过量的财政支出虽然带来希腊旅游收入增加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增长,但举办奥运会引起的债务负担叠加希腊长期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及福利政策,最终成为诱发希腊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之一。其他著名案例还有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这届奥运会投入从预算的12亿美元一路飙升至1596億美元,扣除赛事收入后大约留下10亿美元债务,蒙特利尔纳税人直到2006年才清偿债务,这届奥运会也因债务膨胀被称作“蒙特利尔陷阱”。

三、冬季奥运会的效应分析

与夏季奥运会赛事不同,冬季奥运会因其对赛事举办场地的资源要求,往往在冰雪资源和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城市举办,这些冰雪城市的人口、产业、消费等各种指标均与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大城市有显著差别,许多冬奥会举办城市在举办之前并不知名,且与所在国经济中心城市距离较远。这些因素造成申办冬奥会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难度更大,科学规划与运用冬奥会赛事举办带来的积极效应,就成为举办城市的重中之重。一般而言,举办冬奥会都会带动冰雪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冰上运动项目开发、冬季山地户外运动开发等都是发展冰雪体育的重要产业方向,在具备一定的冰雪体育产业基础后,带动旅游消费和培训康复等冰雪体育服务业发展,同时发展形成以冰雪体育运动装备制造为基础的制造业产业链,最终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冰雪体育经济总量,从而为长期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建立基础。

归纳总结历届冬奥会举办经验,发现冬奥会经济效应有以下几点与夏季奥运有较大差别。

一是冬奥会举办将带动形成冰雪城镇,并依托冬奥会举办带动所在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现代冰雪运动发展起源于欧洲,主要的冰雪运动国家如挪威、瑞典、瑞士、奥地利均是欧洲国家。回顾冬奥会举办历史,多届冬奥会举办地位于小城镇,冰雪资源丰富但人口较少。冬奥会承办城镇往往在举办冬奥会后成为世界冬季运动名城,且所在国冰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二是冬奥会举办将带来冰雪运动普及和推广,促进举办国形成冰雪运动文化,为冰雪运动及冰雪产业发展建立正向支撑。现代冰雪运动发源于欧洲,在全球兴起不过百年时间。新兴冰雪运动国家民众在运动项目设置、规则理解等诸多方面,与成熟市场国家民众相比均存在差距。冬奥会的举办能够显著缩小这种差距,带来举办国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形成冰雪文化,最终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以日本冰雪运动发展为例,日本是全球少数举办过两次冬奥会的国家之一,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冰雪运动中心,也是全球知名的、广受海外冰雪运动爱好者认可的冰雪运动目的地。日本的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位居亚洲前列,尤其是在花样滑冰领域实力雄厚。2018年平昌冬奥会日本拿下4金5银位居第11位,在亚洲地区成绩仅次于东道主韩国,日本选手羽生结弦蝉联花滑男单冠军吸引全球巨大关注。日本虽不是冬奥强国,但却是冰雪强国。某种意义上,日本冰雪运动已成为日本国家形象的代表性符号,成为输出日本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日本冰雪运动的发展与奥运会举办有着直接关系,日本的冰雪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冰雪运动的流行始于1972年札幌举办亚洲第一次冬奥会。举办冬奥会不仅帮助札幌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城市人口也上升至180万人左右,成为北海道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发展成为日本冰雪运动中心。在1972年札幌冬奥会举办后,日本国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被点燃,同时札幌通过冬奥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冬奥胜地,到20世纪80年代,五年期日本国民滑雪人次突破8000万,札幌连续举办了1986年和1990年亚冬会,进一步巩固了其日本冰雪运动中心的地位。1998年日本长野再次举办冬奥会,使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冰雪运动大国。随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十年”,日本国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情衰减,到2016年,五年期国民滑雪人次下降至4000万以下,但日本逐步成为吸引海外冰雪运动爱好者的冰雪运动目的地之一。澳大利亚、韩国以及中国游客是主要的访问群体。

四、参照国际经验,通过奥运经济发展冰雪经济的若干建议

(一)紧密跟踪全球冰雪运动参与者活动流向转移趋势,完善冰雪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高品质境内冰雪运动资源区

