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对策研究

2018-09-10 09:03刘俊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大数据

刘俊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大数据处理技术也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风险。文章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3-0008-02

1 互联网金融风险概述

互联网金融风险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业务相互结合而产生的,其既有互联网技术的风险,又有传统金融行业的风险,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和管理弱等传统金融不具备的新特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体系与传统金融的监管体系相比,其合法性、规范性等方面都不如传统金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产生许多不确定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因此,在大量互联网金融数据产生的背景下,讨论互联网金融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2 互联网金融数据的概念及其特点

2.1 概念

互联网金融的数据是互联网金融对象在长期的互联网金融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海量数据,也是金融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依靠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客户源、企业和各类金融服务、产品开展。互联网金融在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存储方面都优于传统金融。从互联网金融数据的构成形式来看,主要包括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金融服务及文本数据。

2.2 特点

随着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日益增加,其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泛,互联网金融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数据。这些数据体量大、种类多,已具有目前大数据的特征,同样具有大数据的一些优势,其规模性、多样性、高价值性促进了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数据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级,急需新的数据分析方法。首先,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高门槛的特点,其准入门槛低,交易的参与对象更加广泛,这就造成了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更加庞大。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的一些特点,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互联网企业的一些特点和优势,这就促使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很容易迅速提升。其次,多样性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数据种类的多样化,例如移动在线支付、理财、借贷等服务,这些互联网金融形式会产生多种类的互联网金融数据。最后,高价值性是对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处理以后得到的更具有价值的性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用来预防互联网金融风险,例如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设定不同的交易金额,对不同信用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更能从地域空间角度,将分散的交易对象按照地域空间进行集中分析,以便得到更精准的风险分析,进一步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这就要求具有相应的处理大数据的能力,需要参照其他行业大数据的一些处理技术,同时又要融入金融行业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3 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

3.1 微观的风险特征

从微观角度看,金融行业的传统风险仍然存在。例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性风险等仍然存在。比如,交易对象没有继续履约能力造成的其他交易对手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目前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对投融资双方的信用资格审查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造成对投融资双方资格审查的疏漏、准入门槛低、信息披露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造成互联网金融风险。目前,互联网上高杠杆比率、无担保、无抵押的借款现象日益增多,加上我国征信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互联网交易双方的地域分散化更加造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加剧了信用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受利益驱使,在不顾及流动性等风险存在的前提下,推出一些高收益、高流动性的产品,这样更加造成了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也会滋生出其他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区别于传统金融,具有一些传统金融不具有的一些新的风险特征,同时其风险更加多样化,其中技术风险占比较重。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那么互联网具有的一些技术风险也会随之而来。例如,网络安全风险、平台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网络安全风险指金融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安全带来的隐患,平台安全风险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存在的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指交易对象个人信息及隐私数据的泄露风险是技术风险带来信息安全风险是技术手段不成熟,会造成信息的泄露、丢失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缺失。

由于互联网金融拥有网络的一些特点,所以其覆盖人群比传统金融要广得多,许多传统金融覆盖不到的人群可以享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扩展了交易的可能性,将不同收入群体集合在一起进行交易。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水平的金融知识,风险识别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就会造成一些交易对象的利益受损。

3.2 宏观的风险特征

从宏观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有不同于传统金融业的一些特点,首先互联网金融不具有吸收存款的作用,其次互联网金融没有参与银行同业市场。所以,基于这两点,互联网金融发生的风险一般不会是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交易模式,即需求者和供给者直接交易。目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无论是众筹、支付、网贷还是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态,都是提供一个平台,如果没有资金池,不参与银行同业市场,就不会有传染机制。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系统性风险仍然需要关注,其隐秘性和随机性仍然会造成金融风险。

4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

4.1 采取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的措施

第一,信用风险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尤其是解决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互联网中小企业在管理制度、行业规模、风险控制方面都存在不足,这些问题造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日益增多。这就需要针对性地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以及对行业经营的准则进行针对性的规定,加强信息的披露。第二,个人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采取高效性的措施加快信息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扩宽信用数据的收集渠道,提高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性和安全性。第三,利用大数据资源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流动性風险进行预测和防御,建立健全流动性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金融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重要,应该将互联网金融企业合规合法经营建设纳入法律层面进行约制,确保互联网金融行业不触碰法律的底线,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第五,操作风险也是构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不可避免的因素,只有建立规范的业务操作体系和系统,才能减少操作风险。同时,也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和交易参与者的培训业务,提升他们对操作设备的熟练程度,最重要的是加强他们对金融数据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交易对象对自身隐私数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度及保密意识。第六,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技术风险尤为重要,一旦有技术风险,就意味着有数据泄露。面对技术风险,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团队的建设,大力发展防火墙、数据加密、隐私保护等技术,提升面对技术风险的能力。

4.2 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不力是造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目前相关从业者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制及法律法规已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传统的监管方法、思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以及满足不了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需要市场化的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机制。一要加强对动态过程的监管,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过程监管,主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但要区别于传统的金融监管,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行业数据库等。二要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透明度和开放性。要切实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提高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等的了解,将消费者需要了解到的信息以合同的方式明示出来,依法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同时,增加金融知识及风险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风险的识别及承受能力,增强消费者主动承担风险的能力。三要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参照传统的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并结合互联网新兴技术成立适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组织,实行严格的处罚条例和机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就仍然需要完善自律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自律机制在从业机构市场行为中的规范监督作用,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苏玉峰.我国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特点、形成和监管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5):69-71.

[2]吕喜明.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研究——基于广义DEA模型及P2P网贷视角[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7(4):91-110.

[3]杨虎,易丹辉,肖宏伟.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风险大数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