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①

2018-09-10 01:53王恒
中国商论 2018年3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

摘 要:当前,河南省紧抓“三区一群”战略重要机遇,河南省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由于服务意识薄弱、办学基础不扎实、经费有限、专业设置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在服务区域經济发展中效果不佳。民办高校应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专业设置要依托区域经济实际,积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高校企合作力度,地方政府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和合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 校企合作 校政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a)-143-02

民办高校指的是依法设立的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

当今,我国继续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民办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民办高校立足地区,服务周边,贴近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可以有目标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当前,民办高校正在逐渐转变办学理念,从以往的单纯传授书本知识向培养应用技术人才转变,更加明确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的发展渠道,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日益凸显。

河南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随着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河南经济社会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河南省各大高校将担负起更大的任务,民办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为河南省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 河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育政策、行业竞争、办学定位、经费筹集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河南民办高校在自身发展以及服务地区经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意识薄弱

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趋于向国内高水平大学攀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意识薄弱。很多民办高校不重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能根据区域经济特点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缺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预测。很多民办高校管理者缺乏与地方政府和地方龙头企业的沟通,只注重学校内部对学生的培养,没有主动发挥师生专业技术优势服务地方发展的意识,也使学生失去很多实践机会。

1.2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河南民办高校开设的专业缺乏特色,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企业要求,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甚远,不能真正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有的老专业已然不适应社会发展,民办高校为了稳定招生规模,不愿割弃。有的新设专业缺乏科学的论证,没有结合区域内人才需求状况,仓促上马。民办高校为了与名牌大学攀比,纷纷设置社会热点专业,但却忽略了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地方重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无法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

1.3 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服务社会机制不完善

民办高校拥有专业科研团队和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企业拥有生产设备和场地资金,两者结合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然而,河南省民办高校、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之间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产学研合作性差,效果不明显。民办高校教师做科研主要是为了评职称、涨待遇,教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在较短时间里做出成果,导致研究成果质量低下,即使有质量好的研究成果,由于民办高校缺乏专门的对外协调部门,导致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互动交流较少,致使科研成果没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1.4 校企合作效率低下

河南民办高校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合作项目数量较少,合作形式单一,很多合作项目虎头蛇尾,后续工作没有跟进。有的合作项目只是一份协议,无实质性内容。河南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有限,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二级学院无法派出教师去与企业对接合作,学生更无从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学习锻炼。

1.5 校政合作共联机制不完善

许多民办高校在发展中与地方政府合作性较差,影响了校政合作的进展。河南民办高校的民办性质使得地方政府放不下面子与之合作,地方政府更乐忠于同公办院校合作,忽视了民办高校的力量。民办高校向地方政府寻求合作时,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申请立项手续复杂,打击了民办高校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在地区性重大规划、重大活动中,没有积极向民办高校寻求合作,长此以往,校政关系越发疏远。

2 促进河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民办高校应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

民办高校诞生于地方,成长于地方,其发展所需的场地、资金、设备、生源主要来自于地方,民办高校应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

从学校角度讲,河南民办高校要主动地应对所在地区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做到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主动地为地方发展提供所需技术和人才。学校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立研究或服务机构,主动地为地方政府行政或企业发展开展社会调研,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

从教师角度讲,教师应积极关注地区发展热点问题,依靠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研究地区热点问题。教师应树立服务地方、研究地方的意识,在日常的科研中多选择地区经济社会问题,为地区发展建言献策。

2.2 专业设置要依托区域经济实际

专业是大学存在的基础和具体体现,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载体,民办高校设置专业应与地区经济社会实际相结合。河南民办学校应深入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调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以此为基础,设置新专业,加强对重点专业的扶持。例如,郑州市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郑州市的民办高校应加强物流专业建设,积极与郑州市物流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2.3 积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河南民办高校虽然重视科研工作,但教师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学校应改进科研管理办法,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时间专心做科研。学校应在每学期安排专门时间,派教师到企业和政府出差调研,使教师了解企业所需,获取研究数据,提高科研质量,而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做研究。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联系对口企业,推广科研成果,使更多企业了解学校的科研成果。

2.4 提高校企合作力度

河南民办高校与企业有一定的合作基础,但整体上合作力度不大、合作效果不明显。河南民办高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应设立专门的部门,管理校企合作事宜,促進信息沟通,比如设立校企联络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制定校企合作管理规定,检查企业实训指导记录,检查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效果等。校企联络办公室应定期组织二级学院和企业开展联谊活动,增强双方交流,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事宜应及时向学校备案。

2.5 地方政府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和合作

河南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为地方企业输送人才,带动周边人群就业,为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地方政府要引导民办高校多为地方社会发展做调研,通过设计选题指南,引导民办高校研究区域内社会热点问题。地方政府可以设立高校研究基金,为民办高校做研究提供经费支持。地方政府在召开涉及地方发展改革的会议时,可以邀请民办高校的专家学者列席旁听,提出建议。

3 结语

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民办高校的宗旨之一,也是民办高校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河南省民办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河南省民办高校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专业设置要依托区域经济实际,积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高校企合作力度,地方政府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和合作。

参考文献

[1] 葛燕青.高校区域办学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自我价值的实现[J].金田,2013(6).

[2] 刘莹英.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11).

[3] 孙艳玲.民办高校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 2016(6).

[4] 苏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D].河北大学,2015.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G-18021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恒(1989-),男,河南新郑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方向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