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视角下的经济民族主义

2018-09-10 00:01龚云鸽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4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中国经济

龚云鸽

【摘 要】自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出现一系列新特征,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随着逆全球化现象和经济民族主义逐渐结合,经济学视角下以国家为主体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观察意义越发重要。文章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和经济民族主义现象两者结合的原因和未来走向,并对中国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逆全球化;经济民族主义;中国经济

【中图分类号】G03;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4-0051-02

1 逆全球化和经济民族主义的相关概念

(1)逆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逆全球化又称去全球化,指与全球化趋势背道而驰,重新赋权给国家这一主体的一种现象。就经济发展状况而言,表现为全球经济复苏发展乏力,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流返国、外资大举撤出、全球贸易增长率放缓等全球化趋势放缓的现象;在社会思潮方面,表现为保护主义、反移民情绪和右翼民粹势力的崛起。

事实上对全球化的反对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思潮,但主體多为社会底层人士的代表和NGO,其主要主张反对开放市场和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导致的失业问题。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反全球化的倡导主体呈新动向:这次逆全球化而行的是欧美的发达国家;这次逆全球化的发起者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国会。

2016年开始,逆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不仅低于GDP增长率而且只有后者的80%。这种现象在1982年以来是第二次出现,在近15年来是首次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测算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每增长1%能为贸易带来2.5%的增长,而近年来,同样的,经济增长只能带来0.7%的贸易增长。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15年的进出口总值下降2 000多亿美元,而2016年的前9个月就下降4 700多亿美元。这是二战以来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首次在经济增长期间出现下降。而WTO的另一项统计表明,其成员国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推出了2 100多项限制贸易的措施。

(2)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概念。经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理论,其发展和实践一直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最初经济民族主义的实践具有重商主义的特点,包括贸易保护、征收关税、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等。

经济民族主义作为民族主义的一种,究其本质应该是一种具有排他性质的国家利己主义。它一方面是民族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即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和作用,及在经济发展中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指维护自身的经济独立,保持自身经济竞争力和实现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指导思想、政策和措施。因此,经济民族主义既代表着经济之争,又代表着政治上的较量。

由此可见,经济民族主义不必然表现为重商主义,其可以与重商主义、自由主义自由结合,更是可能产生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方面相结合的特征。

2 去全球化和经济民族主义结合的原因

(1)对不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和其他在全球化过程中相对受益的国家的不满。首先,当前经济发展步入相对萧条时期。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处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刚结束的节点,新一轮的上升阶段还有待革命性的新兴技术开启。同时,冷战后新一轮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和世界财富的分配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的经济增长远超过发达国家,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更是使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处于相对衰落状态的一些发达国家欲以经济保护来减轻结构调整的压力。其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相对的“赢家”和“输家”。发达国家中,美国、德国发展良好,英国次之,其他国家经济面临停滞僵局;发展中国家中,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成功地完成了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世界上出现了索马里、津巴布韦等失败国家。最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引导的,当前的世界经济秩序也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等现象更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不满。

(2)全球化过程中国家职能的衰退和国家对于全球问题治理能力的缺失。一方面,“华盛顿共识”以来新自由主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国家对于经济的管制力度放松;另一方面,产业链理论造成跨国公司力量的崛起。金融和生产的全球化使经济活动完全处于民族国家领土的控制范围之外,国土边界变得没有意义。传统意义上主权国家的功能面临挑战。全球化带来的如全球性的治理问题也超出了一国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全球化带来一国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要求政府采取强有力的调节分配措施,然而“高技能劳动者和高资本收入者日益变为一体,进而使“业务精湛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找到越来越巧妙的办法去帮助客户规避国家控制和税收”。这些现象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领土和主权概念,同时对主权国家的无力感到愤怒。

(3)全球化发展的不充分造成自由度相对较高的开放经济受益者认为限制了自身发展潜力,并增添了额外的负担。从国际层面来说,发达国家作为创建者和主导者,在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加入了过多的价值观、透明度、社会责任等非经济元素,影响了体制的效率和收益,最终激励了逆全球化的出现。以欧盟为例,其管理制度、贸易规则等内部经济体制的运行更多承袭南欧的低效保护成分而不是英国、德国的高效因素,共同财政也以转移支付、一平二调成分居多。对于英国、荷兰等自由程度明显高于欧盟的国家来说,摆脱欧盟共同财政转移支付的负担,可以充分发挥本国经济体制在自由化和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这种情况更多是全球化扭曲,而不是真正的反全球化。从国内层面来说,一些国家奉行包括公费医疗、失业补助、劳动保护、家庭福利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负担过重,不利于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最后,主权国家意识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具体实践中,民族国家通过经济实力的增长来提升综合国力,从而在国际权力的分配和国际制度的创建与话语权的提升中占据有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在历经侵略、获得民族独立后,民族意识更为强烈,进口替代战略、依附理论等经济思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着深厚的基础。这些思潮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全球主义所轻易替代的。

3 给予中国的启示

针对短时期的逆全球化带给中国的危机和挑战及长远而言全球化的巨大福祉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应从两个方面制定自身经济发展战略。

(1)适当借鉴经济民族主义的成果,预防去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譹?訛通过限制外资给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预留空间。根据依附理论和重商理论,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若在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阶段一味奉行自由主义政策,本国高端产业和产业价值链顶端的经济环节就无法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也就无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在国际貿易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通过对外国企业征收一定程度的关税从而保护本国高端产业的发展是必要的。由于当前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比例过大,中国的关税制度不仅不能保护自身民族经济的发展,反而使得跨国公司成为“赢家”。这也是拉丁美洲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需要适当采取限制外资的措施。?譺?訛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新战略,保护和充分开发中国广阔国内市场的优势。?譻?訛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计划”,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打造民族品牌、挖掘个性化需求、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措施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上游攀升。?譼?訛调整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对外贸易上奉行动态的进出口平衡战略。

(2)积极推动全球化的良性发展,在对外经济合作中争取有利地位。?譹?訛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随着经济全面发展和海外利益的不断延伸,我国争取更大的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势在必行。要建立和完善由联合国主导、规范有序的全球治理体系,继续支持WTO作为多边贸易体制发挥作用。不仅要善于利用既有国际秩序和体制,还必须通过参与国际议程设定、承担相应责任和提供公共产品逐步跻身于全球事务的核心领导层。要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规范化发展,引领全球贸易投资健康增长。建立约束跨国公司合规经营的法律法规,强调其社会责任。加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跟踪治理。?譺?訛推动实现世界包容发展新格局,致力于包容性增长。对普遍存在健全工业体系或发展基础设施的紧迫需求的国家,中国与他们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空间和潜力巨大。还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三方合作,实现双赢多赢、互利共享。?譻?訛突破贸易保护壁垒,积极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一是在传统经济合作地区开展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紧密的合作;二是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谈判和合作;三是积极参与重要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拓宽对外贸易空间并增加对外经济合作力度。

参 考 文 献

[1]孙艳.“反全球化”动因及中国应对之策[J].当代世界,2017(2):54-57.

[2]高柏,草苍.为什么全球化会发生逆转——逆全球化现象的因果机制分析[J].文化纵横,2016(6):22-35.

[3]王春风.经济民族主义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12(3):174-181.

[4]宋国栋.经济民族主义的再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1):96-100.

[5]张健.当前欧盟经济民族主义辨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6(8):14-20.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中国经济
“逆全球化”的挑战:从特朗普看西方内部的“颜色革命”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回眸2016:“逆全球化”与新“全球化”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三元悖论”的中国抉择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逆全球化”的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