据著名的滑雪运动研究者劳伦特·凡奈特的研究发现,冰雪运动具有非常强的在地化特征,绝大多数冰雪运动参与者习惯于在本地区参与冰雪运动,全球冰雪运动参与者中只有12%到达非所属国参与冰雪运动,而且这些跨境冰雪活动参与者只会选择全球最知名的冰雪运动目的地。这意味着大多数跨境冰雪活动参与者的目的地集中在欧洲,尤其是阿尔卑斯地区。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将有可能改变。目前传统的冰雪运动地区如阿尔卑斯地区已基本停止新建滑雪场,而东欧、中亚及亚太地区的滑雪场建设仍在加速。东欧、中亚及亚太地区贡献了全球34%的冰雪运动参与者,但只有24%的参与者在本地区参与冰雪运动,预计这种状况将发生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冰雪运动参与者到东欧和亚太区域参与冰雪运动。到2020年,随着冰雪运动参与流向从西欧转向东欧和亚太,全球冰雪运动参与人次有望达到42亿人次。

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条件、现实机遇和全球冰雪运动市场变化的趋势来看,随着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举办以及国内消费市场升级、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所带来的冰雪运动参与者数量大幅上升,我国将会成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重要的冰雪运动资源区之一。根据政府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有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有关机构预测到2022年冰雪运动场馆超过1000座,到2020年冰雪运动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若能够持续完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若干滑雪场地,围绕冬奥会效应升级传统冰雪运动资源区如东三省、新疆、河北等地冰雪运动场地和配套基础设施,我国也将有望成为全球重要的冰雪运动资源区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跨境冰雪运动目的地。从场地条件、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运动参与者规模、产业化空间等多方面因素来看,我国将有望取代日、韩成为亚太地区冰雪运动中心。(二)创造条件增强居民滑雪参与率和滑雪者滑雪次数,建立冰雪文化,逐步培育较为完善成熟的冰雪消费市场

我国冰雪运动初级参与者较多,参照国际经验,需尽快培养冰雪文化,增强复滑率。强化冰雪运动参与首次体验效果,培养冰雪运动是体育运动而非娱乐活动的理念,为冰雪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参与体验基础,从而为产业发展形成长久支撑。数据显示,冰雪运动发展成熟地区,国内居民参与率大部分在10%以上,瑞士和奥地利国内居民参与率突破了35%,韩国6%,俄罗斯25%,中国125%。在国内滑雪者人均滑雪次数方面,奥地利、瑞士、法国均超过4次,日本为25次,美国超过2次,我国滑雪者人均滑雪次数经测算大约为145次。虽然中国滑雪爱好者绝对数量高,但参与率和国内居民人均滑雪次數均显著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尽管如此,也要看到,冰雪运动由于在我国发展较晚,市场成熟度不足造成参与率等核心指标较低,但在最为重要的国内滑雪者人均滑雪次数统计项,我国达到145,基本与土耳其和俄罗斯同等水平,低于美国和韩国。

表6亚太地区主要冰雪运动国家指标对比

国内滑雪参与者人数(千万人)国内居民滑雪参与率(%)国内滑雪者人均参与次数中国1213125145日本1145926韩国293618澳大利亚10421新西兰0373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而得。这说明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滑雪爱好者增多和冰雪运动成为城市中产阶级休闲运动的主要方式,冰雪文化逐渐得到培育,我国国内居民滑雪参与率、国内居民滑雪人均次数和国内滑雪者人均次数三项核心指标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冰雪运动和旅游产业成为支撑体育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三)注重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经济的强相关性,做好娱乐、商旅、餐饮、酒店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发展建设山地冰雪旅游度假雪场,形成稳定可循环正向消费流

