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①

2018-09-10 08:29王竑陈坚
中国商论 2018年31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影响因素

王竑 陈坚

摘 要:职业精神培养对旅游类专业学生、旅游院校和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设计了职业精神培养影响因素的测量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收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并得到职业精神培养影响因素的五个维度,分别是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评价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建议。

关键词:旅游类专业 职业精神培养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a)-182-03

职业精神是在各职业发展过程中,以特定实践环境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各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以及从业者特有的素质和心理特征。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从业者的职业精神以职业能力、职业气质、职业道德、职业信心和服务精神为主要构成要素。培养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需要明确培养的影响因素,这对学生、旅游院校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量表设计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行业的具体特点,在多次请教相关专家、咨询旅游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后,形成量表草稿,经预调查并修改后,形成量表终稿。量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统计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等特征;第二部分设计24个题项,使用李克特5点量表,调查旅游专业学生对职业精神影响因素的感知状况。

2 样本特征分析

问卷发放选择了吉林财经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和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这四所大学分别代表财经类大学、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教育学院四种类型的旅游院校。共发放问卷305份,回收277份,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247份,样本数量和观测变量数量之比达到10:1。

如表1所示,在参与调查的247名旅游专业学生中,有男生46人,女生201,男女比例约为1:4,符合旅游专业性别分布特征;从年级分布看,大一学生最少,大一学生对专业尚未形成明确认识,所以调查中有意控制其数量,大二大三较多,共占总样本数的76.1%;从专业构成看,多数院校旅游专业细分不明确,统称为旅游管理,所以这部分学生也最多;从院校构成看,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的学生略多,其他几所院校基本持平。

3 数据分析

首先,运用SPSS 22.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问卷克朗巴哈(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943,问卷结果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KMO值为0.938,高于0.7的阙值,巴特利球型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833.561,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显著性阙值,拒绝球体检验零假设,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使用SPSS 220.0軟件对测量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将因子载荷小于0.5和大于0.4的题项删除,共删除5个题项,剩余19个题项,并对剩余题项重新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经过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19个题项得到为5个特征根大于1的有效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62.10%,解释了大部分变量。在此将这5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评价因素和环境因素。

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环境因素对职业精神培养产生显著正向效应。

假设2:评价因素对职业精神培养产生显著正向效应。

假设3:教师因素对职业精神培养产生显著正向效应。

假设4:学校因素对职业精神培养产生显著正向效应。

假设5:学生因素对职业精神培养产生显著正向效应。

采用AMOS 22.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以上假设进行验证。对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的5个因子进行分析,发现5个因子间两两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这种情况可由某个高阶因素影响下的回归关系解释,适合建立二阶CFA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整体适配度卡方值为91.396(P<0.001),自由度141,卡方自由度比为1.36,绝对适配度指数GFI、AGFI分别为0.927和0.901,增值适配度指数NFI、RFI、IFI和CFI分别为0.934、0.920、0.982和0.982,简约适配度指数PNFI和PCFI分别为0.710和0.745,根据吴明隆的观点,绝对适配度指数和增值适配度指数在0.9以上,简约适配度指数在0.5以上,说明模型整体适配度良好。同时,一阶变量的均方差抽取值(AVE)在0.505~0.713之间,均高于0.5,组合信度在0.802~0.882之间,均高于0.8,说明模型具有很好的收敛效度和辨别效度。

估算结果显示,该结构模型的5个假设全部通过验证。其中5个维度的各测量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在0.642~0.903之间,高于0.5;初阶潜变量对高阶潜变量职业精神培养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在 0.751~0.948之间,5个维度对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环境因素、评价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如表3所示。

4 研究结论

(1)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旅游类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影响因素测评模型。该模型包括19个观测变量,5个维度(依照其重要性依次为环境因素、评价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提出5个假设,所有假设均通过验证。

(2)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第一,培养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人才,需要社会和企业大力倡导职业精神。

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旅游教育具有很灵活的变通性,多数院校都能够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来开设课程、培养人才,来自整体环境的重视都是加强职业精神培养的动力。对旅游人才培养涉及的各个主体而言,社会和企业重视职业精神,学校和教师才会刻意强调,学生才更有可能成为具备完善职业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反之,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和旅游企业服务,进而提升整个旅游业的人力资源水平,提升我国旅游业的软实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二,培养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人才,需要旅游院校重视职业精神。

旅游院校是否认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是否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将职业精神放在一个什么位置,直接影响职业精神培养的结果,所以,来自学校层面的重视是培育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的基础。时代在呼唤职业精神,很多旅游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职业精神教育可以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但也应出现更多的更为多样化的实现方式。

第三,培养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人才,需要教师要成为职业精神榜样。

教师是职业精神的传递者。旅游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气质和从业经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职业精神的培养也是一个如春雨绵绵,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教师一点一滴,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第四,培养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人才,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自我提升渠道。

职业精神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就学生自身而言,以职业能力、职业气质、职业道德、职业信心和服务精神为主要构成的职业精神,是其自身发展的必备素质,对其择业、从业的职业生涯中和自身未来发展中都至关重要。在學校学习阶段,专业兴趣、社会实践参与度、学习态度及职业修养与职业精神培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切入点。

第五,培养具备职业精神的旅游人才,需要完善相关评价体系。

促进职业精神培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评价。对学生而言,忽视自身职业精神的发展,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考试不考”,在各种课程各个环节的评价中,对职业精神涉及较少,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职业精神对学生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在专业学习、实践的各环节适度增加职业精神的评价指标,合理设定评价标准,使职业精神成为学生的必备素质。

(3)本文的样本量没有达到吴明隆(2010)认为的500下限,为了避免样本不足导致的误差,进一步采用贝氏估计法进行验证,结果与本研究结论基本符合。同时,本次调查仅在吉林省内进行,没有考虑到旅游业发展地区差异的问题,同时涉及专业不够全面,这些问题都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 卜鸥.关于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4).

[3] 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融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13).

[4] 杨艳秋.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策略研究——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企业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 伍强瑞,刘慧,余慧娟,等.关于职业精神内涵构成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旅游业导游岗位为例[J].职教通讯,2015(31).

[6] 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17(11).

[7] 杨金华,金婉玉.基于卓越酒店经理人目标的本科生职业精神培养——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市场论坛,2018(1).

[8] 郭冬梅,丁洪湖.论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职业精神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8(8).

[9] 杨辉,周二刚.新常态下的职业精神培养——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

[10] 丘吉.培育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从职业规范的视角看职业伦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

[11] 孙晓玲.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J].职教论坛,2012(6).

①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服务业管理类大学生职业精神感知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2014年155号),吉林省发改委课题“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报告(2015)”,吉林财经大学课题“长白山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研究”(2016Q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146)。

作者简介:王竑(1981-),女,辽宁朝阳人,吉林财经大学讲师,吉林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陈坚(1979-),男,吉林长春人,智能物流实验室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智能物流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影响因素
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与旅游参与、旅游收益的结构关系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相关性研究
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