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途径

2018-09-10 22:37覃继良
高教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英语专业实践教学

覃继良

摘 要:高校的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很薄弱。本项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广东医科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英语实践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学生参与课外英语实践活动偏少,且课后几乎没有主动和他人用英语交流;2.课内英语实践活动较少,学生获益不大;3.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展且很渴望参加课外英语实践活动。文章提出,应以内容为依托、以输出为导向开展英语实践教学,并以需求为依据构建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英语专业;实践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54-03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language in universities is still at quite low level in China. This stud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on upper class students' needs for practice of English in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The survey found that: 1. Only a few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extracurricular practical English learning programs and few of them would forwardly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English; 2. Practice in English class teaching is so insufficient that students reap little benefit; 3. Students hold it as a great necessity to implement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practice progra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English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content-based and output-oriented, and the build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needs.

Keywords: English majors; practical teaching;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引言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相当薄弱,制约了英语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和就业市场已经发生变化,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大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业走向就业创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1]。换言之,人才的培养不能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缩小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因此,构建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中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从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角度调查其课内外英语实践活动情况,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 课内外英语实践活动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 学生课后是否主动使用英语和他人交流?3. 学生对开展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期望程度如何?4.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哪些?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參加该项调查的是广东医科大学2013级、2014级的高年级学生。选择高年级学生参加此次问卷,是基于假设他们大学期间已经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各种形式的与英语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他们的回答将更能全面地反映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调查内容

问卷的设计目的主要在于总体上去了解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包含8个问题,1道填空题和7道单选题。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调查他们在校期间参与英语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看法,另一方面是关注他们对于开展课外社区英语实践活动的态度。具体来说,主要包括:1. 了解学生曾经参加哪些课外英语社会实践活动;

2. 了解学校所提供的课内课外英语实践活动是否丰富;

3. 课后学生是否主动和他人用英语交流;4. 校园英语实践活动对于提升个人语言运用能力是否有帮助;5. 最后是了解学生是否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英语实践活动以及是否愿意参加此类活动。

(三)数据收集与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出90份调查表,实际收回有效问卷79份,其中男生8份占10%,女生71份占90%。问卷数据主要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列出各项变量的频率。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参与社区英语实践活动情况

为区分于学生所参加的校内课外英语实践活动,我们主要调查学生参加校园外即“社区”的英语实践活动情况。调查问题为“大学期间你参加过哪类社区英语实践活动”,采用填空题的形式。结果显示,有66名学生填“无”占83.5%;仅有13名学生参加过各种社区英语实践活动占16.5%,主要包括英语家教、支教、接待外宾、资料翻译、展会口译等。

(二)课内外英语实践活动的状况

这一部分主要报告课堂英语教学实践环节以及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丰富程度(表1、表2)。根据表1和表2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课堂英语教学实践环节和课外英语实践活动都很少。没有人选择“很丰富”和“非常丰富”这两个选项,而认为课堂英语教学实践环节“太少”的竟超过60%,接近50%的学生认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几乎没有”;认为课内外实践活动“有一些”和“较少”的都超过了35%,仅有不到8%的学生认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比较多。

(三)学生课后英语交流的主动性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

该部分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后是否用英语和他人交流(表3)以及曾开展的校园英语实践活动在提高他们学生个人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是否有帮助(图1)。从表3可以看出,课后主动用英语和他人交流“较多”的学生不到2%,“几乎没有”和“较少”主动用英语和他人交流的总量接近99%。在对校园开展的英语实践活动,学生中没有人认为对提升自己语言运用能力“非常有帮助”,认为“有帮助”的接近35%,而表示“不知道”和“没有帮助”及“根本没有帮助”的超过了60%。

(四)学生对开展课外社区英语实践活动的期望程度

最后一部分主要调查学生是否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英语实践活动(图2)以及他们是否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图3)。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开展社区英语实践活动的超过了85%,“愿意”和“非常愿意”参加社区英语实践的超过了80%,而认为“没必要”开展和“不愿意”参加的都不到10%,表示“不知道”的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低于10%的学生。

