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专业研究生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2018-09-10 08:36李芝倩
高教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考核评价实验

李芝倩

摘 要:实验课程作为对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直接环节,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经管类课程的教育规律和特点进行阐释,分析了其研究生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建设方向,并以南京审计大学计量分析实验课程为蓝本探讨了现有考核评价体系的发展状况,并对实验考核方式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实验;考核评价;计量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89-03

Abstract: As training of the operational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By explaining the law of educational mod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direction of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blueprint from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methods.

Keywords: experiment;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Econometrics

一、概述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与理工科专业相比,经管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的比例显得更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专业的发展,实验课程对经管类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提升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正是促进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

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者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研究生实验课程的考核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分项评分制已经被广泛应用(蘇东华、张有林,2004),主要分为“实验笔试”与“实验室操作测验”两大项(郑深,2006)。在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方法上,通常可以采用封闭性题库抽签法(贺荣辉等,2009)、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整理测验法(郑深,2006)以及应用网络交互平台(李淑元等,2004)等。熊丰(2013)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设计问卷调研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在受众主观感受上,普遍认为考核形式存在形式化和偏重结果等问题。据此提出研究生课程考核中应加强过程考核和规范性建设。

由于理工科和医科教育具有更为深厚的实验教学积累,因此较多的研究生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尝试集中在上述学科。较为统一的观点是以规范化和形式化来进行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周先云(2012)指出开放式实验评价方法中分组互评制的可行性;蒋琛等(2016)针对专业面较广的药学基础实验课程,提出以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技能作为考核题目,并制定祥细的操作评分标准。这些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和评价方法的实践给经管类研究生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积极的启发。

二、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

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考察,必须能够反映以下四个方面:学习态度、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并能举一反三的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操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课程所示范的专业软件进行分析工作;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实验课程所学知识与专业研究相结合,能够选用适宜的实验技术并将其纳入到完整的研究工作中。

此外,作为经管类研究生专业的实验课程,应充分考虑到经管专业教学的特点。

1. 经管类专业属于人文社科专业,其实验材料往往是数据和一定的专业软件,其实验的目的也往往是发现数据所体现的某种规律,因此,可以说,经管类专业实验的核心任务是掌握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数据体系所体现的规律的挖掘能力。

2. 与理工科和医科专业相比,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实验过程更为开放。一般而言,数据所体现的规律是用实证模型来体现的,而针对于同一个数据来说,不同模型间的关系往往体现为其对规律的解释能力的优化程度上的差异,而并非对立的是非关系。因此,实验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强调一定的开放性,是以所选用方法和操作程序的优劣程度来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此外,评价体系也强调思辨性,是指鼓励学生在所提交的以论文为代表的实验报告中,进行挖掘性的思维,围绕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将单纯的操作能力与对现象的深刻分析结合起来。

3. 经管专业中同样也分为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两种。他们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前者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后者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应在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之间,应对两者的评价标准做出一定的差异化。前者应以科研为导向,在考核标准中更多的关注于创新能力;后者则以应用为导向,在考核标准中更多的关注于操作能力。

三、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框架

为了使考核评价体系综合、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反映自身的特点,经管类研究生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也称为形成性评价,它是对课程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在总分中进行分项测算,将总成绩拆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为了激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积极性,应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将其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设置为40%-50%之间;并针对实验全过程来建立平时成绩评分制度,以出勤情况、教师巡视情况、作业和实验结果提交情况来综合考察学生及参与课堂实验的学习效果。

(二)考核评价流程加强规范化与形式化

为了客观的评价实验能力,作为一项考核体系,应将规范化和形式化作为基本要求。首先,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合理设置各分项指标成绩比重以及计分标准;其次,对分项成绩指标进行进一步细化,如对论文进行考核时,应避免采用单一总分制,而应借鉴KPI(关键业绩指标)原则等方法,采用关键项目记分制,对论文选题、论证方法、实验过程、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分别给分后加以汇总计分;第三,设置一定的成绩公示期和成绩核定第三方,对于出现极端值成绩的情况,允许学生提出成绩复查。这里的第三方,可以是课程组或研究生院等部门。当然,由于教育过程的专业性以及平时实验过程的不重复性,复查内容不应针对教师的专业性,而主要是成绩登记是否失误等。

(三)注重和和鼓励结果的思辨性

基于人文社科实验的特点,在考核流程注重规范化和形式化的基础上,应确立“以课题任务考核为主,多种灵活的考核方法为辅”的考核方式。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通过课题任务单元的考察,综合性的评价学生的观察和选题、收集和整理数据、确定模型和检验方法、读取结果与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间的差异化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皆有所差别。学术型研究生实验设计的评价标准中应注重考察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对前沿实证方法的应用能力;专业型研究生的实验设计评价标准则相对注重考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运用现行主流技术的分析能力。

