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探索

2018-09-10 21:01陈晓王红军
高教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学模式

陈晓 王红军

摘 要:文章借鉴国外著名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从教学资源、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多方面,探讨了教学发展中心如何整合校内外丰富的教学资源,介绍先进教学理念、方法与技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协助教学方法改进与创新,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品质与教育热忱。

关键词:教学发展中心;教学模式;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13-03

Abstract: Through study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evalu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other aspects on some well-known foreign universities teaching and development centers, the methods of 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were discussed,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was introduced to help teacher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help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and innovate,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enthusiasm of teaching.

Keywords: teaching center;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 development

一、概述

近年来, 国内高校逐渐关注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一方面,各省市均设有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本地区高校教师培训、组织协调和信息咨询,通过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学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高校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以北京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例,其教师培训项目就涵盖了岗前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国内外访问学者、双语教学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国内各高校大多对本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有详尽的规划,如设有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工作职责培训、师德师风教育等。部分高校通过网页或是校报刊物等形式,将所发掘整理的名师教学经验与体会,传递给青年教师,提升其教学技能。

但是相较于国外著名高校的教学发展中心,国内高校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化仍显不足。本文通过借鉴加拿大多伦多、麦吉尔大学、皇后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等学校的教学发展中心所涵盖的内容,对国内高校教学发展的建设提供借鉴。教学发展中心立足于协调校内外丰富的教学资源,介绍先进教学理念、方法与技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奖助教学方法改进与创新,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品质与教育热忱。其中心网站大多涵盖了教学资源、教学评估、教师交流、规章制度、教师培训与服务、教学资助与奖励等内容[1-3]。

二、教学资源之教学方法

教學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教,因此教师持续学习并汲取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教学品质与学生学习成效。而教学方法的来源,不限于教学领域,也可以吸取其他领域的方法并加以改良,如通过了解与掌握各类学习模式以及其特点,根据自身学科教学特点,选择最佳学习模式组合,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促进高效教学过程的形成。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模式:

(一)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其核心在于以现实中存在的复杂问题为引子,整合与组织学习信息,并将其用于未来可能遇见的问题。在引入专业知识之前,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解决问题,培养其发现信息、明确所需信息以及可能获取信息的途径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与生活实例相联系。

(二)案例式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通过与学生讨论真实的案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方密集交流,从而传递知识并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案例。在该学习模式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协助学生完成分析、定位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优点在于能够向学生展示所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督促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到相应结论;开发学生分析、交流和协作技巧。

随着课程门类的丰富,学生课业压力逐渐增大,各类课程学时也日趋缩短,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提升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

自互联网在校园内普及后,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各类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结合催生了混合式教学的诞生,它充分考虑了各种教学手段的优缺点并加以融合。

从早期的开放性课程,到现在网络在线学习的突起,混合学习将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师生的交流不仅限于课堂面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室、电子邮箱、在线公告栏等各类网络交流手段实现。网络学习所提供的资料、视频、音频等多元化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完备自学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更加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与调整学习内容及节奏。

(四)公共服务性学习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其特点在于让学生参与有组织的服务活动,并将活动与特定的学习成果相联系,满足公共需求以及提供学生思考时间。CSL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所有参与方从始至终对项目有发言权,包括设计、实施、反馈和跟踪。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运用技术、理念与行动创造了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与同学及同事有更好的互动。

在国内工科院校,目前较接近服务型学习的模式为生产实习,以学生作为工作者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但是远未能达到从始至终参与项目各环节的模式,实习时间的压缩、实习厂方提供条件的局限性、学生的安全问题都让生产实习难以深入,并逐渐沦为生产流程参观,对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相对有限。而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推进,设定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行业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目标,而服务型学习模式则是实现该目标的优选。

(五)实地学习Field-Based Learning

实地学习将教学环境拓展为教室与实验室以外的空间,学生直接与现实环境交互学习知识,而非通过教材或课堂讲授。本校工科专业学生,一方面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直观地接触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装配线、生产线等硬件,掌握箱体、凸轮轴、齿轮等零件的加工工艺,给学生提供了不同于课堂学习的环境。另一方面,在校内的金工实习中培养了机床等实际操作能力,二者结合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并巩固课堂所学。

(六)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探究式学习以引发学习者好奇心为始,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课程知识。以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为例,将探究式学习应用于大一新生,要求学生明确以下四方面内容:需要学习的内容、现有学习资源以及最佳方式利用方式、资源利用与学习进度汇报、学习进展评估。

三、教学资源之现代教学工具-运用社交与移动工具与学生交互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计算机与互联网络的发展,一方面,在线社交网站、微博、博客、论坛、维基等社交网络应用的出现和迅猛发展,革新了传统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模式,开拓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场所;另一方面,数字产品的日益革新,新型电子设备日趋取代传统教具的应用,部分课堂已呈现无黑板、无纸化的趋势。利用社交网络、游戏化、智慧手机的应用软件支持点对点的学习网络,将在线视频、播客、网页小测、网络平台以及网络研讨会用于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师生交互度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相应的社交与移动工具也涌现[4]。

