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军工优势系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8-09-10 10:36黎千千
中国军转民 2018年9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

黎千千

一、背景情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等重要思想,形成国家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

烽火深入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走“以军为主,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途径,聚焦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公司在军事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国际防务、信息系统集成、民用航空及机舱空间降噪等领域,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公司简介

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军事通信装备研制生产核心骨干企业。拥有控股子公司10户,其中烽火电子于2010年4月在深交所上市(000561)。烽火集团形成了“以军事通信为核心的通信业务为主体、以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业务为辅助、以机电等其他业务为补充”的业务发展格局,主要产品包括战术无线通信系统、搜救与定位系统、音频综合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集成、电声与噪声控制系统、卫星通信导航设备、物联通信系统、半导体照明及光伏硅片等,产品市场覆盖陆、海、空、火箭军等军兵种,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并远销东南亚、非洲及拉美等国际市场。

烽火集团坚定不移地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800余人,占总人数48%。公司拥有“三秦学者”“三五人才”和“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和“省突出贡献专家”等专业人才9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2个,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环境、电磁兼容和三防试验室通过国家(国防)认定;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9项;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三、主要做法

(一)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

1.组建军民融合组织机构

公司为宝鸡市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会长单位,董事长为会长兼秘书长。公司设立军民融合办公室,统筹领导公司及子公司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发展规划,决策发展中重大问题。明确主管部门,对公司军民融合长远发展做调研、出谋划,形成上下共同推进良好局面,在集团内部构建资源融合共享发展体系。

2.着力推进军工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0年,公司将军工主业进行整合,在深交所实现上市。通过改制上市,推动公司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和运行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同时,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资源,为公司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2016年,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成立西安艾科特声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优势互补,将各方的工程化产品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技术研发优势强强联合,进一步推动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发展,力争成为国家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化应用领域的创新型企业。

(二)人才队伍建设提动力

1.有效实施中长期激励

建立将员工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助于引导员工关注企业长期目标,构筑“共识、共创、共担、共享”的利益风险共同体,培养和稳固核心骨干人才,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归属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着力敬业型人才培养

围绕敬业及人才要素,制定敬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及测评方案,出台《员工敬业度提升指导意见》,搭建敬业型人才测评信息化平台,持续营造敬业氛围,打造敬业型高素质人才团队。

3.深化薪酬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公司薪酬体系,优化包括工资、中长期激励、福利等单元的薪酬结构,制定《薪酬制度改革意见》,开展薪酬改革试点,促进人才效能提升;持续完善研发人员薪酬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研发人员创新活力。

4.优化绩效评价体系

创新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模式,推进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提升业绩及能力素质;开展了《研发人员薪酬管理办法》及《研发人员工资考核办法》的试运行,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提升。

(三)资源开放共享促双支撑

1.深化实验室和设备仪器共享

2013年成立检测中心并持续加大投入,公司检测试验能力大幅提升,已取得国家认证委CNAS和DILAC认证。现制定检测中心运行管理辦法,进一步明确业务承办流程及收费标准,推行窗口业务,将军工试验能力服务于社会需求,实现军民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梳理公司现有军工核心设备设施,坚持保密安全的前提下,依托现有中省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提升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融通衔接和协同共用。

2.开疆拓源助发展

通过资源共享共用,公司保质保量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实现创收,今后将进一步反哺基础投入,强化能力建设,构建良性循环体系,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最大效益。

借力中省各级军民融合平台及展会,积极推广公司产品并纳入《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中,拓宽军民技术和产品信息交流渠道,以吸纳优势民企或投资人,加快推进军转民工程化、产业化步伐。

(四)科技创新保核心能力

科技创新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公司坚定不移地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以支撑企业核心主业发展为根本,推动科研能力建设,加强军民技术能力双向交流,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1.深化科研改革

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按照“市场、平台、价值创造”“人才、条件、体制机制”“自主、合作、成果转化”的“三个三”架构系统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不竭动力。

