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8-09-10 02:28杨磊吴伟伟张鸿
中国军转民 2018年6期
关键词:装备部队故障

杨磊 吴伟伟 张鸿

本文以当前装备承制单位在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部队集中反映的问题的切入口,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立足军代表日常工作职责,从提升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出发,提出了工作开展过程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为后续进一步提升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前言

当前,随着军队“脖子以下”改革调整的基本完成,全军部队以新军事训练大纲为依据,以提升战斗力为目标,实兵实装实弹演训任务量大幅提高,装备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部队管装、用装、保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装备故障率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上升,官兵对高技术装备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的问题突显,严重影响了部队战备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针对部队反映的装备操作使用步骤不合理、故障装备维修周期较长等问题,结合军代表日常工作,就如何督促承制单位对接部队需求,不断提升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进行了有益思考。

二、当前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利用装备交装培训、巡修巡检、演训保障等时机,通过与一线部队装备使用维护人员及相应管理机关人员的座谈了解,部队对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培训不到位。随着部队编制体制改革调整到位,加之近年来中印、中朝、中缅等边境局勢紧张,大量新装备列装部队,使得部队的技术培训需求与承制单位提供的培训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导致出现了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人数较少、培训考核手段缺乏等问题。例如,某型电子装备一年之内列装数量达几十套、且分别配发至多个不同部队,而承制单位负责开展此型装备的技术培训的人员只有3人,使得技术培训局限于对部队少数骨干进行正常的操作使用培训,而针对一般故障排除、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较少,且承制单位往往忽略培训考核环节,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了部分部队刚刚培训结束,装备就因误操作导致故障的现象发生。

二是装备的操作使用规范与战备训练要求存在差距。战场上,装备作战效能的正常发挥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战士的生命。在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中,发现部分装备规范操作使用流程与部队实际训练要求之间存在不匹配,导致其作战效能降低的问题。如某型定位装备,在连续工作6个小时后须对其电池组采取220V50Hz连续4小时的方式进行充电,而在实际作战环境中,很难满足此充电要求,导致该装备实际战场使用效能大幅下降。

三是部分装备维修工作开展不及时。随着部队战备训练任务的不断加重,装备的战备完好率压力也越来越大,装备出现故障后能否得到及时得到维修,成为了部队能否时刻保持较高战斗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现行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作为配套产品(特别是配套等级较低的)承制单位,往往无法掌握其产品的准确分布,使得承制单位只能被动等待使用部队或是总体单位下达维修任务,无法主动开展相关维修保障工作,从而导致维修工作不能及时开展。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技术含量较高装备的维修需要专用设备和严苛的环境控制,无法在部队进行现场维修,因此需将装备返厂维修,而当前部队战备训练任务较重,需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将故障装备送厂维修,这也客观上导致了维修工作的拖延。

四是部分装备零备件供应不够合理。合理的零备件供应是为部队技术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但可以提高部队自身的维修保障能力,也能最大程度的减轻承制单位的维修保障压力。但从部队的反馈信息来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零部件供应类型与部队实际维修水平不匹配,例如某型雷达装备随装配套的零部件为电子芯片级元器件,而不是模块级最小可更换单元,进行维修保障时需要准确的故障定位和高超的焊接水平,这显然超出了部队日常维修保障的能力范围。二是零部件供应缺乏针对性,承制单位的零部件供应大都依据设计定型时的图纸规定,但装备的故障模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某型装备随部队从平原地区移防至沙漠地区,其外部运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该装备的故障模式发生变化,以往针对平原环境提供的零部件很难满足新环境下的维修保障需要,从而造成工作的被动。三是零备件质量水平不高,由于目前大部分零备件都缺少相应的检验验收细则,使得军代表无法对零备件的性能做出全面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零备件的验收门槛,导致部分零备件性能达不到原件标准,使用后故障率较高。