(一)课堂交互数字化教具

交互白板(smartboards),它将多媒体电脑与黑板的功能整合为一体,相对于教学课件更加有交互性。此外,近年出现的个人遥控器(Clickers)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参与课堂问题的作答,它能够用于意见调查、多项选择或是是否选择题的课堂小测、可辨选题的最佳答案投票、项目分组合作调查等。在将教学过程趣味化游戏化的同时,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得到了应用。

(二)开放式网络课程资源

播客是一种数字广播技术。它将视频与音频文件发布于网上,学生能够下载、分享甚至上传这些资源。一方面,通过播客发布授课过程,缺课的学生补习授课内容、授课对象可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学习者可在任何时间、地点浏览;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利用已发布的音、视频资源补充自身的教学内容,将其作为课前预习内容或是课后的拓展资源。目前被各大知名高校推广的在线课程如慕课等,拓宽了优秀教育资源的辐射面,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享用清华、北大、麻省理工、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的授课资源。

(三)社交网络式师生交流平台

网络目前已成为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社交网络提供了基于网络的交流的环境与平台,人们能够通过邮件、即时通讯、发帖分享彼此的观点、兴趣与信息[5]。网络交流提供了有别于课堂正式讨论与请教的环境,给予轻松的氛围以及不对时间与地点设限。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接收并崇尚最前沿的资讯与技术,因此对社交网络式交流平台有更高的接受度。由此,社交网络也成为教师传道授业的途径之一。

四、教学评估之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建立

先进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的诞生,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互,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分析教学活动状态,并给予及时的修正与调整[6]。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能够极大地完善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授课中通过观察学生微表情、课堂小测等手段,判断学生对授课内容掌握程度,以及后续教授课程的调整情况。在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课上,每次五十分钟的课程设定了四题以上的课堂问答,问题设定的考虑全面,可用于考核对已教内容的掌握,或为即将教授的内容做铺垫,同时也为学生及时理解消化课程内容提供手段与时间。

对于特定教学内容的反馈,可针对性的设定相应的反馈环节,以及时获取信息。期末则大多通过学生评估教学的问卷表获取反馈信息,以美国北达科他大学为例,其问卷表内容涵盖学生学习习惯、课程教材与教学内容匹配度、教师授课行为、课程讲授总体评价、课程培养能力范畴;包含选择、问答等多种形式。

五、教师培训之教学能力发展

通过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研习先进教学理论的运用与改进、分享卓越教师的教学经验、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推广最新教学技能,以帮助教育者提高教学质量。以加拿大皇后大学为例[7],其教学发展中心近年的研讨会包含以下专题:

(一)教学模式-主动式学习Active Learning

该专题研讨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積极主动学习,所包含的讲座内容为介绍主动学习的理念以及如何形成、主动学习教室中的教与学、探索传统教学与主动学习理念的融合。每个课程可借鉴现有的各类教学模式,探讨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阅读、表达、协作、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滑铁卢大学与瑞尔森大学等大学将主动式学习应用于课堂中,总结了九类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它们包括提问、辩论、引导式分析、案例学习、实地操作、角色扮演、一分钟论文、不计分小测、利弊分析。

(二)课堂积极氛围营造

该专题研讨如何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课堂,创建更好的讲授与学习的环境,实现从无助地学习到乐观地学习。1. 积极情绪的营造。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能够提升关注度、加强创造性思维与整体思维,而消极情绪则相反。营造积极情绪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导论或课前播放相关音乐、运用电影或相关文学作品使得授课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或是让授课过程更加幽默[8]。2. 正念训练。正念训练关注呼吸、专注和觉知,能够提高专注度,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因此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正念训练在教育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提升教学质量[9]。3. 促进自我了解。借助评价体系(如VIA-IS)评估个体的“显著优势”,并进而将自身优势运用于团队合作中,促进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结束语

国外高校较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教学能力提高,其高校几乎均有教学发展中心,用于详细介绍多样的教学资源、发布即时教学培训咨询以及所设置的教学奖项,其中教学资源涵盖了教学模式介绍、课程设计教授以及评估方法介绍、获评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国内高校则侧重新教师系统化培训,以及对外交流培训,如各省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设定的国内外访问学者与双语教学培训等,鲜有创立教师教学专业成长平台,用以持续系统地研习改进教学策略与条件、创新教学理念、方法以及技术,协助解决教学困难。因此,希望未来能够创建此类教学发展平台,以统筹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学习,在平台建成之前,亦可借鉴国外高等学府的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学资源,汲取最新教学理念、方法与技术。

致谢

感谢北京市高师培训中心提供的国外访学机会,让本人有学习接触加拿大严谨的教师培养与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王振存.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1,11:104-107.

[2]周军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牛津学习中心的经验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82-87.

[3]吴薇,陈春梅.英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特点及启示-以伦敦学院大学、伦敦皇家学院和牛津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14,3:53-64.

[4]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8):12-17.

[5]李玲丽,吴新年.科研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01:36-41.

[6]彭豪祥.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9,04:54-57.

[7]Centr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Queen's university[EB/OL]. http://www.queensu.ca/ctl/.

[8]Lindsay G. Oades, Paula Robinson, Suzy Green, Gordon B. Spence. Towards a positive university,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1,6(6):432-439.

[9]李燕.正念訓练在蒙氏教育中的应用[J].心理学进展,2013,3:125-129.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