四、考核内容与方式的案例研究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课程中的工具性课程,也是经管类教学环节中实验部分较为突出的专业课程。南京审计大学近年来持续性的开设了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本文选用该实验课程作为案例对象。截至目前,研究生阶段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主要面向学术型硕士开设。

计量经济學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借助专业软件进行实证模型的估计和检验,从而能够对不同的实证模型进行甄别和比较,并能够有效的读取结果页面而形成实证结论。基于上述教学目标,该课程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

(一)考核指标体系的细化

为了使考核评价结果尽可能体现客观性,考核过程充分的考虑了规范化。正如上文所述,分项计分法已经成为研究生课程考核的基本方法。本课程是在分项计分法基础上,参考KPI(关键业绩指标)原则,对各项成绩指定标准进行细化。

关键业绩指标(KPI)原则是目前被企业广泛应用的经营绩效成果测量和战略管理的工具。它是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细化成为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通过指标分解和定量化的考察方法,使员工在实现个人绩效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公司总体的战略目标,并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客观。研究生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对实验体系和方法所依据的理解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综合与创新能力、对实验设施或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总结能力。所以,运用KPI原则,可以通过分析考核目标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实现与考核目标相适应的指标分解。

上述分解指标在纳入评价体系中时,应遵循分项计分制。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总分为100分,实行分项记分制,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由各细项综合计分所得。

上述评分指标的应用也体现出,该课程的考核体系关注到了实验全过程,综合考察了学生在整个学期内对该项实验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其中,在总课时中有1/3不到课的学生将不得参与期末考核。

与考核指标体系的客观性相适应的是,该课程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资料保管制度。作为成绩资料,课程需要向学院和研究生院提交以下资料:1.作为平时成绩的计分细项依据,出勤报告记录在本课程的《硕士研究课程教学情况记录表》中;2.读书报告和课程论文均作为在期末提交研究生院作为试卷资料存档。其中,课程论文的评分依照选题、文献综述、论证、创新性、规范性等五个方面加总而得;3.本实验课程采用的软件是stata,因此提交do文档、log文档和相应的数据文件能够使教师再现并检查学生的操作流程和结果展示。每次的报告结果,教师均会进行评阅和整理,将其中的范本性文档或主要问题向学生进行讲解。

(二)强调课程论文的思辨性

课程对思辨能力的考察主要集中在读书报告和课程论文项目。读书报告是学生对推荐书目阅读后提交的思考报告,内容主要是针对一个知识单元的深入思考。为了体现对思辨性的要求,读书报告以内容质量来进行评价给分。其中,对知识单元进行斟酌反思或进行知识单元间综合比较的读书报告给以优秀成绩;对于简单的进行知识点罗列的报告形式则给以良好或以下的成绩评价。

课程论文是本课程重要的成绩评定项目。正如上文所述,基于人文社科实验的特点,在考核流程注重规范化和形式化的基础上,课程论文强调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课程论文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自定题目,要求运用实证分析技术作为论证方法的组成部分,并能够根据数据特点、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实证模型分析框架,完整的进行估计和检验,并根据实证结果进行较为深入的经济学含义的挖掘。

(三)成绩公示与反馈系统

本校研究生院在成绩管理上,已通过教务系统形成了成绩公示功能。学生能够在教师提交成绩后查看该课程成绩;研究生院也在教务系统中开通了成绩修改申请功能。通过上述两项功能,学生能够查阅成绩,对于出现不正常低分的情况,可向教师咨询核对失分原因或向课程组或学院提出总分加总核算申请。

五、对考核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思考

实验课程是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都应与时俱进。在已经进行了上述考核体系设置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做到:1.在对操作能力考核时,还应在方法上有所创新;2.在课程应用到不同专业时,引入的数据实例应与该专业研究主题有所联系,鼓励学生将课程论文与学位申请论文相联系,从而将对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充分的吸纳到研究工作中;3.当课程应用于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时,应根据两者教学目标、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要求上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苏东华,张有林.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定量考核方法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2):42-44.

[2]郑深.高等教育实践考核的理论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3):33-34.

[3]贺荣辉,何向阳,祁玉娟.加强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09(2):123-123.

[4]李淑元,王新芳,王岩梅.基于网络实验考核平台的机能学实验题库建设思路与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4(6):101-102.

[5]熊丰.研究生教育课程考核现状及出路——基于X大学的调查分析[J].教育与考试,2013(6):73-39.

[6]周先云.高职教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实验考核体系改革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8):33-34.

[7]蒋琛,都晓伟,杨炳友,等.开展药学学生实验技能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6(12):118-119.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考核评价实验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我与计量经济学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本科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