三、做好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军代室作为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的监督者,应当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督促承制单位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应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响应速度要迅速。承制单位在接到使用部队或总体单位装备故障报修或演训保障需求后,应第一时间与需求部队沟通联系,了解装备出现状况及部队期望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确认服务保障的范围、地点、时限等要求,必要时根据以往经验指导部队实施临时处置措施,同时及时制定服务保障计划、筹措保障资源,并将相关信息通报军代室,切实做到“需求就是命令,速度就是态度”,坚决杜绝因服务保障不及时而影响部队演训任务完成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承制单位应保持一定数量的零备件储备,特别是一些技术相对较为复杂,且无法在部队现场进行维修操作的电子器件、组件,一旦部队提出维修需求,应在第一时间派员使用储备零备件进行现场替换,在保证装备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及时将故障部件返厂维修,并主动向部队通报维修进度,避免出现装备长时间处于维修状态,从而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

二是军方主导要突出。军代室应严格执行GJB5707-2006《装备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要求》,对承制单位维修器材备件筹措、培训教材编写、服务人员编成、技术资料收集等方面对服务保障工作实施全方位督促检查,主管军代表应全面审查技术服务流程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全程监督服务保障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服务保障任务。同时,军代室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为部队技术服务监督考评机制,以顾客满意度程度为主要评价标准,从服务的及时性、措施的有效性、服务范围的覆盖率等方面对承制单位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并做好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记录,从而持续提升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

三是零备件供应要合理。零备件供应要着力解决“能用”和“好用”的问题。一方面,军代室应组织承制单位对装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故障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掌握装备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故障模式迁移,从而不断优化更新基层级和中继级维修保障零备件需求表,并及时向部队提供相关信息,引导部队合理上报零备件采购需求,确保供应零备件类型与部队实际需要相符合。另一方面,军代室应进一步做好零备件的检验验收工作,在全面梳理在产零备件技术状态的基础上,按类别制定检验验收细则,并针对故障率较高的部件,制定相应板极和组件级环境应力筛选规范,从而不断规范零备件的军检程序,确保交付部队的零备件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装备整体性能要求。

四是信息处理要全面。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部队现役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服务信息的处理发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缺陷,从而为后续同类型装备的设计生产带来有益的改进。因此,一方面,主管军代表应督促承制单位建立部队反馈信息台账,对装备出现的故障模式、故障部件、故障原因、造成影响以及处置方法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装备故障规律,从而不断改进现役装备使用维护方法,并不断优化在研装备设计和在产装备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应利用现场技术服务时机,深入部队基层一线,充分了解装备在日常战备训练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找出现行装备操作使用流程与部队战备训练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并从使用者的角度研究装备改进方法,从而不断地提升装备的用户使用体验。例如:某型装备的加电操作流程,应充分考虑部队在夜间黑暗条件下的快速操作需要,对各分系统之间的电缆带电插拔、输入输出反接等可能出现的不合规程的操作做出合理的容錯和防差错设计,确保装备在出现此类操作情况下能够及时隔离错误操作并给出报警提示。

五是信息沟通要常态。一方面,承制单位与装备使用部队之间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承制单位要定期收集整理在产装备的质量问题处置、技术状态更改、工艺改进、器件预防性维修等信息,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队,从而不断提高部队装备使用的科学性和维护保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军代室要做好承制单位与部队的沟通桥梁作用,及时将军方的新要求、新政策通报承制单位,督促承制单位不断更新为部队技术服务理念。同时,军代室要做好部队意见建议的跟踪闭环工作,督促承制单位提出相应处理意见及实施计划,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部队,确保部队的合理意见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四、结束语

当前,在部队高密度训练任务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军代室要严格落实上级机关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相关规定,以满足部队战备训练需求为牵引,将为部队技术服务工作作为提升现役和在研装备质量水平有效途径,督促承制单位及时、高效、经济地开展相关工作,确保装备时刻满足部队作战使用要求,以实际行动推动陆军武器装备质量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驻扬州军代室)

猜你喜欢
装备部队故障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GE LOGIQ P5 彩超故障维修2例
俄部队军演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大数据的中低压配网故障智能诊断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汽车出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