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8-09-10 04:31聂文文
电子商务 2018年6期
关键词:网络消费大学生问题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以其“足不出户”“商品齐全”的独特优势迅速成为新时期的主要消费方式,网络消费的实用性与便捷性同样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可与欢迎。作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大学生由于自身辨别能力的欠缺与安全意识的不足,导致大学生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根据大学生网络消费中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受同辈群体影响显著,消费缺乏合理规划,消费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政府、学校、家庭等层面和大学生个人层面采取措施,以其减少大学生的网络消费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1.1 消费结构不合理,精神追求消费比例偏低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开始步入高消费国家,加上受到西方文化思潮中的消费主义和享乐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欲望逐渐膨胀,伴随而来的是消费行为的不断加大,生产者也通过各种手段调动群众的消费欲望,达到扩大消费者并控制消费者的目的。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很容易被异化的消费现象所影响,产生虚假需求。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消费主要集中在服装饰品、化妆品、电子产品、食品等方面,而作为其本应该的真实需求,学习用品的消费所占比例却非常少,对物质的消费比例远远高于书籍等学习用品。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一方面超出了大学生本身的购买能力,严重占用了大学生平时的生活开支,导致基本的饮食问题都难有保障,严重加大了大学生的经济偿还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把过多心思放在用金钱去购买各类物质产品,满足各类物质享受,最终只能慢慢造成内心空虚的日益加大,愈发缺少精神信仰与精神追求,耽误学习进而导致精神的贫瘠。

1.2 受同辈群体影响显著,存在攀比消费

消费者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消费行为必然会受到消费群体内部约定俗成的内部规范、其他行为体的消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校园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社会场所,是一个互动交流非常频繁的生活场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密切,可以通过教室、食堂、宿舍等场合接触,也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联系互动,因此,各个大学生消费行为主体受到来自同学的影响甚至超越了父母等亲属,同辈群体的消费行为成为大学生进行消费行为时的主要参照对象。正是这种同辈群体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消费中出现了攀比消费等不良现象,他们希望通过物质开支来获取更精美的外在装饰,美化个人外在形象,从而提高自己在学生群体中的社会地位甚至增强自身的个人满足感与自信心,但是如果网络消费超出了个人支付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条件,为了与同学盲目攀比而不断进行网络透支消费与超前消费,这样的网络消费行为是一种病态的消费行为。

1.3 消费缺乏合理规划,存在盲目冲动消费

盲目冲动消费指的是购买者在外在因素的诱导下进行的没有事先计划的或者事先没有意识的一种即兴消费行为,就是“心血来潮”“一时新奇”而做出的临时性购买行为。近年网络购物的盛行、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极大诱发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大学生自身性格还不是特别健全,自控能力与辨别能力不强,再加上消费行为本身的传播性使得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消费中缺乏规划,存在盲目消费的现象更为显著,“有促销活动就买”,“有喜欢的就买”,“别人买我也买”这种消费理由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因为一时兴起而消费、因为从众心理而消费在该群体中十分普遍,很多产品没有用处或者质量欠佳却同样难抵大学生购物的冲动。另外,铺天盖地的借贷广告与门槛较低的借贷条件同样加剧了大学生盲目进行网络消费的问题,进一步诱导大学生分期付款购买各类流行电子产品和时尚潮流服饰,学生因此负债越来越多,最终无力偿还难抵巨大债务压力与心理压力时酿成悲剧。

1.4 消费安全意识不足,权益缺乏保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快捷的消费模式,在社会群体包括大学生内迅速普及,然而由于我国网络消费兴起时间较短,有关网络消费的法制建设尚处于落后状态,相关监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府部门对网络消费的相关防范措施还有待完善,再加上网络本身具有的匿名性与虚拟性,相关网络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因此,网络消费存在许多风险需要消费者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去防范,大学生群体尚没有步入社会,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健全,在网络购物时上当受骗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相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了解,当购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部分人会选择妥协,部分人会采取与卖家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极少部分人会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意识不足,当遇到网络消费风险时,又缺乏运用法律保障个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导致网络消费基本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这是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又一显著问题之一。

2、优化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对策分析

2.1 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构建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

国家和政府层面要采取多种途径,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健全网络消费法律法规体系。政府要发挥立法主体作用,严格网络环境中商家的市场准入机制,在网络建立、运营、监管的各个环节加强把控,严密法律体系,提高网络消费监管的法律机制,提高对网络消费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力;再者,政府要加大對网上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商家的违法竞价行为,严厉处罚售卖假货等非法经营行为,杜绝各类网络市场消费陷阱,坚决打击各种网络犯罪行为,保障大学生合理的网络消费行为,使互联网买卖消费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秩序;最后,政府部门要利用各类媒体传播渠道加大网络消费安全的宣传力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安全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采取合理、积极的网络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有助于营造健康的消费市场氛围,有助于震慑各类网络违法乱纪现象的萌发,在政府主导下,各大媒体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引导网络消费的正确舆论导向。

2.2 学校要增强引导,重视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教育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大学生将在大学校园度过三到四年的大学时光,由于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传播性,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同样也是学校应该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网络消费出现种种状况,跟大学消费教育存在滞后性有很大关系,大学教育更加重视专业课程以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在找工作时更加具有专业优势,但大学教育往往轻视了学生本身的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教育,针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种种问题,学校一方面要优化大学校园消费文化的有关建设,重视学生网络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认清网络消费中潜在的风险,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增设关于网络消费的有关课程,通过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午方式与上网习惯,在授课方式上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吸引大学生提高网络消费的防范意识,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营造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收教育最早、受影响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发展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行为与观念,家庭教育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父母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以身作则,坚持理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的过度消费,以家长的切身实践与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感染子女,为孩子营造勤俭节约的家庭消费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过度消费的弊端与危害,帮助孩子抵制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的危害;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与在校大学生沟通,除了关心学业基本情况之外,也要多了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包括消费动态及思想动态等基本情况,在于学生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计划与消费限度,生活费的补给要适度,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要即可,不能过分宠溺孩子任其挥霍。因此,家庭教育将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上发挥重要作用。

2.4 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

在规避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种种问题时,大学生要发挥自身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上,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大学生要培养合理规划意识与理财能力。合理的规划意识与经济理财能力大学生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我国大学生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家庭的补给,少部分来源于个人勤工俭学、奖助学金等,不管经济来源方式与金钱数额大小,大学生都要主动提高自己的规划意识与理财能力,做到消费不过分超前,不盲目攀比;其次,大学生要主动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历史传统,作为新时期中国青年的代表与党的接班人,大学生要自觉发扬这种精神,在网络消费中做到合理消费,抵制享乐主义的诱惑;最后,大学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网络购物时注重实用性,在商品选择时要提高辨别能力,慎重选择,合理消费,当出现个人消费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个人合法权益。

3、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购物、消费方式之一,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接班人与主力军,大学生的网络消费问题值得国家与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对于如何优化网络消费环境,减少大学生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受到的危害,需要政府与社会、大学学校、大学生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等多个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去完善,从而切实维护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似海.大学生网络消费教育研究[D].福州师范大学,2010.

[2] 胡立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探析[J].理论科学,2008(5).

[3] 薛红燕,纪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 张一平.消費主义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

[5] 黄少华.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王海萍.在线消费者粘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聂文文,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网络消费大学生问题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电商背景下网络经济发展创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网络消费对蚌埠实体店的影响及实体店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