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一群人唤醒一座城

2018-09-10 19:58韩靖
中国工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场站新发公交

韩靖

凌晨四点,北京城里的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有一些人却在忙碌着。他们,最了解这座城从星辰到白昼的变化,他们在城市苏醒前,在大多数人“看不见”的岗位上,服务着一座城市的24小时运转。

凌晨4时,32岁的于悟被闹钟叫醒。起床,洗漱,他小心翼翼把声响降到最低,生怕打扰身旁还在熟睡的妻子和只有6个月大的孩子。他出门前又转到床边,摸了摸孩子的额头,随后下楼骑上单车向离家4公里远的公交场站骑去。

于悟是北京113路公交司机,打卡,酒精检测,领车钥匙,这些规定动作他已经重复了6年。凌晨5时,早班车在晨曦中缓缓驶出公交场站,他打起精神,在起始站停车,起身微笑迎接他的第一批乘客。

与相对安静的公交场站相比,此时,位于北京南四环外的新发地市场里,早已是人頭攒动,灯火通明。新发地市场是首都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每天凌晨0时到7时是市场里交易最繁忙的时候。

37岁的水果批发公司经理刘晓月正在摊位上忙着接待前来进货的买家,这是她来到新发地做生意的第9个年头。刘晓月说,最艰苦的是冬天,有一年下大雪,她在凌晨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发着高烧在雪中站了7个小时,手脚都冻伤了。在新发地,为保障首都蔬菜水果供应,像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将优质的水果送到市民身边。”刘晓月对记者说。

凌晨4时30分,在离新发地不远的马家楼桥一处水井旁,北京环卫集团洒水作业车驾驶员张国瑞加满了最后一车水,再行驶5公里的作业段他就可以下夜班了。他开着洒水车行驶在南三环主路上,此时天边已经泛白,路上的车也渐渐多了起来。

张国瑞的微信头像是一辆洒水车,那是他驾驶的第一辆洒水车,“每当下班走过自己的作业路段,看到车流下干净的路面时,我就觉得这—夜的忙碌特别值得。”张国瑞说。

凌晨4时,大多数人在睡着,而少数人却醒了。在一座城市里有无数像于悟、刘晓月、张国瑞这样的劳动者,他们最了解这座城市从星辰到白昼的变化,他们在夜色中默默地走上了自己的岗位,伴着黎明专注工作,日复一日地服务着这座城市。

从交通到餐饮,从环卫到物流,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劳动者的付出。清晨,当市民走在整洁的街道上,吃上可口的早餐,坐上便利的交通工具时,可能不会想到,就在几个小时前,有一群“看不见”的劳动者,他们用“最美时差”让一座城市苏醒。

或许在某一天,于悟会在早市上为家人买上一篮来自新发地的水果,刘晓月也会乘坐113路公交车带着孩子去鸟巢游玩,而张国瑞或许开着洒水车在某一个路口刚好与于悟的公交车擦肩而过。他们既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又是享受着城市便利服务的普通市民,在城市共荣中各自生活着。

猜你喜欢
场站新发公交
“纳凉公交”值得推广
首发专列
等公交
北京新发地市场最新肉兽蛋批发行情
海铁联运场站协同应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