对于当地政府和雪场投资者而言,发展冰雪运动除了带来滑雪运动爱好者,也会带来相应的餐饮、商旅、酒店住宿等配套设施消费额的提升。因此,增加爱好者在雪场的停留时间,增加爱好者滑雪次数不仅带来稳定的客票收入,也会带来大量延伸的旅游消费收入。从国际经验来看,不同滑雪场规模对经济的贡献度有较大差别。据伍斌和魏庆华编著的《2017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介绍,按照国内滑雪产业现状来看,大约3/4的滑雪参与者仅参与了以旅游体验为主要特点的滑雪运动。这类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滑雪场设施比较简单,只建设初级道,一般布局在景区或者城郊。平均停留时间仅两小时。因此,国际上发展冰雪运动和旅游产业主要依靠停留时间较长的度假型雪场,对山体条件有较高要求,配备多层次雪道,建设有酒店等配套住宿设施,一般形成过夜消费且停留时间平均超过一天。目前我国此类山地度假旅游型雪场代表有万达长白山、亚布力、崇礼云顶,从建设标准、山体条件、运营管理、酒店配套等方面来看,已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但从总量来看,全国此类垂直落差超过300米的雪场数量仍旧较少,与中国冰雪经济发展趋势相比,还难以满足需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冰雪运动高速发展期都会出现雪场数量和滑雪人数的高速增加,但到一定时期之后,滑雪人数增长趋于平缓,但雪场数量会出现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雪场竞争增强和滑雪参与者对冰雪运动的理解更加成熟,会更多选择体验场地条件和配套设施更加成熟的山地冰雪旅游度假村。这意味着我国在冰雪运动发展期应注重雪场建设的配比,更多发展场地条件好、配套能力强的山地冰雪旅游度假村。(四)引导扶植国产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尽快形成品质对标国际的一流冰雪装备制造品牌

冰雪装备包括雪场装备和个人装备,雪场装备包括索道、压雪机、造雪机、雪地摩托等,个人装备包括滑雪鞋、滑雪服、滑雪板、滑雪镜、滑雪杖等等。目前在雪场装备方面,国外品牌占比较高,尤其是关键的压雪机和造雪机,美国SMI、法国AST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都很高。国有装备中近年来成长性较高的是个人装备,主要是滑雪服、滑雪镜、滑雪手套等护具产品生产较多。从整个冰雪装备行业的现状来看,国产品牌在技术、成本、品牌以及后期维护方面与国际顶级生产商存在着差距,短期来看,个人冰雪装备制造水平具备快速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当前我国滑雪者中初滑者众多,个人装备以租赁为主,而成熟市场个人装备有很高自备率。随着我国滑雪者冰雪文化逐渐成熟,裝备自给率将会大幅提升,相关测算个人装备产业规模大概在17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进入此行业的企业会逐渐增多,个人冰雪装备制造水平也将在竞争中得到提升。雪场装备制造方面,目前国内一些机械类企业在看到冰雪产业市场机遇后有进入此领域的计划,有一些企业已经生产出诸如索道等高端产品。据有关数据,2017年全国滑雪场全部造雪机数量合计约6600台,其中国产造雪机占比约为15%。我国近年来在雪场设备制造方面涌现若干拥有稳定技术和运营能力的公司,生产的产品部分也出口国外。现在我国著名的滑雪行业公司有在新三板上市的卡宾滑雪,有专业滑雪手套制造商建华中兴,专业旱雪产品制造商星奥股份,以及河南晋安机械(生产魔毯)、北京波马嘉仕其(索道生产商)等,一些体育行业知名企业也积极在冰雪产业布局,比如2016年安踏体育收购日本专业功能性运动服装品牌迪桑特(Descente)。随着冰雪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据测算有300亿),会有更多民族企业进入冰雪市场,如果能够先期给予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国内企业与国际顶级生产商合资,或者支持国内资本对一些国际行业技术领先企业进行收购,都有利于使国内企业在中国冰雪产业高速成长期享受增长红利。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北京奥运整体投入2950亿元含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人民网,2008年8月5日。

2.陶于:《奥运经济问题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王子朴、原玉杰、靳英华:《奥运经济周期与体育经济政策调整的关系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4.侯宇鹏、鞠晓峰、段志刚:《基于CGE模型方法的大型体育活动对经济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6期。

5.Andrew KRose,Mark MSpiegel.THE OLYMPIC EFFECT,Working Paper 14854,http://wwwnberorg/papers/w14854.

6.The Economics of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January 19,2018.https://www.cfr.org/backgrounder/economics-hosting-olympic-games.

7.Laurent·Vanat,2017 International Report on snow & mountain tourism——overview of the key industry figures for ski resorts.9th edition-April 2017.责任编辑:沈家文

猜你喜欢
滑雪冰雪赛事
本月赛事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来啦,滑雪去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小熊滑雪记
冰雪幽默来袭
滑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