2.推进技术共享

加强以“技术、模块共享”为主的产品平台建设,加速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加快军用、民用技术模块的转化与共用。加强以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为平台的科研数据共享和数字化协同设计工作。

3.加大产学研合作,推进成果转化

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国防科大、西工大、西电等校所在软件无线电、高速数据传输、卫星通信、有源降噪等领域的技术合作,加快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步伐,通过多种方式共建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联合实验室等产學研用体制,建立共创共享共赢机制。

(五)紧抓业务拓发展

1.民用及国际防务通信业务不断发展

结合市场需求,公司开发了民用短波、超短波、侦察通信系统及集群通信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市场。国外市场领域,产品出口到东南亚、中亚、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为客户提供通信装备升级改造系统解决方案。国内市场领域,产品广泛应用在人防、渔政、安全、森林防火、地质勘探、航运、路桥、水利以及各大研究所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公司不断开展技术创新,联合各大院校、研究所及军贸公司开展合作,在融合短波、超短波、有线及网络等多种通信手段的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2.信息系统集成取得较好成绩

公司以打造“烽火卓信通”知名品牌为目标,不断开拓人防固定、移动指挥所等集成类产品市场,完成了陕西省军区应急通信车、宝鸡人防通信指挥系统以及武汉、邯郸、镇江、廊坊人防应急通信指挥车等项目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并有效拓展通信运营商、机场特种车辆市场,积累了丰富的民用系统集成经验,获得了市场认可。近期,与陕西人防综合训练基地签订了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项目,此项目是国家的一项示范性工程,对人防信息化建设有着标准及引领作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唯一的功能齐全、体系完善、信息畅通的综合性人防训练基地。

3.紧抓机遇拓展民航市场

紧跟国家及陕西省航空产业规划,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航空这一历史机遇,以配套民航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拓展公司通信产品在民航领域的应用,研制适用于民航标准的短波、超短波电台、机通、救生产品,开展适航认证。已成功装备海鸥300、新舟60、小鹰500、Z11WB、AC311等民机。现积极开展已列装公司产品的Y-7、Y-8、Y-9及新舟60飞机的民用型改造;跟踪C929、C919、ARJ21、新舟600等机型的国产化发展,开展教练机机通、无人机地面方舱通信设备的研制,并开展后续市场拓展工作。

4.降噪技术首屈一指

公司掌握了国际先进的复合式有源降噪技术,占领了该领域技术制高点,现已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空间降噪有源控制技术工程化。今后将加速推进项目研发及应用,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在民用市场,随着各种汽车车辆、民航飞机、高速列车、地铁等公众领域对噪声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及产品的市场应用,有效开拓市场,前景广阔。

5.先进民用技术反哺部队训练

公司依托近几年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机结合地方高校、军队院校和民营企业各方优势,在某基地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建设部队演习训练系统。

该演习训练系统紧贴部队训练内容,集成了通信对抗、数据采集、宽带通信、导调控制等软硬件装(设)备,为通信战术训练组织实施提供健全完备的环境条件支撑。该系统的设计理念、技术和信息集成程度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部队的训练模式具有引领作用,未来可推广至其他军兵种,潜力巨大。

四、经验启示

(一)科技创新为根

科技创新是实现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最重要途径,着眼长远、大力发展引领未来的重大关键技术,在短波远距离可靠通信技术等关键方向、重点领域,集中优势力量攻关。整合高校和企业技术、人才资源,深化战略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军用技术转化,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二)体制机制改革为源

深化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释放开放创新要素进而实现统筹、共享是根本。构建实验室、设备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助力民参军。推进军工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本

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营造高层次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通道,实施薪酬改革及激励等措施,有效提升科技人员创新力、保持人才队伍稳定性。

(四)以平台建设为基

围绕中省各级军民融合信息平台,公司的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技术平台,新闻媒介、展会等方式加强企业信息对接,向优秀企业学习,加强交流,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影响力。

(作者单位: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庚子元夕口占
破次元
融椅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例谈利用熟知的不等式证明数列和式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