三、讨论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学生课内外英语实践活动问题不少,状况实在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1. 只有极少数部分学生参加过课外社区英语实践活动;2. 不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很少,且学生课后也很少会主动和他人用英语交流;3. 校园的英语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个人语言运用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社区英语实践活动的诉求很高,也大都愿意参加这类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英语教学所提供的活动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也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提升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需求,造成供求之间矛盾非常突出。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一)以内容为依托开展英语实践教学

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英语实践教学远未满足学生的诉求。其中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语言被当作静态的知识来讲解和学习,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单词用法、分析句型、检查课后练习,学生也买了很多词汇书、语法书、专四专八模拟测试练习题并不断地进行识记和练习活动。另外一种情况与之相对,今天我们似乎都清楚课堂上交流互动的重要性,课堂上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对话活动、小组活动、任务活动、交际活动等非常热闹的场面,在形式上可以算是交际活动,但这不能等同于实践教学,更不能等同于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既不能是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也不能是英语语言技能的教学,只能是某种教学内容的教学,英语教学教授的应该是有灵魂的英语、活生生的英语,从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是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2]。换言之,失去了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就如丢了灵魂,剩下的只是躯壳。在开展英语实践教学时以内容为依托,将拉近学校与社会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习实践过程本身成为促进学习者职业化、社会化的过程。

(二)以输出为导向开展英语实践教学

“输出”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学习者以交际为目生成表达某种意义的语言,语言输出不仅使学习者注意语言输入中提供的语言特征信息,也促使学习者从纯语义的加工转向句法形式的加工,使学习者成为一个积极的语言输入加工者[3](VanPatten,2007)。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课内外学生能使用语言去表达的机会很少,而且学生在非目的语的学习环境中也很少主动用英语和他人交流。只有“輸入”而缺少“输出”的英语课堂俨然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活动,信息流向单一,学习者只是被动接收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非常不利于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此,王才仁老先生曾尖锐指出,“如果上课只是教师讲,那要课堂干什么?听录音不是更方便吗?[4]”。Swain(1985) 认为,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并不能保证目的语使用者语言能力的形成,只有通过为学习者提供要求其语言输出可理解的机会,学习者正在形成的语言能力才能被强制运转起来[5]。

(三)以需求为依据构建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很不满意,对于开展课外社区英语实践活动非常渴望。这一方面原因是和课程本身要求以及授课教师课程设计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整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有也有关。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奉行的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学时相对比例很少,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项目等课外学习活动,以及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开阔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6]。所有这些课外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设计都应基于需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和资源。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类型呈多样性,包括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不同部门和行业需要有专攻的外语人才;外语学习者自身也有个性化的需求,如除了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外,移民、出国学习、涉足商贸、从事外事外交等等,都可能成为未来的选择;国际化需求呈发展趋势,这是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外语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是必然趋势[7]。

四、结束语

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也并非易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尝试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参加的课外实践活动偏少,从英语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课后校园英语实践活动获益非常有限,大都渴望参加更多的课外社区英语实践活动。为此,本文强调应以内容为依托、以输出为导向开展英语实践教学,同时以需求为依据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所调查的对象的范围和数量很有限,不能完全代表其它高校的实际情况,只是希望能通过本人的研究发现为英语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各高校英语实践教学情况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这与各学校教师教学理念、师资力量、学校及学院教学管理、学校硬件软件环境、教学评估体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有关联,需要在这些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2]肖礼全.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J].外语教学,2004(1):67-7l.

[3]VanPatten, B. From Input to Output: A Teacher's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7:75-76.

[4]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9.

[5]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6.

[6]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1):121-130.

[7]张绍杰.践行开放性、融合型、多元观的外语人才培养理念[J]. 现代外语,2015(1):131-136.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英语专业实践教学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